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公共服务需求类型的差异可能导致公共资源配置代际冲突。本文利用CGSS微观数据和2001-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从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研究了人口老龄化对公共教育支出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存在公共资源配置代际冲突。主观上,人们对公共教育支出的支持力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同时,相对于公共教育领域,年龄越大的人越倾向于支持公共资源投入到社会保障和养老金领域。客观上,省级人口老龄化程度对公共教育支出强度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公共资源配置代际冲突与中国特殊的老龄化进程有关。

  • 标签: 老龄化 公共教育 代际冲突 代际公平
  • 简介:根据公共产品理论确定和划分教育产品(服务)属性,以确定公共教育支出的内容和范围。本文从分析公共教育支出的理论入手,针对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现实需要和"教育先行"的方针政策,分析了目前公共教育支出的现状和存在的教育支出不足、支出结构不平衡等主要问题,提出应加大公共教育支出力度、优化教育支出结构、不断拓展筹资渠道等政策建议。

  • 标签: 公共产品 公共教育支出 财政职能 基础教育
  • 简介:对2000年中国35个城市工资价位抽样数据分析显示,高中教育收益率低于高等教育收益率.另外,城市教育收益率已高于发达国家,但教育收益率在地区间呈不平衡状态,东部地区各级教育收益率都高于西部地区.这一估计结果,对我们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本投资战略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中国 城市 教育收益率 实证分析 劳动力市场 人力资本
  • 简介:企业成本—收益机制有效诠释了其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动力与诉求。通过对相关国家的调查报告整理发现,学徒制模式、培训周期、学徒工资、招聘对其成本产生影响,同时,如果企业要想获得收益,应该合理地开发特殊投资项目。为此,政府应发挥治理功能,控制现代学徒制成本;职业院校立足服务,降低现代学徒制成本;企业放眼长远发展,合理进行现代学徒制项目投资。

  • 标签: 成本 收益 企业 现代学徒制
  • 简介:利用2008年全国综合调查数据,本研究考察并计量了1978-2008年我国各级教育个人收益中的文凭效应,并对不同劳动力市场及工作经历下的文凭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个人教育收益中存在显著的文凭效应,高中、大专以及本科毕业的文凭效应分别为29.6%、27.6%、35.3%;个人教育收益率存在不连续跳跃现象,受教育的第13年的收益率增幅最大,第16年的收益率最高;各级教育的文凭效应在次要劳动力市场并不明显,大专和本科教育的文凭效应在主要劳动力市场显著;工作经历对文凭效应具有调节作用,降低了较低层级和提高了较高层级教育的文凭效应。本研究发现对国家教育经济政策和学生个人的教育选择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文凭效应 个人教育收益 劳动力市场 工作经历
  • 简介:本文主要通过对OECD国家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支出的国际比较,分析发达国家在城市化后期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投入的状况,以期对我国实施义务教育有所借鉴.

  • 标签: 发达国家 教育 支出 比较
  • 简介:<正>(一)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40年来我国教育战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教育事业有了迅速发展,教育改革在许多方面展开。现在,我国教育战线,已经形成了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两条腿”相结合,高、中、初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教育事业严重落后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状况

  • 标签: 教育经费 教育事业 教育投资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成人教育 在校学生
  • 简介:本文利用我国西部地区12个省2001-2010年教育经费数据.以基础教育为研究对象,分析基础教育经费支出省际差异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趋势,以及引起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生均经费的校际差异总体上呈现了扩大趋势。其原因既可以归结为农村小学内部的差异占主导作用,又可以归结为县内差异的贡献在逐渐上升。其政策含义是,针对中西部地区以省和县为瞄准对象的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同时.还需要提出一些具体措施以促使县级政府在县内学校间的经费分配更加公平。

  • 标签: 小学 教育经费 西部地区
  • 简介:在我国小班教学以及班级规模的研究已经有了相当长的历史,但是大多数研究或为国外研究介绍,或为一线实践经验,此领域内的实证研究依然比较缺乏。本文在概念辨析的基础上,尝试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义务教育阶段班级适度规模下的收益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试图设计、构建一套义务教育班级适度规模的收益评价指标体系。

  • 标签: 义务教育 班级适度规模 收益评价 指标体系
  • 简介:通过对浙江和江西两省2005年相关数据的定量研究发现,县级教育支出都明显地受到地方财政实力的影响。财力性转移支付在两省都会正向影响县级财政对教育的支出,但上级指定用途的专项补助,在江西省干扰了县级政府的支出行为,使得它为了完成配套,或是完成上级指定的项目,不得不减少本级的教育投入,而在浙江却不会产生挤出效应。看来相对雄厚的地方财力会使得教育支出更有保障,而财力较弱地区更依赖上级的转移支付,只维持对教育的基本支出需求。在不改变当前干部考核机制的情况下,单纯靠转移支付并不能实现地区间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 标签: 农村教育支出 财政转移支付 挤出效应 浙江 江西
  • 简介:本文详细论述了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对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的影响,并就今后我国利用政府采购方式完成教育采购支出必须注意的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 标签: 政府采购制度 教育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 中国
  • 简介: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是实现教育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是当前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单纯强调扩大公共财政对于教育领域的投资规模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只有通过建立、健全以保障“公共性”为核心价值观的公共教育财政支出法律体系,明确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范围、标准和责任,特别是确保公众对公共教育财政支出活动的有效参与和监督,才能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均等化,实现教育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

  • 标签: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 均等化 财政支出法律
  • 简介:本文采用国家统计局"城市住户基本情况的调查"数据对城镇居民家庭义务教育负担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有在校生的城镇家庭是一类经济状况处于相对弱势的群体;城镇居民家庭的义务教育负担随着家庭收入的上升而下降,且低收入阶层家庭的教育负担远高于高收入阶层家庭的教育负担;在校生的教育层级越高,家庭教育负担程度越高;在影响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义务教育负担总量和结构的诸多因素中,家庭收入、子女受教育的层级、父母的行业和职业等变量具有显著性影响.为了促进义务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公平,政府应该为义务教育提供更充分的财政支持,并切实完善和实施义务教育资助制度.

  • 标签: 义务教育 教育负担 教育公平
  • 简介:提供九年义务教育是县乡两级基层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而县乡财政支出的近四成来自于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因此,有必要研究转移支付对县乡财政教育支出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浙江、湖北、陕西2000年有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3省转移支付都有效地增加了县乡财政教育支出,但以浙江的影响值最大,陕西其次,湖北居末。浙江的向县乡倾斜的省直管县的财政体制,陕西获得较多的中央教育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是决定两省财政转移支付对县乡教育投入积极的主要因素。

  • 标签: 财政转移支付 湖北 陕西 浙江 县乡两级基层政府 教育支出
  • 简介: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读大学是否划得来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211"院校本科毕业生与非"211"院校本科毕业生和高职高专毕业生的起薪存在显著差异。在高等教育个人收益方面,我国高等教育个人净现值收益的平均值较为可观,特别是农村生源的毕业生,收益现值远大于城市生源毕业生。但从短期收益来看,贫困家庭仍需为负担一名大学生而忍受更加贫困的生活8至16年。进一步考察高等教育个人收益分布发现,仍存在一定比例的高校毕业生不能收回其高等教育成本。

  • 标签: 高等教育 毕业生起薪 个人收益 净现值收益
  • 简介:本文采用全国县级数据,就2001年“以县为主”改革与2005年“新机制”改革前后中国县级地方生均教育事业费的分布变动状况,以及两次改革对县域间生均教育事业费差异的影响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1999年以来中国县域间生均教育事业费差异水平先升后降,中部地区县域间差异高于东部与西部,且持续增大;(2)改革后分布两端的极化现象得到改善,但同时有大量县级单位向分布下四分位区域转移,形成生均教育事业费处于中下和中上水平的县级单位之间的支出分化;(3)虽然两次改革对于县域间生均教育事业费差异都具有一定改善效果,但这一正面效果完全被地区间财力蒡异昕产生的负面效果抵消。

  • 标签: 教育财政 体制改革 县域间差异
  • 简介:根据1979—2006年间民族地区财政支出与义务教育供给方面的数据,运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等计量经济学方法与模型,对两者的动态关联关系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民族地区财政支出对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配置和教育产出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财政支出对义务教育供给水平的影响兼具持续性和跳跃性特点,即第一年冲击效果并不大,但随后其影响将不断小幅度增加;直到出现正的冲击高峰,然后逐渐减缓至平衡状态。要增强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就必须加大民族地区本级和上级财政的支持力度,提高财政在义务教育服务领域的支出效率。

  • 标签: 财政支出 义务教育供给 动态关联 VAR分析
  • 简介:基于公用经费支出与学校规模之间非线性变化的理论框架,利用陕西省X县423所农村小学的调研数据,对学校规模、地理位置与校际公用经费支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校际公用经费支出与学校规模之间呈现三次曲线关系,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公用经费支出显著正相关的学校地理位置和教师数、寄宿生数的交互作用,对曲线形态无实质性影响,但使学校最优规模有所降低。实证结果在表明农村小学公用经费支出具有显著规模经济效应的同时,为改进公用经费的拨付模式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学校规模 地理位置 公用经费支出 变动关系 最优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