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宋史》卷帙庞大,错漏重出,为学界共识。中华书局的点校本《宋史》吸取前人校勘成果,又以众本参校,详加比勘,可称精审。然原书讹误实在太多,校勘时难免遗漏,对比其它一些宋代史料文献,发现《文苑传》中的八条材料,或地名、官职等因形近而误,或记载内容有误,旁及其它史书的一些问题。通过发现宋代史料的疏误,更加深入地了解宋代历史以及宋代各类文献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 标签: 《宋史·文苑传》 考证 史料价值
  • 简介:【原文】韩彦直,字子温。生期年,以父任补右承奉郎,寻直秘阁。六岁,从世忠入见高宗,命作大字,即拜命跪书“皇帝万岁”四字。帝喜之,拊其背曰:“他日,令器也。”

  • 标签: 中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正>《宋史》卷373《洪皓传》记载:洪皓“…至南雄卅卒,年六十八,死后一日,桧(指秦桧)亦死,帝闻皓卒,嗟惜之,复敏文阁直学士,赠四官……”这里说秦桧死於洪皓后一日。但在《洪皓传》后所附

  • 标签: 洪皓 宋史 秦桧 南雄 系年 学士
  • 简介:宋史》卷帙浩繁,历代学者病其繁芜。其中《忠义传》十卷是研究宋代边疆经略、忠义书写的重要史料。中华书局点校本虽做了大量校勘,但还有一些疏误、失校之处。兹将在阅读点校本《宋史·忠义传》中发现的讹误、校勘问题与有关考证,理成此文,以供点校本《宋史》修订时参考之用。

  • 标签: 《宋史·忠义传》 勘误 补正
  • 简介:史浩与张浚之争是宋孝宗即位之初的重要政治事件,内涵极为丰富。首先,史、张之争是以整个治国方略为主的国是之争,其中史浩主张“内修政事”、“以自治为先”,而张浚则主张以战为主,二者在战守、拒纳归正人、要不要使金等问题上分歧不断;其次,这场争论显见二府与督府两大机构间的职权冲突,身为右丞相兼枢密使的史浩希望将督府置于中央政府的控制之下,而担任都督江淮军马的张浚则极力扩充督府权力,遂启二者争端;最后,史浩善于引经、引史处事,与张浚存在学术上的不同,故成为史、张之争的根源之一。

  • 标签: 南宋 史浩 张浚 争论 国是 职权
  • 简介:对于中国史著体裁及其发展过程的最早研究是唐代刘知几,他的《史通》系统地考察唐以前中国史学发展与演变的过程.提出中国史著体裁分为“六家”:即尚书家,是记言体;春秋家,是编年史体的雏形;左传家,是编年史体;国语家,是国别史体;史记家,是通史纪传史体;汉书家.是断代纪传史体.刘知几认识到史学体裁是不断演进与发展的.强调“时移世异,体式不同”,留眼于变化.他认为百川归大海,这“六家”最终发展归并为编年与纪传二体。刘知几是全面考察中国古代历史体裁的第一人,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史通》是系统总结我国古代史著体例的第一部专著。然而.鉴于时代的限制,刘知几无法全面系统总结中外历史体裁的发展情况,更无法对史著体裁提出本质性的见解。因此,对史著体裁的深化研究是当代学术界责无旁贷的任务,它有助于历史学建设与发展。

  • 标签: 史学体裁 史著体裁 《宋史纪事本末》
  • 简介:历史学科价值培养备受高中课堂关注,随着新理念指导下的历史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何以教材、课堂为主阵地涵育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学界各有不同看法。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历史学科有效探摸的实现路径及反思,希望对学界在培育历史学科价值方面作出有益的贡献。

  • 标签: 学科价值 实践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