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讲汉语语音史,主要是讲发展的规律。条件音变就是最重要的一条规律。本文所讲的条件音变,主要是讲由中古到现代的音变。较古的条件音变也讲了一些,如舌头三等变舌上,重唇合口变轻唇等,但讲得不多。讲条件音变,不单是讲普通话的音变,也讲各地方言的音变。这样做,才能较全面地叙述汉语语音史上的条件音变。条件音变只是可能的,不是必然的。因此,甲方言会有这种音变,乙方言不一定也有这种音变。例如广州话"凡"字由[fam]异化为[fan],"法"字由[fap]异化为[fat],但梅县话仍旧读[fam]和[fap]。我家乡的博白话和广州话同属粤方言,但是博白话"凡"字读[fam],不读[fan],"法"字读[fap],不读[fat]。又如,在北京等地,通、宕、遇、流、臻、深等摄的禅母字和床母二等字平声读塞擦音送气,仄声读擦音。但其他方言并不如此。例如广州话,基本上全部都读成擦音[∫]①。条件音变是有时间性的。过了时间,这种音变的条件就不再起作用。例如我们说,中古浊音字在今北京话里,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古入声字属仄声。今天有些古入声字读入阳平(如"毒"、"故")也不送气。这是因为这种音变在入声消失以前就已经完成了。后来虽变为平声,也不能读送气了。又如麻韵三四等字由于有韵头[i],它就影响主要元音[a]变为[e],如"野"[ia]→[ie],"斜"[■ia]→[■ie];但是"家"字为什么不变[t■ie]呢?"吓"字为什么不变[■ie]呢?"牙"字为什么不变[ie]呢?这也只能以条件音变的时代性来解释。这种条件音变的规律只在《中原音韵》时代起作用,后来就不再起作用了。

  • 标签: 条件音变 汉语语音史 广州话 中原音韵 现代北京话 声母
  • 简介:本文对孔令达(1994)、黄南松(1994)、竟成(1996)以及Tang&Lee(2000)关于完句的观点做了进一步抽象,把他们的信息说、时间说以及时态/焦点说抽象为指称特征允准说.本文认为,英、汉语在完句上的句法要求是一致的,即句子要投射成IP/CP,名词性成分要投射成DP,从而变成在概念一意向界面可以解读的成分.它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满足这一句法要求的途径不同.

  • 标签: 完句 指称特征 算子 自由变量
  • 简介:表达的精细化等语用动机促动了句式套用和词项代入,这又引发了动词和句式的互动,其结果是动词改变其论元结构来适应句式意义和句式构造的需要。与事插入、施事删除等规则是动词和句式互动的具体机制,在一定的句法、语义条件下启动这些规则就可以使动词衍生出符合句式要求的论元结构。动词和句式的对应关系是有理据的、但又是不可预测的,动词和句式互动背后的逻辑机制是追求动因解释的归因推理。

  • 标签: 配价论元结构 句式语法 表达精细化 句式套用 词项代人 动词和句式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