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10月18日至10月25日,菲律宾总统罗德里戈·杜特尔特应邀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10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杜特尔特举行会谈,双方一致同意,从两国根本和共同利益出发,顺应民众期盼,推动中菲关系实现全面改善并取得更大发展,造福两国人民。中国是杜特尔特上任后除东盟国家外,第一个访问的国家。

  • 标签: 总统访华 菲律宾总统
  • 简介:1901年8至10月,日本陆军少将福岛安正访华,行踪遍及中国南方大部。他对华的基本态度是维护日本在华利益的前提下"保全中国",这符合当时日本政府的对华政策。在这一基础上,福岛安正为日本军方提供了派遣上海驻屯军的决定性建议,并视其为保证日本在华利益、阻缓俄国扩张的手段之一。同时,他积极劝诱清朝师日变革,其直接效果在各地派员参观日本军演一事上得到体现;因清末新政的需要,福岛安正的游说与南方督抚的愿望很相近。福岛安正在考察中采取的举措,促进了日本军方乃至政府在对华问题上与列国、清朝的关系调整,是日本在新的条约框架下扩大在华势力的一个因素。

  • 标签: 福岛安正 日本对华政策 中日关系 清末新政
  • 简介: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实现他关于中国和东亚的设想,在战时保持盟国之间的合作,在战后继续以大国合作作为新的世界秩序的基础,于1944年6月派副总统华莱士访问中国,与蒋介石举行了多次会谈.内容涉及中美关系、中苏关系、国共关系以及中国国内的经济和军事形势等.其中中美关系和国共关系是最主要的议题.这次访问的直接后果是使蒋介石同意派遣美军观察组去延安,以及罗斯福总统派一个私人代表来华.

  • 标签: 华莱士 蒋介石 国共关系 中美关系
  • 简介:【中考预测】英国首相卡梅伦于2010年11月9日展开为期两天的访华之旅,这是卡梅伦2010年5月就任以来首次对中国进行访问。访问期间,卡梅伦与温家宝举行会谈,并与胡锦涛会面.出席中英工商峰会。与这一热点有关的知识点有:近代英国的发展、近代以来中国与英国的关系、中英香港问题等。在备战2011年中考时,我们要重视这一部分内容。

  • 标签: 英国 温家宝 胡锦涛 知识点 中考
  • 简介:[命题方向]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一行抵达北京对华正式访问。访问期间,双方就国际形势和中美关系,特别是台湾问题交换了意见。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标志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中美关系是中国最重要的对外关系,一直是高考的热点问题。2008年是《中美联合公报》发表30周年,属周年纪念热点。2009年随着奥巴马入主白宫、美国金融危机、两岸“三通”的全面启动,中美关系问题必将成为高考关注的焦点。

  • 标签: 《中美联合公报》 尼克松访华 两岸“三通” 美国总统 中美关系 命题方向
  • 简介:对于特朗普这一更看重私人交往关系和具体交易成果,而非传统意识形态和地缘战略的非典型、反建制总统来说,首次访华的积极效果不言而喻。

  • 标签: 化学反应 贸易 意识形态 非典型
  • 简介:奥巴马访华上海演讲的成功因素之一是对修辞论辩的卓越运用。本文简要阐述修辞论辩的组成部分——修辞理性论辩、信誉论辩和情感论辩。对奥巴马访华上海演讲中的修辞理性论辩(归纳论辩、比较论辩、因果论辩、例证论辩)、信誉论辩(诉诸本人信誉的论辩、诉诸第三者信誉的论辩)和情感论辩(诉诸流行论辩、诉诸怜悯的论辩)进行文本分析。旨在阐释长期被忽视的修辞论辩在演说中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彰显修辞论辩所具备的强大说服力。

  • 标签: 访华演讲 修辞论辩 理性论辩 信誉论辩 情感论辩
  • 简介:1920年前后,中国教育界就“是否应保持独立的高等师范教育体系”展开了激烈论争,时值美国教育专家杜威、孟禄相继访华,南北各派学人借机争夺二人以壮本派声威,谋求中国教育变革的龙头地位。不同的学术团体和个人推动、接受或抗拒高等师范教育制度变革的背后,牵连的是民国教育界各种派系的人事关系和学校存废、发展方向的现实问题。杜威、孟禄访华期间的许多事件反映了当时中国教育界各方力量的较量和势力消长,以及学人矛盾对近代教育制度变革的巨大影响。

  • 标签: 杜威 孟禄 中国高等教育界 派别纷争
  • 简介:新学期开学第一课,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的小胡同学感到意外,第一堂课的开篇,老师竟然不讲课程,而是通过一组生动活泼的PPT,告诉学生校园生活中不铺张浪费、不乱扔垃圾等七个“文明守则”。

  • 标签: 华中农业大学 副校长 开花 种子 节约 技术学院
  • 简介:近年,教育领域掀起了一股"微课浪潮"。随着微课技术的日益普及,更多的老师开始从关注微课的技术开发,转向进一步思考如何才能设计出好的微课以及如何才能用好微课。华南师范大学胡小勇教授在信息化教学创新方面,展开了持续的深入研究,本刊特邀访谈了胡小勇教授,为我们分享微课浪潮中如何从技术开发迈向有效设计和创新应用的新观点。胡小勇: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信息化教学创新。任中央电教馆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规划课题评审专家、"教育部—上外"教育信息化国际比较研究中心特聘专家、广东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广东省智慧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荣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国家级教学优秀成果奖两次,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智慧学习环境下创造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教育部科技司"信息化教学有效模式和方法研究"战略研究项目,开创了"信息化教学创新"学术博客:http://blog.sina.com.cn/hxyhaoxingyun。

  • 标签: TED 微课 可汗学院 翻转课堂
  • 简介:在“互联网+”浪潮之中,中小学教师教研正在开展持续深入的创新探索。如何理解“互联网+”背景下教师教研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解读“互联网+教研”形态发展的新趋势?如何看待理论与实践错位发展的现象,探索“互联网+教研”的理论新框架?如何理解“互联网+教研”的差异性和多样化,创新模式、机制与方法?本刊特邀胡小勇教授为我们分享他的学术观点。

  • 标签: 互联网+ 教研 模式 形态 教师专业发展
  • 简介:"创客"是来自平民化的草根行动。创客教育正是基于一种平民思想、不以功利性竞赛为目的,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把学到的知识与现实世界对接,都有机会通过知识的"物"化活动,享受创造与分享的乐趣。——吴向东个人简介: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科学特级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等多个项目的专家,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工作室小学科学工作室主持人,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和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兼职教授、教育硕士导师,是国内最早推动Scratch儿童编程的教师之一。协作成果《为

  • 标签: 吴向东 华南师范大学 附属小学 小学科学 访谈者 硕士导师
  • 简介:7月5日至8日,来自大洋彼岸的20余名美国中小学校长及学区、州的教育官员在我省进行了考察和访问。

  • 标签: 中小学 校长 美国 开放 山西 访华
  • 简介:这样的教育方式,怎么能冠之以“素质教育”?本刊记者:您看了央视对衡水中学的报道有什么样的感受?高凌飚:看了中央电视台对衡水中学的报道,第一个感觉是,这样的现象太普遍了,绝对不是衡水中学所特有的。第二个感觉是,中国的高中学生太可怜了,他们把自己禁锢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

  • 标签: 教育方式 高中学生 华南师范大学 教授 功利 人生
  • 简介: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是18世纪中英外交史上的一件大事。该使团主要成员归国后将这次中国之行的记录整理发表,其中包括对中国科技发展情况、落后原因等的观感和分析。以该使团主要成员的访华记录为视角,梳理清乾隆时期中国科技发展状况,分析其中肯之处和偏颇之见,进而探讨彼时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的真正历史原因。

  • 标签: 中英交流 马戛尔尼 科技 停滞 原因
  • 简介: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西学东渐的影响,从而使我国固有的师资文化发生了根本性质的变化.由此产生的问题在于我国的师资文化传统,尤其是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师资文化的演变几乎被掩盖起来,以致其特点模糊不明.这次访谈以“师资文化”为主题,从西方师资文化转化的动态中,提出重新认识中国师资的问题,或有助于促进对“西学东渐影响”和“中国师资文化”问题的反思.

  • 标签: 师资 中国师资文化 西学东渐 问题反思 陈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