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9 个结果
  • 简介:土地信托是土地利用的新模式。试点在实践中显示,农地信托存在如下问题:启动程序中政府参与程度过高;信托财产管理监督系统尚且不够逢明;土地信息登记制度需要细化。针对这些问题,拟采取三项措施:一是农地信托应当基于农民自愿成立整体委托人,政府仅提供咨询、公证等辅助服务;二是由农民、整体委托人、政府监管小组组成三方监督主体主要监督财产管理行为;三是从立法和执法两个方面贯彻落实土地信息登记制度,立法层面确定登记为农地权利信托的生效要件,执法层面将农地信托登记任务交给乡镇政府。通过以上措施以期完善土地承包经营信托制度法。

  • 标签: 土地承包经营权 信托制度 整体委托人
  • 简介:同时采用三种不同的物权变动模式严重削弱了土地承包经营的物权属性,影响交易安全。因此,必须从彰显公示与公信原则,维护交易安全角度出发,确立统一的土地承包经营登记要件主义物权变动模式,统一的物登记机关,完善物错误登记救济制度。

  • 标签: 土地承包经营权 物权变动 登记 公示
  • 简介:特许经营已日益成为无形财产权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类型,明确特许经营的概念,进而明确了特许经营的概念,特许经营的客体可界定为一种"资格或能力".特许经营作为现实中的具体无形财产权,必须由民法予以确认,这在理论上应该不存在障碍.

  • 标签: 特许经营 特许经营权 无形财产权
  • 简介:基于永泰县旅游景区经营转让的背景、方法、开发和盈利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建议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两分离”,强化规划先行,明晰产权及监督管理,加强环保和资源整合,创建“大青云”品牌等措如真正做到利用和保护双赢,实现开发利用和保护环境的和谐统一。

  • 标签: 旅游景区 永泰 经营权转让
  • 简介:农业土地细碎化是制约中国农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它导致农业土地粗放型经营、农产品成本居高不下、农民增产不增收等一系列问题。土地集约化经营是相对于农业土地分散经营、粗放经营而言,它是一种更能适应现代化要求的土地经营模式,它主要是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土地整合,增加对土地的资本、技术投入,以达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经济效益之目的。推进农业土地集约化经营是中国农村发展的必然选择。

  • 标签: 农业 土地 集约化经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土地发展的国际实践对于中国构建科学的土地发展制度具有重要的经验借鉴价值。论文对英国土地发展国有化制度、美国土地发展的征购和移转制度、法国法定上限密度限制制度,以及台湾地区的容积移转制度等国际主流模式,作了系统而深入的比较分析。这四种模式既在立法依据、设置背景和法律性质上具有相似性,又在权益归属、适用范围和实现方式等方面各具特色。中国应充分借鉴这些经验做法,以立法形式确立土地发展,明确土地发展的归属,构建土地发展流转制度。

  • 标签: 土地发展权 国际实践 比较 借鉴
  • 简介:我国土地承包制在明确农业经营的微观主体并进而实现农业大幅增产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但也造成了农民增产不增收状况的长久存在。土地承包制作为一种分散经营的生产方式,使农民不仅难以有效利用农业科技,而且难以有效应对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的各种风险,导致了农民长期增收难的问题。在坚持土地承包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搞活农地使用,同时建立和完善各种形式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并辅以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较为合理的做法。

  • 标签: 增产不增收 社会化大生产 土地流转 农业组织 政策支持
  • 简介:文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全面分析了当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存在的问题,并对苏南、苏北农村的两个典型个案进行了比较和实证研究.结合学术界的争论,文章指出:必须与时俱进,顺应新形势的需求,以生产力的实际水平为依据,尊重广大农民意愿,尊重农村各地的村情和地情,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勇于创新,选择适当的土地制度,以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促进农业的继续发展.

  • 标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土地制度 苏南 苏北 农村
  • 简介:通过行政立法供给部分民事法律规则是转型时期的必然工具选择,然而这种涉及民事内容的行政立法往往会违反民事基本法,储备土地抵押民法解释论困境就是其例证。该民法困境的背景是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演进和公私法域交汇;直接原因在行政立法中是其部门本位与知识限制,在民事立法中是其体系封闭与对中国特色土地权利制度的准备不足;破解该困境需要行政立法时合理分配储备机构与国土资源机关间的权利,民事立法时将储备土地使用纳入物体系。而彻底防止此类行政立法违反民事立法的情况发生,需要立法者建立更开放的民事立法框架和进行更细致的行政立法。

  • 标签: 行政立法 民事立法 储备土地抵押 民法困境
  • 简介:定义生存,顾名思义,是维持正常生活所必须的基本条件的权利。发展是相对于生存而言的,我的定义是:可以积极、自由和有意义地选择,决策自己的人生发展,并公平地享有发展所带来的利益的权利。选择,我谓之职业抉择,即可以积极、自由和有意义地选择并决策自己的职业方向,以及享受由此带来的精神满足的权利。

  • 标签: 生存权 选择权 贫困 权利 定义 自由
  • 简介:基因隐私在于权利主体有权就自己的基因隐私予以隐瞒和维护,不被外界所知悉。而基因知情则是权利主体有权依法知悉和获取基因信息,保障其知情的权利。通过对两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的分析研究,找出利益均衡点,从而实现维护整个社会公平与公正的目的。

  • 标签: 基因隐私权 基因知情权 冲突 协调
  • 简介:随着融资融券、表决信托、种类股等业务的兴起,同一个股东所持股权中的共益和自益开始分别属于不同主体,即共益和自益的主体发生了偏离.我国公司法允许的共益与自益主体偏离形式有表决的章程另行规定、红利分配的另行约定、特别股、基准日后的股份受让;以合同方式引起的共益与自益的主体偏离形式有融券、表决信托、表决拘束协议等业务.以合同方式进行的共益与自益主体偏离一般是有效的,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也有其弊端,应综合公司法、市场规制法、行业规范来解决.

  • 标签: 共益权 自益权 主体偏离
  • 简介:真育、善育、美育既是人类追求的最高的三大理想.也是大学教育、大学经营的基本理念。“真育”是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基础学问教育、责任意识教育、以及全人教育;“善育”是指为地区和国家社会的贡献教育;“美育”则是为国际社会和全人类的服务教育。

  • 标签: 大学经营 真育 善育 美育
  • 简介:知情和隐私在公民接受医疗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医疗行为中要保障患者的知情,同时也要兼顾医生的知情.在医疗行为中,要充分保护患者的隐私,包括基因隐私,要正确处理知情和隐私的冲突,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

  • 标签: 知情权 隐私权 医疗行为
  • 简介:四川“格斗儿童”事件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贫困地区儿童的生存与义务教育关系。传统儿童生存理念并未强调保护当代儿童义务教育,而基于“三代生存”理论则为儿童生存与义务教育融合提供一种新思路。通过这种形式,使得义务教育提升至新高度,更充分地解决社会中此类问题,以落实和保障儿童权利。

  • 标签: 三代生存权 义务教育权 格斗孤儿事件
  • 简介:我国现行《公司法》第149条和《证券法》第47条均对公司归入制度做了规定,这有利于防止公司的大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滥用权利谋取私利,维护公司和股东的利益,是我国立法趋向成熟的表现。但是就公司归入性质、公司归入行使期间等问题,学界观点不一。因此,我们需要就公司归入的性质、适用情形、客体等问题进行探讨,并对完善我国公司立法中公司归入提出建议,以期在我国法律体系中进一步完善公司归入制度。

  • 标签: 公司归入权 忠实义务 形成权
  • 简介:文章是用社会学、伦理学的方法研究刑事诉讼法的一种尝试,通过探讨和分析刑事诉讼中一些特殊证人如夫妻、父母子女等亲属作证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及负面道德影响与对司法追求真实所实现价值的比较,从而得出的结论是:授予夫妻、父母子女近亲属等人有限的拒绝作证所实现的社会价值远远大于他们作证而实现的司法追求真实的价值.本文对我国的相关法律作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并对我国的立法提出了修改建议,建议我国诉讼法应赋予这类证人拒绝作证,以实现刑事诉讼的公平、正义、秩序和效率价值.

  • 标签: 亲属拒绝作证权 刑事诉讼法 司法公平 社会价值 中国
  • 简介:学术权力是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根本权力。学科自主权、专业自主权、发展自主权、资源配置、内部机构设置、人才管理和使用、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均可理解为是学术权力的衍生权力。从办学实然状况出发去考察分析学术衍生,高校办学自主权中仍有很多实质性的地方并未得到突破:高校主体性地位不够彰显;权力部门对高校的隐性权力控制加强;高校自身、责、利难以协调统一。

  • 标签: 学术权 学术衍生权 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