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当前的中国形象研究通常在问题提出之初,就主动将中国置于西方他者的位置之上,从而不仅表现出了浓重的'西方情结'(尤其是'美国情结'),也表现了深深的'受害者情结'。这集中体现在:他们普遍比较重视西方(尤其是美国)的中国形象,忽视世界的中国形象;重视异域的中国形象,忽视本土的中国形象;重视负面的中国形象,忽视正面的中国形象。在这过程中,'东方主义'不仅成为他们使用最为'得心应手'的理论武器,更成为他们在思维上无法摆脱的一种统治方式。其带来的障碍不仅在于它作为一种理论范式遮蔽了我们本应倾听的他者声音,更在于它作为一种思维方式,限制了我们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边界。因此,走出东方主义的理论陷阱和思维方式,重新深入到形象话语的'历史脉络'和'社会谱系'中,并从中发现它们的行走轨迹及其背后的动力机制,是当前学术界破解'中国形象'话语迷思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回到自我的想象,倾听他者的声音,从而在时空的坐标系中重新'发现'中国形象。

  • 标签: 国家形象 中国形象 东方主义 自我想象
  • 简介:危机传播管理对话范式于事实之维的核心主张或曰一张路径为还原真相和补救利益,二级路径包括议题管理、关系管理和话语权分配。每一二级路径之下又可拓展出契入具体危机情境的三级或更多操作策略:危机信息发布,参与意见竞争,有效响应核心议题;系统开放,双向均衡,构建协同网络;恢复话语秩序、话语转换、修辞与认同。认同的来源是复杂的,包括多元主体基于事实真相和利益互惠达成的一致性,也指向了价值之维的情感、伦理和信念等问题。如是,对话范式的事实之维与价值之维实现了必要的整合与衔接。

  • 标签: 危机传播 议题管理 关系管理 话语权
  • 简介:纵观近三年来辽视春晚的不俗表现,可以梳理出地方台春晚提升品牌效应的策略和思路.2015年,辽视春晚以“让世界看见”为主题,虽赢得了收视、网络点击双料冠军,以“万家灯火幸福年”为主题《2016年辽视春晚》收视率达2.271%,市场份额7.526%,全网收视、社交网络影响力、热门话题榜、百度风云榜等八项指标排名第一.《2017年辽视春晚》以“家和万事兴”为主题以收视率2.657%,市场份额9.586%的绝对优势再次卫冕“卫视第一春晚”的宝座.在20多台卫视春晚的角逐中,不仅以大比分领先,同比2016年收视率和市场份额均有17%和27%的增长,说明辽视春晚的品牌效应显著提升,品牌形象深入民心.本文以2015年~2017年的辽视春晚为例,梳理出地方台春晚影响力的提升路径.

  • 标签: 辽视春晚 主题 制作 品牌策略 创新
  • 简介:在当前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业界共识的背景下,传统媒体从业人员的培养理念及路径已经不能满足融媒体时代信息交互及发展的要求,高校人才培养路径面临新的挑战。本文从融媒体时代带来的声音技术革新入手,结合声音创作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深入探讨在融媒体时代电视声音创作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

  • 标签: 融媒体 电视声音创作 人才培养
  • 简介:伴随着十九大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习热潮的到来,新闻传播学界对新时代中国特色新闻理论的砥志研思也逐渐热起来。既往相近研究主要沿着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与习近平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脉系而展开,但相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新闻理论的研究取向与旨趣来说,其前期成果整体上仍然存在着方法上陈旧、视野上内敛、创新性不强等问题。故而,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进行学理探讨,今后应在秉持'开放、包容、创新'等研究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研究深度与广度,视角与视野,不断拓展新的研究方法与理论资源。

  • 标签: 中国特色新闻理论 既往研究 新时代前瞻
  • 简介:自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以来,各国在政策沟通、经济融合、文化交流等主要方面取得了重大实质性进展.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不仅在“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中肩负着崇高的责任,也面临着极大的发展机遇.自2007年曲江文化产业园区被授予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以来,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果,同时也呈现出了一系列问题.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贯彻落实,不仅为园区增添了极大活力,也为未来发展路径开辟了新思路.

  • 标签: “一带一路” 曲江文化产业园区 路径
  • 简介:文化产业'走出去'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提高中国话语权的重大战略。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电影产业,是我国文化产业中最早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领域。经过十多年的布局与发展,中国电影'走出去'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传播中国文化和价值、弘扬中国精、减少中国文化与异域文化冲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升了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但总体而言,由于在电影工业化生产能力、国际化经验、电影专业人才等方面的不足以及文化折扣的影响,中国电影的海外竞争力和影响力依然不高、在国际市场上的弱势地位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走出去'依然任重道远。本文以印度电影为参照系讨论中国电影'走出去'策略。以印度电影产业发展及国际化经验为借鉴,并结合中国实际进行研究后发现,发掘文化共通性,讲述直通人心好故事,提升本土化叙事能力,引发海外观众情感共鸣,以地缘文化为突破口,减少跨文化传播障碍,是中国电影'走出去'的现实路径

  • 标签: 跨文化传播 电影国际化 中国电影“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