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本文讨论了胡塞尔对作为意向行为的表象与判断,以及作为其表达的名称与陈述的分析。根据胡塞尔,前者的区分乃是后者之区分的基础。一个表象乃是对一个对象的直接把握,而在一个判断中,能够被表象构建之物则被包含在命题的句法结构之中,成为一个不自足的句法成分。在此,命题乃判断的意向对象,而判断则构建了命题的意向行为。相比于对它们的表述,判断和表象都是更为充实的意向。而根据胡塞尔的后期思想,对某物的判断,亦扎根于对某物的直接把握。

  • 标签: 胡塞尔 现象学 符号现象学 逻辑
  • 简介:"前/原+指人名词"结构中"前"和"原"的使用具有一定的选择差异,"原"倾向于表示特定对象的身份更替,而"前"则倾向于表示特定职位的对象更替,并且在对比变化模式、句法位置、语篇类型上二者呈现一定的选择倾向

  • 标签: “前” “原” 指人名词 对比变化性 选择
  • 简介:文章认为“不是一般(的/地)+A/AP”来源于“不是一般(的/地)+X”,作为一个整体表达式,表达的是构式义,立足于此,文章讨论了“不是一般(的/地)A/AP”构式的存在及其演变过程、构式成因、构式特点和话语功能,并探析了与之相关的“一般+A/AP”,以及“一般”的副词化倾向问题。

  • 标签: 构式 “不是一般(的/地)+X” “不是一般(的/地)+A/AP” “一般+A/AP” 程度副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