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正>学生素质评价是教育质量规格研究的核心,教师评价、办学水平评价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用学生素质的高低来衡量;课程编制、教材改革等都应以学生质量为准绳。人的素质足内在的、相对稳定的,不能直接观测,只能通过外在的行为表现作间接的评估;青少年儿童身心素质处在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评价者难以把握其相对稳定的一面……这一切都说明了学生素质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点、难点所在。解决了这一问题,其它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 标签: 学生素质评价 效用 为中心 学生素质发展 评价者 教育评价
  • 简介:毕业生工作搜寻的目标,在于预期收益的最大化。但是,在非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由于制度约束、个人偏好、劳动力市场分割等因素的存在,岗位对教育水平的要求并不是预期收益的唯一决定因素,在高等教育劳动力市场就业并非一定是毕业生的最佳选择。因此,过度教育的程度,不仅决定于劳动力市场毕业生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对比,也与劳动力市场岗位效用分布的特征密切相关。

  • 标签: 岗位效用 过度教育 工作搜寻
  • 简介:1999年开始的大学扩招进程中,普通高等学校面临"基础设施效用不彰"的问题。以学生类校舍的生均面积及其"标杆值"为基础,以各学生类校舍的"效用偏差"为分析对象,采用熵值法测算了八类校舍"效用偏差"的权重,评价了扩招以来各年度学生类校舍的效用总偏差。研究发现:八种学生类校舍的"效用偏差"可以区分为"保健型"指标、"激励型"指标和"中间型"指标三种类型;扩招以来的学生类校舍综合效用处于"不彰"甚至一定程度的"倒退"状态。研究结论是:第一,政府对普通高校基础设施缺乏有力的宏观调控;第二,普通高校打了一场后勤保障投入失当的"扩招之战"但面临提高学生类校舍综合效用的"重要机遇期";第三,普通高校具有实现组织利益最大化的倾向;第四,普通高校在基础设施供给方面体现了"赶牛式"行政的特征,且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投入惯性效应"。

  • 标签: 普通高校 基础设施 效用偏差 供给逻辑
  • 简介:学校经营要为学校提供充足的办学资本。促进学校发展,迫切需要注入新的资本,学校社会资本正是一种可供选择的资本形式。中小学校社会资本对学校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补充其他形式资本的不足,为学校提供充足的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资助机会;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节省交易成本,提高办学效率。应该构建学校社会资本开发与利用的保障、约束和监督机制,保证其正常、合法经营,推动学校发展,促进学生发展。

  • 标签: 教育经济 学校经营 办学资本 中小学校社会资本 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