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越来越多。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京津冀区域内人口迁移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首先分析了京津冀人口迁移的原因,接着分析了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对于人口迁移问题的建议。

  • 标签: 京津冀 人口迁移 流动人口 农村剩余劳动力
  • 简介:利用我国1991-2010年的数据,对我国经济增长、教育投入和人口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展,三者相互影响,在长期变动较为协调;短期内经济增长是教育投入的原因,经济增长短期内对教育投入影响明显,对人口素质的影响不明显,教育投入在短期内对人口素质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利用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对我国人口素质发展水平进行预测,结果显示我国人口素质水平将会持续提高。

  • 标签: 教育投入 人口素质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 简介:近年来,中国的劳动参与率呈现出不断下降趋势。这种下降趋势与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是否相关?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特别是劳动年龄结构老化对劳动参与率的影响到底有多大?采用定量分析方法的结果表明: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特别是劳动年龄人口的老化对劳动参与率具有负向影响。政策启示:政府应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以提高老年人口的劳动参与率;提高劳动生产率,优化产业结构,从而带动就业结构的优化,减少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减轻未来对劳动力供给的压力,从而应对人口老龄化对劳动供给的冲击。

  • 标签: 人口老龄化 劳动参与率 直接标准化
  • 简介:在过去30多年改革开放与发展历程中,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处在一个拐点时期,经济也正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本文着眼于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相互影响、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等方面,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归纳与梳理,旨在为中国经济发展、经济决策等提供参考与借鉴。

  • 标签: 人口结构 产业结构 综述
  • 简介:农村人口老龄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是我国经济理论研究者和政策决策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研究从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及其形成原因、老龄人口的农业生产参与行为、农业人口年龄结构与农业生产关系、我国小农户农业生产采取相同决策的行为、农业技术变迁导致传统生产方式转变以及小农户与实现规模经济研究六个方面来梳理并总结国内外已有的成果,从不同的角度探析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旨在促进学界对该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分析。

  • 标签: 农村 人口 老龄化 粮食 生产
  • 简介:我国倡导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并不仅仅是要增加达到中等收入的人群,而是要培育稳定的中坚力量,以保障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中等收入群体”本质上应是相对富有、生活稳定、具有较高生活质量的人群。梳理主流消费理论文献可发现,家庭人均消费水平指标较之收入指标更能科学分析中等收入群体。采用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2010年~2012年的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数据,运用对数样条估计法建立M-曲线,探究我国中等收入群体人口分布特征及变动情况,发现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人口占比三年中几乎没有变化,但上中等收入群体的人口占比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动特征,而传统基于收入视角测算的中等收入群体比重被低估。

  • 标签: 中等收入群体 家庭人均消费水平 生命周期-持久假说 M-曲线
  • 简介:根据第五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和地方年鉴、统计公报资料,以区县为基本研究单位,运用mapinfo地理软件对江西省2000年、2010年的人口空间上的特征和差异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运用全省人口分布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进行了相关的统计分析。研究表明,江西省人口在空间上的差异分布明显;总体发展呈现由南向北趋势;人口密度的大小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在地域空间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 标签: 人口空间 地理软件
  • 简介:今年10月16日是第35个世界粮食日,所在周是第25个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和宣传周的主题分别是“社会保护与农业:打破农村贫困恶性循环“和”兴粮惠农进万家”。10月16日,国家粮食局、农业部、科技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在清华大学联合举行"兴粮惠农进万家"活动启程仪式。

  • 标签: 农村贫困人口 国家粮食局 惠农 粮农增收 联合国粮农组织 世界粮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