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卡他莫拉(布兰汉)(Branhamellacatarrhalis,BC)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近年来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有报道在痰培养阳性标本中,卡他莫拉阳性率达20.97%[1],但由于临床上对卡他莫拉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重视不够,以致在痰培养中发现"口腔正常"而未能明确诊断并影响治疗,现将卡他莫拉肺炎一例报告如下.

  • 标签: 卡他莫拉菌肺炎 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体 细菌培养 药敏试验
  • 简介:采用双层包埋方法,以牛奶蛋白为内层包埋剂,κ-卡拉胶和刺槐豆胶为外层包埋剂,对嗜酸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进行双层包埋.考察双层包埋乳酸与未包埋乳酸在pH=2.1的胃酸环境、60℃/60min高温长时环境及室温存放1年等条件中的生物活性;同时将包埋乳酸应用于酸奶产品中,测定在酸奶储架期间包埋乳酸的存活率.结果表明,双层包埋乳酸在上述实验条件中比未包埋乳酸保持更高的存活率,显示出用这种双层材料包埋的乳酸具有稳定的生物活性,耐久存,耐胃酸,耐60℃高温,适宜在酸奶中应用.

  • 标签: 双层包埋 牛奶蛋白/k-卡拉胶和刺槐豆胶包埋剂 乳酸菌 生物活性
  • 简介:以剩余污泥(污泥)为主要原料制作适宜的蚯蚓养殖培养基,研究蚯蚓共生培养物对蚯蚓繁殖的影响,从而提高蚯蚓的产蛋量和繁殖率。试验显示,单独施用共生发酵液稀释液,平均产蛋率为572%,最佳的稀释比为共生发酵原液:水=1:20;共生发酵液与EM发酵液共同施用,平均产蛋率达到了842%,最佳配比是共生发酵液与EM发酵液的体积比例为1:2,两发酵原液与水的稀释比也是1:20。结果表明,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混合使用共生发酵液,蚯蚓共生发酵液都能够大幅度提高蚯蚓的产蛋数量和繁殖率,为蚯蚓大规模处置剩余污泥,消除环境污染提供了新的技术保障。

  • 标签: 共生菌 蚯蚓 产蛋率 繁殖率 剩余污泥
  • 简介:筛选出一株均四甲苯降解(J4)并研究其对均四甲苯的降解特性。该在含有均四甲苯的培养基中能稳定生长,且比在不含均四甲苯的培养基中具有更长时间的稳定生长期。对不同发酵时间发酵液的分析表明,该能有效降解均四甲苯,可望将该用于含均四甲苯废水的处理中。分析其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将其鉴定为芽孢杆菌属。

  • 标签: 均四甲苯 芽孢杆菌属 废水处理 降解特性
  • 简介:利用苹果渣为原料,通过炭黑曲霉和产朊假丝酵母的液固态混合发酵,制备苹果渣多酶蛋白饲料。研究表明:液体培养的重要参数是温度28℃、接种量12%、蔗糖添加量15g、转速180r/min,时间72h;液体培养产物短期储藏,10℃效益高,长期储藏,2℃~5℃效果好;固体发酵的最优发酵条件是:接种量10%~14%,培养时间为5~6d。发酵产物中粗蛋白、真蛋白质量分数分别提高了103.1%、165.76%,粗纤维、还原糖则降低了42.51%、53.62%,纤维素酶活力增加了3000U/g,果胶酶活力增加了50000U/g。该方法生产的饲料蛋白符合企业植物发酵蛋白质饲料标准。

  • 标签: 液固态发酵 苹果渣 蛋白饲料
  • 简介:为探讨和分析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改善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功能及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文章选取阜阳某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共66例,将全部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3例。通过全面积极的护理干预,干预组PEF、FVC、FEV1、FEV1/FVC、MMEF参数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功能及生活质量,对巩固治疗的效果产生积极意义。

  • 标签: 护理干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由炭疽属(Colletotrichumcda.)真菌引起的植物炭疽病在生产上危害严重,近年来,炭疽转化技术的发展为全面研究该的致病机理及炭疽病防治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本文重点介绍了炭疽的转化方法及在致病机理、致病相关基因克隆和病害防治等研究领域的应用。

  • 标签: 炭疽菌 转化 致病机理
  • 简介:嗜酸耐热是存在并繁殖于浓缩果汁中的主要目标微生物,可导致果汁腐败变质,成为食品工业所面临非常棘手的问题,是果汁的主要安全性指标之一。本文主要综述了嗜酸耐热对果汁安全性带来的危害,在此基础上全面介绍嗜酸耐热的各种控制和检测方法,快速检测技术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领域。

  • 标签: 嗜酸耐热菌 控制方法 检测技术
  • 简介:家禽沙门氏感染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它对养禽业和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通过建立生物安全屏障、免疫接种和检测的方式来防控家禽沙门氏感染,是目前最为可行的措施。

  • 标签: 沙门氏菌 生物安全屏障 免疫接种
  • 简介:目的:通过调查某大型医院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情况及病原学分布情况,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病原对人体的危害,明确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方法:跟踪调查某大型医院86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留取其呼吸道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检测非典型病原体.结果:患者中86例患者病原学检测阳性52例,其中细菌阳性34例,非典型病原体15例,细菌和非典型病原体混合感染3例,嗜血杆菌属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之一.结论:经验治疗宜选用对常见细菌和非典型病原体有效的药物,同时抗生素要防止滥用.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 病原学 细菌 非典型病原体
  • 简介:通过不同菌株筛选,获得了一株高产β-葡萄糖苷酶菌株米曲霉F97。经过在子及正交试验。确立了产酶的最适培养基配方,麸皮4%,KH2PO40.1%,蛋白胨0.1%,水所苷0.05%,并按所优化的发酵培养基,发酵液最终酶活达184.18u/mL。

  • 标签: 发酵 培养基 Β-葡萄糖苷酶 米曲霉 菌株筛选
  • 简介:从植物根际土壤分离筛选获得的芽孢杆菌C-D6菌株对辣椒炭疽(Colletotrichumcapsici)显示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形态观察、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以及tetB-tetL基因特异序列扩增,鉴定该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实验结果表明:C-D6菌株在PDA平板上对辣椒炭疽、尖孢镰刀、苞叶芋柱帚霉和烟草疫霉等多种重要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显微观察发现:C-D6菌株的细菌培养液对辣椒炭疽的附着胞形成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表明该菌株对辣椒炭疽引起的炭疽病的生物防治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枯草粉芽孢杆菌 辣椒炭疽菌 附着胞形成
  • 简介:采用稀释分离法和划线分离法从活性污泥中获得30多株纯化菌株,筛选获得2株高效絮凝菌株,利用发酵培养液对其进行絮凝实验并进行菌种鉴定。两株的絮凝率均在85%左右,两株的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N5)和变绿链霉菌(G15)。

  • 标签: 微生物絮凝剂 筛选 生理生化鉴定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新生儿科新生儿肺炎患儿的病原学,为临床合理抗感染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4月在我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新生儿肺炎患者63例,行痰培养,采用血标本检测常见的9种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或呼吸道分泌物行病毒检测.结果新生儿肺炎病原学检出率最高的为肺炎克雷白杆菌(40.54%),其次为大肠埃希(27.03%),金黄色葡萄球菌(16.21%),鲍曼不动杆菌(2.70%),销绿假单胞(2.70%),白色链珠(2.70%),呼吸道合胞病毒(8.11%).结论我院新生儿肺炎病原以革兰阴性为主,其中以肺炎克雷伯、大肠埃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占第3位,呼吸道合胞病毒占第4位,对合理选择抗感染药物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病原学
  • 简介:目的通过统计与分析泌尿系统感染性病原的构成比,评价其检测方法,为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医药类核心期刊等杂志上报道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综合分析。结果所分析的11种病原是泌尿系统感染性常见病原,其中以大肠埃希的构成比最高;培养检查法是诊断泌尿系统感染的金标准。结论大肠埃希是医院感染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需认真加以控制。对其他病原的控制也不容忽视。培养检查法是诊断泌尿系统感染的金标准,不可用其他方法取代。

  • 标签: 泌尿系统 病原菌 构成比 检测 分析
  • 简介:通过在兰州百合种植地采集百合枯萎病株,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和兰州大学微生物实验室,使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切花百合枯萎病株中分离纯化得到7株病原真菌,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所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确定5株为尖孢镰刀,1株为茄类镰刀,1株为三线镰刀;将病原回接到百合组培幼苗中,发现尖孢镰刀、茄类镰刀和三线镰刀都对百合幼苗具有致病性,其中致病力最强的是尖孢镰刀,三线镰刀为首次发现的百合致病镰刀。以上分离确定了兰州百合枯萎病的病原,为百合枯萎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百合 枯萎病 镰刀菌 致病性
  • 简介: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开展的生物试验为研究背景,建立病原激发黄瓜抗病反应的常微分方程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出模型参数,借助MATLAB软件编程求出模型的数值解,最后通过数值实验进一步验证黄瓜的抗病效果。该研究结果可为生物研究和田间种植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 标签: 黄瓜抗病反应 常微分方程模型 最小二乘法 MATLAB程序
  • 简介:“他常年奔波劳碌,把希望的种子播撒进农民的心中。”“他是食用专家,被称作‘蘑菇大王’、‘农民致富的好帮手’”“咱农民没钱没势,吴老师从来不嫌。这个人,真没啥说的。”这是沧州市广大食用菌种植户对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食用专家——吴风华的评价。吴风华副教授常年工作在食用栽培第一线,用手中的知识,奉献“三农”,传递科技之光,在沧州市的食用科研、栽培、推广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广大农民兄弟由衷的信赖和尊敬。

  • 标签: 职业技术学院 专家 教授 老师 沧州 信赖
  • 简介:目的:LCT制片法筛选腺癌组织的Ki67、EGFR基因蛋白表达效果分析。方法:肺部病变患者进行CT引导下经胸壁内肿物穿刺通过中采用LCT制片选择488例典型病例,取组织条进行镜下观察筛选腺癌,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Ki67、EGFR基因蛋白检测,以30条正常组织标本为对照。结果:LCT制片法细胞学检测选出腺癌88条,其中进一步组织学检测发现仅有85条为腺癌,占比(96.6%),无显著性差异(P〉0.05);85条腺癌组织条中,Ki67基因蛋白和正常组织中的蛋白增殖活性高比率分别为56.47%、6.67%,具有明显差异(P〈0.01);而EGFR蛋白增殖活性高比率分别为68.24%、0.0%,差异性显著(P〈0.01);Ki67、EGFR表达与患者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型均无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关(P〈0.01)。结论:LCT制片法筛选腺癌组织的Ki67、EGFR基因蛋白表达明显增高,有助于腺癌诊断。

  • 标签: 肺腺癌 LCT KI67 EGFR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血液中白细胞(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在儿科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50例儿科肺炎患儿分为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用SysmexXS800i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全血WBC,用i-CHROMA免疫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清hs-CRP水平,用mini-Vidas全自动致病菌快速检测仪检测血清PCT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同时,选择60例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结果治疗前,细菌感染组的血液WBC计数、hs-CRP水平和PCT水平均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非细菌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的WBC、hs-CRP和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细菌感染组患者三个指标均明显下降,且治疗前后三个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WBC、hs-CRP和PCT联合检测对儿科肺炎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且PCT特异性和敏感度均较高。

  • 标签: 白细胞计数 超敏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