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3 个结果
  • 简介:首届“中国新闻”评选标准和要求中明确规定:“通讯作品在2000字以内”,可参评的作品仅评选出的一、二等通讯15篇中,就有8篇超过规定,最多的达8000余字。为此,36名复评委员即向全国新闻单位的老总们发出呼吁:“通讯偏多,长风甚烈”,要“减少长通讯,狠刹长风,以此作为新闻改革的重要内容”。采写通讯出现长风,除思想观念作祟外,不掌握短胜于长的技巧与方法是一重要原因。笔者借此与同行们交流一下看法。文贵简洁。简——简要,精粹;洁——纯净,洗练。我国古典文论视简洁为“文章尽境”。清代刘大槐在其《论文偶记》中说:“凡文笔老则简,气蕴则简,品贵则简,神远易含藏不尽则简,故简为文章尽境。”在通讯写作中求简洁应当从下面几点入手:

  • 标签: 中国新闻奖 新闻改革 古典文论 论文偶记 刘大 正面报道
  • 简介:湖北《襄樊日报》社最近拿出5万多元兑现总编辑。这次获得总编辑的共有29名编辑记者,获奖最多的达6000余元。为了鼓励报社全体采编人员写名篇、办名报、出名人,今年元月,《襄樊日报》社党委制定了“总编辑”条例。总编辑共设5项内容。一是建功立业。获范长江新闻和邹韬奋新闻的,各10000元;新闻工作某一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在全省引起反响的,3000元,在全国引起轰动的,5000元。二是好

  • 标签: 总编辑 新闻奖 襄樊 新闻工作 业务人员 邹韬奋
  • 简介:美国新闻巨擘普利策有句名言:“倘若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上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暗礁险滩,及时发出警告。”自他捐资设立的的普利策新闻1917年颁奖以来,虽然其间经历了世界大战和“9·11”恐怖袭击等影响人类进程的重大事件的洗礼,环境守望和揭发丑闻的传统始终是这一美国最高新闻乃至美国新闻界的最大特色。今年4月7日揭晓的第87届普利策新

  • 标签: 2003年 美国 新闻评奖 普利策新闻奖 价值取向 新闻规律
  • 简介:8月22日至28日,第26届中国新闻和第14届长江、韬奋的评选工作在京展开。参加中国新闻的评选工作,对自己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一、江苏新闻界取得好成绩本届新闻评选,进入参评程序的作品共677件,获奖公示作品289件,公示程序完成后正式宣布获奖作品256件。其中,

  • 标签: 中国新闻奖 获奖作品 公示程序 评选工作 新闻奖评选 学习机会
  • 简介:奇虎360董事长周鸿伟演讲:手机是人类长出的一个新器官。在周鸿伟看来,连接是互联网最重要的作用,所有的用户体验、营销、体验模式都应该从连接的角度出发,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互联网能够给很多行业带来改变和推动。"当全世界的人每天都在用智能手机联网后,表现出的是巨大的推动力和摧毁力。因为互联网连接关系的改变,拉平时间和空间的界限,社会、政府的治理,企业的运作模式也将由此发生巨大改变。"周鸿伟说。

  • 标签: 智能手机 器官 人类 互联网 用户体验 体验模式
  • 简介:首届中国新闻的评选已经揭晓。有些同志要我讲点意见。这里,我谈一点个人的感想。创造性劳动的成果这次评奖是评1990年的新闻作品。从送评的稿件和评定的结果两个方面,都可以看出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我们新闻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一、充分体现了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关于新闻宣传的基本方针。1989

  • 标签: 中国新闻奖 邵华泽 送评 十三届四中全会 地方报纸 电视专题节目
  • 简介: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的表现如何对节目的成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决定了他们必须具备比一般电视从业者更全面的素质。他们应当有观众喜爱的形象、气质和风度,这需要一定的天赋条件,比如,外貌、嗓音等,但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努力和修养。

  • 标签: 评价标准 电视播音员 话筒 解读 锻造 大众
  • 简介:传媒艺术指自摄影术诞生以来,借助工业革命之后的科技进步、大众传媒发展和现代社会环境变化,在艺术创作、传播与接受中具有鲜明的科技性、媒介性和大众参与性的艺术形式与品类。作为当前最能融科技与人文于一体的艺术形式与品类,传媒艺术深刻地建构和影响了人类艺术的格局和走向,成为当前人类最重要的审美对象和审美经验来源。传媒艺术与传统艺术、现代艺术、视觉艺术艺术传播、传播艺术等概念既相通又不同,在对这些概念的关系辨析中,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传媒艺术的本性与特质。

  • 标签: 传媒艺术 科技性 媒介性 大众参与性 传统艺术 现代艺术
  • 作者: 文/谢丙其
  • 学科: 文化科学 > 传播学
  • 创建时间:2020-12-07
  • 出处:《文学世界》 2020年第07期
  • 机构:少年兆鹏家住山脚下,父亲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南拳师父。大哥二哥随父学艺,身强体壮。兆鹏从小只喜欢放羊,不愿学武,瘦弱多病。父亲寻思,三子中以兆鹏的悟性最高,当可传他衣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一篇新闻作品,如果写得不活是难以吸引读者的.一个新闻记者,如果不善于把新闻写活,那么,他在新闻舞台上则是一筹莫展.一家新闻媒体,如果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少有活新闻面世,就可能逐渐失去读者,甚至在竞争中败北.原刊于的消息,先后获十四届中国新闻消息三等、全国省市区党报新闻一等、全国五自治区民族好新闻一等、新疆好新闻一等.一篇貌不惊人的消息何以能在全国、新疆的新闻大赛中折桂夺冠呢?一言以蔽之:作品写得'活',富有感染力.

  • 标签: 中国新闻奖 祖国 起跳 消息 新闻作品 读者
  • 简介:世纪之交,中国电影所遭遇的最重大事件,是电影开始被视为一种文化产业。电影本体的这种变化,导致诸多方面的调整、改变和推进,并把影响放大到整个社会。中国电影的存在环境和发展条件已经如此不同以往,而所有的变迁最终都将被提升到电影文化的层面,迫使它再次调整自身的文化姿态。在全球化语境中,中国电影的发展已经更多的不是由它的美学、艺术或技术来推动,而是由它在国内和全球范围内逐步扩大的传播来决定。而当电影传播作为新问题,在今天益发显示出它对电影发展的影响作用和推动作用时,从传播的角度进入电影史的研究,合乎逻辑地成为这个时代电影史述的新任务。恰恰是在传播的渠道、方式和形态而不是其他方面,中国电影的殊异之处体现得最为鲜明强烈。这才是中国电影百年历史中最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部分。中国电影传播史的写作,其理论意义不仅限于描述一部独特的电影专门史,更在于通过研究,去总结经验,重新考察和评价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

  • 标签: 中国电影 电影史 传播史
  • 简介:当了多年记者之后,一般的见报心理渐渐变得淡薄了,代之而起的是热衷于写出一些有影响有深度的新闻来。换句话说,叫“头条癖”。因为上头条的新闻,总是最重要、覆盖面最大的新闻。现在,报界同仁中提出一个崭新的新闻理论命题:头条。这“头条”确有探讨的必要。这时,我结合自己的采写实践,谈点这方面的体会。什么稿子可以上头版头条?上头条的稿子标准是什么?不同档次、不同种类的报纸,尽管会有不同的侧重,但是,各类报纸选择头版头条新闻的基本标准是共同的。这就是:一、内容宏观。不论是《人民日报》或是《中国青年报》,它们选择头版头条新闻,尽管前者是从全国、全党的角度出发,后者是从全国青年、全国共青团的角度出发,但都必须选择内容宏观,覆盖面大的新闻,这一点是共

  • 标签: 中国青年报 理论命题 《新疆日报》 防护林工程 长案 生活感受
  • 简介:传媒艺术是指自摄影术诞生以来,借助工业革命之后的科技进步、大众传媒发展和现代社会环境变化,在艺术创作、传播与接受中具有鲜明的科技性、媒介性和大众参与性的艺术形式与族群.传媒艺术主要包括摄影艺术、电影艺术、广播电视艺术、新媒体艺术艺术形式,同时也包括一些经现代传媒改造了的传统艺术形式.传媒艺术的最基本特征是逐渐鲜明的科技性、媒介性、大众参与性.传媒艺术的科技性,主要指近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在传媒艺术的生产创作、传播和接受中所发挥的深刻作用,具体呈现出如下三个特征:一是在创作上走向机械化、电子化、数字化的无损与自由复制创作;二是在传播上走向非实物化的模拟/虚拟内容传播;三是在接受上走向人的审美感知方式的“重新整合”.

  • 标签: 传媒艺术 媒介艺术 媒体艺术 科技性
  • 简介:<正>大板块节目作为一种崭新的节目结构形式,一出现就立即引起了传播学界的普遍关注。研究者纷纷从发挥广播这种大众传播媒介的特性和优势出发,去探讨新形式产生的意义及其价值。美学界对此也发生了兴趣,出现了少量论及大板块节目美学特征的文章。但由于对其艺术地位缺乏基本的认知,这些思考不免显得片面和单薄。我们认为只有在确立了大板块节目的艺术地位的基础之上,才有可指对其进行多角度、多层

  • 标签: 大板块 艺术地位 广播节目 广播语言 主持人 美学思考
  • 简介:首届“中国新闻”作品评选已经圆满结束。入选的153篇(件)作品,题材广泛、新颖,内容朴实、生动,写作又有创新,反映了1990年我国各条战线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也体现了新闻宣传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方针和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是深受广大受众欢迎

  • 标签: 中国新闻奖 新闻写作 正面宣传 时宜性 时新性 社会主义服务
  • 简介:在当今世界上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奖项要属普利策新闻了.由于职业的需要,笔者从1986年开始接触普利策新闻获奖作品.近年来,为适应新闻改革的尝试需要,又开始耐心地精读,忽然有一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有了品尝新闻作品文本的甜头.

  • 标签: 新闻报道 新闻写作 职业精神 记者 人文精神 敬业精神
  • 简介:刹长风,写短文,历来就是端正新闻文风的需要。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就曾批评那些空洞无物的长文章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并且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样做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60多年过去了,就新闻报道而言,那些“懒婆娘的裹脚布”仍然经常可见,远没有完全被“扔到垃圾桶里去”。读者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那些篇幅冗长的会议消息,那些头版转二版、二版转三版的领导人的长篇讲话,那些大话、空话、套话连篇的所谓新闻言论和理论文章,那些整版的“纪实新闻”、“社会透视”、“大特写”、“大扫描”和连篇累牍充满水分的所谓“深度报道”等等,不是还接二连三地在报纸刊物的版面上频频露脸吗?

  • 标签: “中国新闻奖” 获奖作品 短文 《反对党八股》 理论文章 毛泽东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