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9 个结果
  • 简介:在德国纳粹政权统治时期,绝大多数从事汉学与东亚艺术史研究的德国青年学者,和一些已确立地位的德国学者,离开他们的国家迁往它地继续其学术生涯,尤其是前往美国。若不提及五十年前所发生的这一幕——上方面是德国知识与创造力的广泛损失,与之相对应的是这些学者在美国学术机构的有效发展,——就几乎不能阐释当前国际汉学研究的状况。

  • 标签: 1945年 德国 汉学家 历史 遗忘 迁移
  • 简介:日本江户时代学者赖山阳的史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对武家政治史和天皇政治史的认识方面。山阳去世后,他的思想经历了明治维新前后的两次重要变化。第一次变化,其思想中的尊王、民生、废藩置县等主张被重点关注,成为明治维新的助力;第二次变化,其思想中的民族主义被发展为国粹主义,强兵思想也演化为对外扩展的军国主义,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后果。

  • 标签: 赖山阳 《日本外史》 《日本政纪》 天皇 国体
  • 简介:在他以世界史的眼光,对中国古代思想全景的复杂多样的透视中,史莘慈(BenjaminI.Schwartz)先生封於他的繁复、具有内在“紧张”(tension)和含有未扣牢部分的题材,进行了深切的探索。他的治学途径具有哪些特点?此一途径在理论上是如何阐明的?又是如何在实践中应用的?

  • 标签: 史华慈 思想史学 巴斯噶 “天命”观念
  • 简介:<正>今年是鸦片战争爆发150周年,云南史学会的80多名代表利用在我国锡都——个旧举办1990年年会之机,就“爱国主义与历史教育”的主题,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学术讨论会。在会议上,与会的代表分别就爱国主义及其内涵;历史科学及其功能以及爱国主义

  • 标签: 爱国主义教育 云南史 历史教育 历史科学 学术讨论会 学会
  • 简介:中川正之先生是日本著名汉语语法学家、语言学家。他1945年出生于日本广岛县尾道市。现任神户大学国际文化学部言语论大讲座教授,主要担当语言学理论和汉语、日语等对比研究的课程。中川先生于1965年进入大阪外国语大学中文专业。当时的老师有著名的汉语学家伊地...

  • 标签: 桥本万太郎 认知语言学 日本 语言类型学 双宾句 对照研究
  • 简介:本·史华慈教授离开我偿两年多了。他的去世曾广泛引起西方汉学界的沉痛哀悼。去年四月《东西方哲学》(PhilosophyEastandWest)还开辟专栏,刊载他去世前写的最后一篇文章①,美国亚洲学会也有专题讨论。但在中国,至今还没有什么有组织的反应。记得在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的一次集合上,史华慈曾富有感情地说:“有的人喜爱中国,有的人厌恨中圆。我尊敬她。”《世界汉学》今天郑重推出这期专辑,在他毕生研究并由衷尊敬的中国,纪念、介绍这位汉学界的一代宗师,的确是非常有意义而且应该的。

  • 标签: 史华慈 史学思想 人文精神 问题意识 《德性的统治》
  • 简介:汉字简化即由繁到简(书写)、由难到易(识记),不仅是现实应用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我们应该认清并顺从这一发展趋势,不走历史的回头路。文字本来是人创造的,并非造化的恩赐,因此人要用什么样的文字作为交流工具,有权进行自由选择。但必须指出,这里的“人”不是指个体,也不是指少数几个人或一些人,而是指一个民族群体。“自由选择”也不是个体或少数人的随心所欲、任意所为,而是认清客观规律,遵循一定的操作规则。汉字简化并不意味着越简越好,越易越好。“简”与“易”都是相对的,都有一个限度。这个限度是什么?我觉得不应脱离“方块”形体而变成拉丁文,也不应废弃单个汉字的独立意义而代之以拼音。为什么“不应”,道理

  • 标签: 汉字简化 民族群体 废除汉字 操作规则 汉字使用 汉民族文化
  • 简介:张涌泉著《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张涌泉卷》于2011年11月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本书是上海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丛书”中的一种。书前有《作者学术简历》,正文收录了作者《(说文)“连篆读”发覆》等32篇重要的学术论文,书后收有作者《代表著作提要》《主要论著目录》等2个附录。

  • 标签: 上海教育出版社 语言学家 张涌泉 自选集 中年 学术论文
  • 简介:纪念语言学家郭在贻逝世七周年刘坚1992年初,我给郭在贻先生的两位高弟方一新同志、王云路同志的《中古汉语读本》作序,序的末尾说:“方一新、王云路两位继承了他们师辈谨严求实的学风,这本著作证明了这一点。郭在贻先生英年早逝,朋辈无不扼腕叹息。现在读了一新...

  • 标签: 青年语言学家 疗养院 近代汉语 中古汉语 社会主义 中国语言学
  • 简介: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对域外的中国学或者汉学的介绍和研究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学术重建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翻译中,西方汉学家的翻译成果与问题是我们今天开展中译外工作必须面对的。但如何评判西方的职业汉学家及其中国典籍翻译工作,至今仍没有统一的认识。当然,作为学术问题,存在不同的认识是很自然的。笔者希望面对这些争论和不同看法,与诸君交换意见。

  • 标签: 海外 华文教育 文化交流 汉语教学
  • 简介:本文通过对鲁迅三兄弟和9位绍兴古今科学家的研究,提炼出这些学者的18种学术研究方法,然后进一步归纳出绍兴人的共同思维方法和研究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再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由此形成了18种探究模式、3种探究策略和一种探究整体过程。这为实现“德育一体化”的文化教学过程,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找到了有效的途径。

  • 标签: 绍兴 鲁迅三兄弟 科学家 学术方法 探究模式、策略、过程
  • 简介:地球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这个问题曾在古希腊人中引起激烈的争论。以托勒玫(C.Ptolemaeus,约90~168)为代表的地心说,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宇宙中心。这种学说得到了教会的支持,在天文学中长期占统治地位,直到1543年,才被哥白尼(N.Copernicus,1473~1543)的日心说所动摇。但由于日心说与圣经不符,一开始便受到教会的反对,被斥为异端邪说。1600年,天文学家布鲁诺(G.Bruno,1548~1600)被教会活活烧死,罪名就是他拥护哥白尼,竟敢说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下面将会看到,日心说与地心说之争,也

  • 标签: 伽利略 科学家 地球 布鲁诺 日心说 哥白尼学说
  • 简介:历史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常常遇到学生不能准确区分'历史作用'和'历史意义'的问题。历史简答题要求学生简答某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或'历史作用,'意在要求学生能准确把握'历史意义'和'历史作用'的具体内涵,而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往往无从下笔或'满贯式'的作答。本文意在分析二者间的异同,以完善教学中的知识漏洞,从而弥补学生知识性误差以提升学生作答完整性。

  • 标签: 历史作用 历史意义
  • 简介:2010年10月15日,匈牙利罗兰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了纪念著名汉学家杜克义(FerencTokei)诞辰八十周年和逝世十周年专题活动,与会的各位专家以及杜克义的家人共同回忆了他们与杜克义先生共事、学习的美好时光。

  • 标签: 纪念活动 孔子学院 专题活动 汉学家 匈牙利 大学
  • 简介:苏轼的《石钟山记》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文中辨析了石钟山得名的来由,说明了一个道理:“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虽然苏轼考察石钟山的得名,其结论未必正确,但他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 标签: 语言文字学家 求实精神 《石钟山记》 游记散文 科学态度 严谨求实
  • 简介:美国语言学家德博拉·法洛斯和丈夫、美国《大西洋月刊》记者詹姆斯·法洛斯,对外国可以说一点都不陌生。不过,尽管他俩在异国他乡待过多年,但还是没料到他们可以在像中国这样巨大和繁杂的国家,用整整3年时光体验各种事情。她向美国《时代》周刊畅谈学习汉语如何让她懂得在中国的生活、这个国家令人眩晕的转变及学习语言的重要性。

  • 标签: 语言学家 美国 《大西洋月刊》 明智 中文 子学
  • 简介:转语的名称最早见于汉扬雄的《方言》.后人从音义关系和音转规律等方面充实丰富了转语说。王念孙在继承前人特别是他的老师戴震成果的基础上.扩大了转语的研究领域.将传统的转语说改造成研究同源词的利器。在《广雅疏证》中·发挥自己的古音学特长.运用转语理论进行语源研究取得了远超前人的成就。

  • 标签: 转语 同源词 《广雅疏证》 音义关系 《方言》 音转
  • 简介:1994年,我曾经来台北参加一个和杨照先生、詹宏志先生一起的谈话会(由“人间”、远流出版社合办),谈话内容相当丰富,是我到过几个城市中印象最深刻的。听众程度极高,而且问题十分深入,很有深度,和台北的朋友见面实在开心。今天在这里看到这个场面,好像各路英雄好汉来此参加武林大会一样。其实我本人不大喜欢开演讲会,过去我办《明报》时,若有意见就写社评,不过这有个缺点,就是一个人自说自话,没有赶的,讲得自以为对了,其实对不对也不知道。所以我不爱演讲,但爱对话。

  • 标签: 历史人物 武侠人物 武侠小说 历史小说 现实生活 境界
  • 简介:山东方言历史鸟瞰(下)张树铮五、隋唐五代时期山东的方言隋唐五代时期山东地区是比较安定的。除了隋末和唐中期安史之乱时期以及唐末有战乱之外,山东地区的居民没有太大的迁徙变动。这一时期的山东方言详情如何,目前还没有发现系统反映山东方言的资料,只是有些文献中...

  • 标签: 山东方言 《金瓶梅》 山东地区 山东词人 《中原音韵》 蒲松龄
  • 简介:本文打算对研究历史语言的几种方法说长道短。往往具体的研究方法由处理具体的材料产生出来,中间有依存关系,所以本文说的“方法”包含材料跟处理办法两种因素。一位哲学家也许会批评我们的概念定义不严格。好像这儿说的“方法”换成眼下老百姓说的“路子”更合适。

  • 标签: 历史语言 徐通锵 《历史语言学》 历史比较法 语言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