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7 个结果
  • 简介:笔者对陈毓罴先生披露的《浮生六记》作者沈复的三首诗进行查考,发现三首诗的作者另有他人,是好事者不甘寂寞,借沈复之名,伪造出来的所谓“佚诗”。我们在开展对沈复和《浮生六记》的研究时,尤要注意这个问题。

  • 标签: 沈复 浮生六记 望海 雨中游山 题梅花诗
  • 简介:西汉王褒《僮约》中有"武都买茶"或"武阳买茶"的记载,但由于《僮约》原著已遗失,故学术界对"武都买茶"和"武阳买茶"存在分歧。从气候、民俗、交通、经济等因素对"武都"和"武阳"考察后认为,"武都(武阳)买茶"应该是对当时陇蜀茶叶贸易活动的统称,而非"武都"或"武阳"某一固定地点,其覆盖范围是陇蜀交界区的广阔空间,是以贯通陇蜀的贸易通道为辐射轴的陇蜀茶叶贸易区。

  • 标签: 王褒 《僮约》 武都(武阳)买茶 考辨
  • 简介:文字作品构成的途径有二:一为先"口出"后"笔书",如古史官所谓"记言"以构成书面文字作品,"口出"有时将经历一个较长间隔才得以"笔书";二为直接构成"笔书",并非对"口出"的记录所成。《尚书》作为记言的古史,多为对"口出"者的记录,但亦有当时就为"笔书"者,此即《尚书》中标明为"书"者,一是先"笔书"后"口出"者,如祝文、命龟之辞、命文(诏命);二是典、占兆书、占兆纪录、簿册文、刑书之类的单纯"笔书"。这些"笔书"即"文笔之"意味的最早的"笔"体。这些"笔书"之类文字,具有契约性、公家公用性的特点。对最早一批"笔书"之类书面文字的探索,具有"文笔之"溯源的意义。

  • 标签: 言笔 文笔之辨
  • 简介:李渔是明末清初颇受非议的一个文人形象,尤其是他与张缙彦、刘正宗一案的关联以及《肉蒲团》《铁冠图》的写作等问题,更是历史、文学史上的疑案。在结合作品分析、历史资料、行文风格和文人交往等内容的基础之上,可以大体推断:李渔和张缙彦案并没有太多瓜葛,也并不是《铁冠图》的作者。

  • 标签: 李渔 张缙彦 铁冠图 考辨
  • 简介:陆海统筹中的陆地经济与海洋经济是互补、共存、双赢的协调发展关系。黄河三角洲经济区是陆海统筹的应有内容,是黄蓝两大战略的交汇区,因此,陆海统筹与黄河三角洲经济区在制度、定位、原则、法治建设、科技支撑与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具有共同性。

  • 标签: 陆海统筹 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 区域经济
  • 简介:include意为“包括”,被包含的事物是包含它的事物的一部分,常用于includingsomething或somethingincluded结构。

  • 标签: SOMETHING 词汇 事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国古典诗歌中有“沧洲”意象。河北有沧州地名。两者时有混淆,本文辨析之。

  • 标签: 沧洲 沧州
  • 简介:1.扇子扇的是凉风吗?夏天,扇扇子感到凉快,是因为风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使人体表面汗液蒸发加快,从人体带走了大量的热,因而人感到凉快,而空气的温度并没有降低,所以扇子扇的并不是凉风.

  • 标签: 知识 是非 扇子 空气 人体 蒸发
  • 简介:《朱光潜美学十》是夏中义教授近期出版的力作。本书采用“文献~发生学”的方法对朱光潜在各阶段的美学代表作作编年式解读,在系统论述朱光潜美学的同时,也从思想史层面对其进行剖析。学术贵在有探究和发展的精神。对学术经典、对有争议和有意义的学术观点“接着说”是一种态度也是治学人的一种品质。“接着说”使学术思想得以延续、保持新鲜,

  • 标签: 朱光潜美学 简介 学术经典 学术观点 学术思想 夏中义
  • 简介:affect是及物动词,表示“影响某人、某事”,强调“影响”的动作,含有“对……产生不利影响”的意味。

  • 标签: 词汇 及物动词 不利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我亲爱的小巴西龟堆堆卒于今早清晨五点.我们之间的缘分只有短短三十五天。可它给了我那么多快乐和安慰。我曾说过抚摸着小泡柔软的狗肚子以及看着它大口吃肉的样子就是内心最安宁平静的时刻。可不管怎样我都没能留住它,它是我亲手埋葬的第一个生命。我用草叶包裹它把绣球花放在它小小坟冢上.轻声地说你别害怕。

  • 标签: 小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数理,出自《易经》,易学中说“世间万事万物皆有数”,数既描述了一切物体从诞生到覆灭的发展过程,也描述了预测所用的方法;而理就是指道理——天地、人生的大道理。发展到现代,统计学作为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它运用全新、科学的手段对数理进行分析和预测,焕发出新的学科生命。

  • 标签: 统计学 《易经》 应用数学 预测 道理 物体
  • 简介:《古史》学人的《诗经》学研究是传统经学向现代学术过渡的"分水岭",在抨击前人解诗方法的基础上,他们强调抛开旧注、自求诗意,用文艺的眼光看诗,用归纳比较等方式解诗。在关于《野有死麇》《静女》等作品的热烈讨论中,上述方法得到积极尝试。其开创意义应该得到充分重视,但对其完全抛开旧注、自创新意不足的局限也要理性看待、客观分析。

  • 标签: 《诗经》 《古史辨》 解诗方法 自求诗意
  • 简介:李克即是李悝。《汉书·古今人表》记李克、李悝为两人,承此说者引《韩非子·难二》李克的言论,不仅不能证明李克与李悝不同,反而更让人相信李克、李悝是一个人。李克作为子夏门下政事弟子,后来成为法家鼻祖,具有亦儒亦法的双重特点。钱穆说“法原于儒”,从政事之儒产生前期法家也是历史的必然。李克曾任魏国上地守,后任中山相,在魏文侯晚年和武侯前期任魏国相。相中山是相魏的前奏,治魏“尽地力之教”著《法经》,是治中山的扩大与发展。

  • 标签: 李克 李悝 生平 业绩 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