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协整分析方法研究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因果关系及互动效应;建立了成分数据预测模型,对我国2014-2020年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进行了预测;通过计算产业结构偏离度与就业弹性,对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和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我国三次产业产值与其就业量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第二、三产业产值的增长能带动该产业就业人数的增加;预测期内,我国第一、二产业产值比重稳中有降,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依然不协调。因此,我国今后发展的重点仍在第二、三产业,尤其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利用第二、三产业对劳动的吸纳能力来增加就业、促进劳动力转移。

  • 标签: GRANGER因果检验 协整分析 成分数据 结构偏离度 就业弹性
  • 简介:随着消费规模的不断扩大,消费增长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消费污染成为继生产污染之后的重要污染。文章以城镇居民消费者为视角,根据压力一状态一响应模型,建立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各个指标所占的权重,进而计算出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污染系数以及状态、压力、响应三者之间的协调系数,并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污染状况和协调性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污染情况和协调水平尽管有转好的趋势,但是污染的程度仍然比较大,协调性不够好。

  • 标签: 消费污染 消费外部性 协调性
  • 简介:文章通过构建“土地、人口、产业”城镇化发展指标体系,对云南省2005-2015年“土地、人口、产业”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时序特征和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从时序上看,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不断上升,从低水平耦合协调上升为中度搞合协调.不同阶段三者所处的地位不相同,其中:2005-2008年、2014-2015年这两个阶段产业城镇化居于主导地位,2009-2013年人口城镇化居于主导地位.从空间上看,云南省的城镇化和协调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且区域差异较大.主要表现为:三者均呈现出以昆明市为中心向四周递减的空间格局;民族地区的城镇化水平明显落后于非民族地区的城镇化水平;滇中地区及周围区域产业城镇化化水平较高,其他地区人口城镇化水平相对超前,仅有德宏州土地城镇化水平相对超前.

  • 标签: 土地城镇化 人口城镇化 产业城镇化 协调发展度 云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