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正>批,是海外侨胞通过民间渠道及后来的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特殊汇款凭证,其基本特征为"银信合一"。2000年11月,兼任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顾问的饶宗颐教授在研究中心举办的潮学讲座上,对批作了精辟的论述:"徽州特殊的是契据、契约等经济文件,而且保存很多"",潮州可以和它媲美的是批,批等于徽州契约,价值相等。价值不是用钱来衡量的,而是从经济史来看的。"

  • 标签: 汇款凭证 潮汕 陈集 居住国 就这样 远走他乡
  • 简介:说起批,很多人可能会打个大大的问号.那是什么东西?其实,它离开我们的生活仅仅几十年而已。天津市档案馆开展归国华侨档案征集工作的时候.有归侨捐赠了当年使用过的批信件和信封。借助这些档案,我们可以对以前的华侨历史有个整体的了解。

  • 标签: 档案征集工作 天津市档案馆 归国华侨
  • 简介:<正>作为原生态"草根"档案文献的批档案,尽管已成功列入《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仍然是需要进一步做深度"开发"的文化"富矿"。而准确地把握批的基本属性,就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它的历史作用和文献价值。在批的诸多属性中,除了突出的跨国性,就是鲜明的民间性。现在,根据对潮汕批的初步分析,其民间属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发韧于民间潮汕批是发轫于民间,即源于海外移民。潮汕地区早就是一个人口大州府,人多地少的矛盾甚是尖锐,土地不堪重负。据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统计,当时潮州府的人口为218万多人,

  • 标签: 潮汕 文献价值 潮安 人口集中 海外移民 侨户
  • 简介:<正>批是清代以来在广东、福建、海南、广西沿海侨乡出现的一种乡村文书,它是由海外华侨华人通过民间渠道及后来的金融、邮政机构寄给家乡亲人的侨汇凭证和书信的结合体,所以乡村民众又俗称其为"银信"。根据现有的档案遗存,批最迟出现于十九世纪初期(清朝道光年间),直到1979年批业务归口中国银行管理,历时150多年。

  • 标签: 遗产价值 海外华侨华人 银行管理 乡村民众 海外移民 十九世纪
  • 简介:<正>潮汕的批,专指海外潮人通过民间渠道寄回国内,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2013年6月19日,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世界记忆遗产。批是广东、福建两省侨乡特有的文化现象,当中以广东为突出,广东又以潮汕批最为著名。潮汕批作为一种珍贵的民间文化遗存,是潮汕华侨历史上具有独特文化色彩的事物,承载着潮汕地域文化,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蕴含着丰富的人际和谐理念。

  • 标签: 潮汕 人际和谐 民间文化 文化色彩 潮人 地域文化
  • 简介:批,潮汕人称为"番批",是指海外侨胞通过民间渠道及后来的金融机构寄回国内,并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凭证。它是粤闽两省侨乡特有的华侨文化现象,尤其以潮汕批最为著名,有"史敦煌"之誉。广东澄海的批收藏家邹金盛收藏了约3.5万件批封,并先后撰写论文30多篇。在批的收藏和研究中,其收藏数量之多、年代之久远、涉及地区之广、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罕件之珍贵、研究之深入、成果之丰富,实属全国之最。20世纪90年代以来,

  • 标签: 潮汕人 汇款凭证 小伙伴 金融机构 海外移民 邮票博物馆
  • 简介:7月6日,来自重庆、广西及省内州(市)、县的南机工后代在南机工云南联谊会的组织下,到云南省档案馆查阅南机工档案资料,其中仅广西省侨联专门组团来馆查阅的就有35人。社会利用部在局馆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一天内接待了南机工后代90余人,调阅民国档案158卷。在这里,他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找到了当年父辈的有关资料,心情很激动,有的甚至热泪盈眶。

  • 标签: 机工 后代 云南省档案馆 档案资料 民国档案 广西省
  • 简介:<正>批指的是信,是一种海外侨胞通过民间渠道,将钱款和货物连带家书捎回故乡的特殊"汇款凭证"。批的历史之长,规模之大,文化色彩之浓郁,令世人惊叹。那么批对客家文化的影响如何呢?

  • 标签: 客家文化 汇款凭证 文化色彩 物质文化 张弼士 客家民居
  • 简介:"批一封,银二元,叫妻刻苦勿愁烦,仔儿着支持,教伊勿赌钱,田园着缴种,猪仔哩着饲,待到赚有猛猛归家来团圆。"这首具有浓浓的潮汕韵味的民谣,曾在广东地区广为流传,歌谣既是当年下南洋华侨心态的流露,也是国内侨属生活状态的描述。其中,"批一封,银二元"则道出了潮汕地区旅外华侨向国内亲眷寄信汇款的一种特殊形式——批。

  • 标签: 潮汕地区 广西师大出版社 金融机构 泰中友好协会 海外移民 民间机构
  • 简介:<正>一滴水能反映大自然的阿娜多姿,一个家庭能折射出人类社会的千姿百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批文化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可以透过一个个家庭在不同时期中的批文本,结合有关的调查及佐证,以认识批文化的方方面面,领略批文化的深刻内涵。本文正是试图对许成宗一家的批分析,以窥探批文化生态意识的厚重与浓烈。从夫妻关系的出现危机

  • 标签: 夫妻关系 生态意识 夫妻感情破裂 人类社会 圆融 生命个体
  • 简介:日前,福建省档案局副局长马俊凡受邀带队随同福建省“中国·福建周”代表团赴日本长崎和美国纽约开展经贸文化交流活动。期间,在日本、美国举办的中国·福建周文化艺术展中,省档案馆精选的70多件(组)批档案和34幅反映清末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福州的山水风貌、城市街景、人文风俗的历史照片以及闽茶文化等展品,

  • 标签: 福建省 档案馆 新中国 交流活动 周文化 代表团
  • 简介:<正>跨越一个半世纪的广东批,是源于民间的原生态档案文献,也是人类记忆遗产。现已收藏的14万封广东批,涵盖了广东省的潮汕、梅州、五邑等著名侨乡,寄自东南亚和美洲等国。这一"草根"档案文献,内容真实、丰富,系统性和完整性很强,从中不仅可以了解到海外侨胞家

  • 标签: 档案文献 侨批业 潮汕 人类记忆 市档案馆 国家档案局
  • 简介:《广东省批档案保护管理办法》于2017年12月8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第十二届121次常务会议通过。2018年1月24日以广东省人民政府令正式颁布,自2018年3月1日起施行。现予以全文刊登,以供参考。

  • 标签: 侨批档案 保护管理 广东省侨批
  • 简介:<正>19世纪前期至20世纪七十年代,在海外华侨华人的侨居地与包括广东在内的东南沿海各省份的侨乡之间,曾长期流行着一种特殊的银信交往方式,用以赡养家眷,保持与国内亲属的联系,此种海内外联系方式的承载体即为"批"。批,俗称之"番批"、"银信",它以"银信合封"为基本特征,是早期谋生的华侨通过民间渠道及后来的金融、邮政

  • 标签: 档案文献 海外华侨华人 联系方式 东南沿海 潮汕 承载体
  • 简介:梅县历史源远流长,迄今有1500多年历史,2013年10月18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撤县设区。梅县是全国著名的华侨之乡,人口59.25万,旅居海外的侨胞和港澳台同胞100多万人,分布在全球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东南亚各国尤其居多,其中定居在印度尼西亚就有50多万人。梅县华侨、港澳社团众多,比较知名的有印尼客属联谊总会、印尼梅州会馆、泰国客属总会、泰国梅县会馆、毛里求斯仁和会馆、新加坡应和会馆、加拿大客

  • 标签: 港澳台同胞 客属 旅居海外 西阳镇 仁和 七八
  • 简介:一张老照片被珍藏了62年,它见证了石狮市一位旅菲华侨60多年前参加菲律宾华侨抗日组织,英勇抗日锄奸而壮烈牺牲的一段历史。

  • 标签: 老照片 抗日 菲律宾华侨 石狮市
  • 简介:<正>5月26日,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广东省新闻学会公布了2013年度广东新闻奖评选结果,南方日报的报道《跨国两地书镌刻史记忆》(2013年6月21日林旭娜、詹雨鑫、潘伟珊)荣获2013年度广东新闻奖一等奖。省档案局(馆)代表全省档案部门,分别向南方报业集团和南方日报社写了贺信,祝贺南方报业集团、南方日报社和林旭娜等记者所取得的成绩,感谢她们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和为"批档案"申遗而营造出良好宣传舆论氛围所

  • 标签: 南方日报 南方报业 新闻工作者协会 新闻奖 宣传舆论 服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