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瞿秋白的主要贡献在于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经典论著的译介和中国左翼文艺理论的建立。尽管其文艺思想在今天看来有明显的不足和缺陷,而且在对某些非左翼的文艺作品进行评判时,有出于政治的原因而否定过甚之嫌,但在当时特定的社会、政治、历史背景下,作为文人的瞿秋白是无法完全回避他的政治家身份及思维定势对其观念的影响的,对此应予以客观的认识与评价。

  • 标签: 瞿秋白 文艺思想 理论 历史 现实
  • 简介:20世纪30、40年代的平民教育思潮在中国农村掀起的波澜是非常壮观的,它代表的是当时的知识分子中的精英对农村发展一种深刻的认识,代表一种知识分子的良知,这即使在今天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三农问题"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重温近代这股勃然而发的平民教育思潮,汲取其中的经验与教训是很有必要的.

  • 标签: 平民教育 改良 三农问题
  • 简介:生育节制作为限制人口增长、解决社会问题的路径尝试在肇端之初便与国家民族利益联系在一起.尽管知识分子提出了“母性自决”这一命题,但由于生育节制的实践面临重重困境,其对于女性身体解放的意义并不突出.女性作为生育的主体,依然不能主导自己的身体,成为男性主导的国族主义话语下的“被解放者”.

  • 标签: 生育节制 优生 女性解放 国族主义
  • 简介:中国20世纪散文思潮史在创意上追求如下特色:以散文思潮为经,文艺理论为纬,书写一部全新的中国20世纪散文发展历史(囊括传统意义上的近代、现代、当代散文史)。即用文艺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审视,展现和描述中国20世纪散文思潮的流变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20世纪散文作家作品作出舍乎这一流变、趋势的文学史评价。

  • 标签: 散文思潮史 作家作品评价
  • 简介:全民教育在经过数年的发展过程中,偏重数量、忽视或者无暇顾及质量,最终导致教育质量偏低,于是世界各国把教育的发展重心转移到在普及的基础上重视提高,发展有质量的全民教育的轨道上来,让人人享受优质教育成为全民教育新的目标定位。本文就是以全民教育为背景,对优质教育理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实践的措施,最后展望其前景并阐述了它同全纳教育这一现代教育新理念的互动。

  • 标签: 优质教育 全民教育 全纳教育
  • 简介:<正>要学好一门课程,变盲目为自觉,化被动为主动,就要了解这门课程的性质,以及我们学习的意义、目的和方法。《文艺学概论》的学习当然也是这样。一接触这门课程,同学们就会发现课程的名称与教材不太一致。我们的课程叫《文学概论》,而使用的教材是《新编文艺学概论》。“文学概论”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名称,它指

  • 标签: 文艺学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文学概论 毛泽东文艺思想 学习 课程
  • 简介:"五四"是一个呼唤"人"的时代,胡适、鲁迅、陈独秀、周作人、梁实秋等在文学创作中都曾旗帜鲜明地举起人道主义大旗。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贯彻"双百"方针的活跃背景下,文学中的人性、人情、人道主义思潮崭露头角,但不久就受到猛烈的批评。20世纪70~80年代,文艺界再次提及"十七年文学"期间曾讨论过的"共鸣说"、"真实说"和"价值说"等,从不同角度为文学表现人性、人情、人道主义立论。20世纪90年代,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文化精神的冲突和都市消费文化的兴起,理论界开展了"人文精神"与"世俗精神"的讨论。

  • 标签: 现当代文学 人道主义 人性论 思潮
  • 简介:情境者,情趣境界之谓也,主于关。它存在于艺术作品中,也存在于整个艺术审美活动中。艺术没有唯一的和绝对的摹本,也没有终级价值标准,有的便是一件件具体的作品和一次次具体的活动。一件作品就是一个独绝的情境,这情境是别人创造不出的,甚至创造者自己都是不能重复的。在此情境中,包括每一个细部,即使如绘画中的一处空白,音乐中的一个休止,小说中的一段铺垫,等等,便有着特别的意味,特别的美质。

  • 标签: 文艺美学 艺术情境 审美活动
  • 简介:儒家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深.儒家思想经过历代思想家的继承和发扬,已经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儒家文艺思想是这个庞大思想体系中的一部分.儒家文艺思想关于文艺的教化作用可以归结为文治统一、文道统一和文质统一等三个方面.

  • 标签: 儒家思想 文艺思想 教化职能 《原道》 道家思想 国家治理
  • 简介:韩愈和苏轼散文的艺术风格,既有相同之处,也有明显之别。韩文以气势兼说理胜,苏文以气势兼情韵胜。在语言运用方面,两位散文大家均表现出平易畅达、简洁自然、形象精炼的特征,但韩文质朴中多有佶屈聱牙,晦涩难懂;苏文清丽华美,行云流水,更具审美快感

  • 标签: 韩愈 苏轼 散文风格 比较
  • 简介:文艺是民族精神生活的艺术表象,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纽带和民族特色的重要标志。文艺的民族性具有很强的文化继承性和独立性,但在当代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文艺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文明”既有冲突又有融合。世界性商业文化也需要继承和炫耀文艺的民族性。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以乐观主义态度对待民族文艺的对外开放。 

  • 标签: 文艺 民族个性 世界共性 对外开放
  • 简介:抗战剧运的兴起,伴生着诸多问题。针对当时戏剧创作与表演存在的不足,《文艺阵地》译介了当时国外的系列剧论,包括戏剧对话、情节、演员、机关布景诸方面,构成了较为完整的戏剧理论体系。

  • 标签: 文艺阵地 戏剧理论 对话 情节 演员 机关布景
  • 简介:列宁说:“如果站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真正的伟大的艺术家,那么至少应当在自己的作品里反映出革命的某些本质的方面来。”鲁迅就是这样一个“真正的伟大的艺术家”。他的创作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剖析了这个黑暗社会的本质,反映了广大人民

  • 标签: 鲁迅文艺思想 理想主义 鲁迅作品 现实主义 文学作品 革命文学论争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五四思潮是否属于科学主义性质存在激烈争论。笔者认为,五四科学思潮的科学主义发展轨迹不容回避,但同时也要细致地分析其生成、演化、变迁的特定历史语境,只有综合思想和历史两个层面。才能全面准确把握五四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从而获得“迈出五四光大五四”的现实意义。

  • 标签: 五四 科学思潮 偏离 历史合理性 评价
  • 简介:审美现代性以其反叛性、颠覆性在后现代理论史上独树一帜。它强调用艺术的审美救赎取代宗教的安抚,允许阐释的多样及反思性,拒绝平庸。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文艺创作上说,苏珊·桑塔格都践行着审美现代性的特质。同时,知识分子的固有弱点又反射出审美现代性的内在矛盾。

  • 标签: 苏珊·桑塔格 审美现代性 新感受力 美学 文艺学
  • 简介:本文全面地论述了新时期文学创作中的人道主义思潮.上半部分描述了人道主义复归的社会和思想背景,梳理了人道主义的一般涵义和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特定涵义,下半部分论述了人道主义思潮在文学创作中的三种形态:一是直接就"文革"遭遇发出的对"人"的呼唤,二是民间苦难的情义和对美好理想的憧憬,三是从争取爱的权利到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

  • 标签: 文学创作 人道主义 女性意识 理想
  • 简介:“今楷”创作思想,是以旭宇先生为首的中国书协楷书专业委员会于2007年石家庄全国楷书创作会议上提出的,在当代书坛影响很大,已经形成一种思潮。本着“百家争鸣”的态度参与这一思潮的讨论,就书法创作中形式技巧的运用与审美诉求的关系,对“今楷”的打造在物质性和精神性两方面的合理性加以论证,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今楷 创作 形式 审美 精神性 物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