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基于笔者教授泰国学习者的汉语教学经验以及在泰国某重点高校所收集的定量资料,通过严密的量表和统计探索汉语词汇学习任务价值和汉语词汇知识习得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汉语理解性词汇量和产出性词汇量与汉语词汇学习兴趣价值呈显著正相关,汉语词汇深度知识与汉语词汇学习兴趣价值呈显著正相关,与效用价值呈显著负相关;(2)兴趣价值对汉语理解性词汇量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对汉语产出性词汇量没有显著预测作用,效用价值对汉语理解性词汇量和产出性词汇量没有显著预测作用。基于此,未来可以探索设置汉语词汇课程、提高课程内容的趣味性、积极向学生说明词汇学习的价值和重要性来提升泰国学习者汉语词汇知识习得效果。

  • 标签: 任务价值 二语词汇知识 汉语词汇习得 泰国汉语学习者
  • 简介:词汇选取是二语教材的重要内容。以往研究教材词汇选取有两点不足:不够全面系统;缺少定量研究。本文结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从以下6个维度对汉语教材的词汇选取进行系统考察:词语的地位与位置;词语数量;词语难度;母语者使用频率;词语本土性;文化词语。考察发现,不同编写者的汉语教材,国内国外同级同类教材,不同合作者的海外用教材,在上述各个维度都有明显差异;并对差异进行了合理解释。

  • 标签: 二语教材 词汇选取 难度等级 本土性
  • 简介:助动词结构“可X”的词汇化导致“可”发生语义磨蚀,具体表现为“可”隐含的致使性强弱不同。本文以双音词“可X”在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的使用情况为对象,对二语学习者的词义结构识解进行考察,采用赋值法对“可X”的掌握程度进行排序。研究发现,“可以X”义的“可1X”(如“可见、可谓”)语义磨蚀较轻,倾向于“较易掌握”;“值得X”义的“可2X”语义磨蚀则较重,呈两极化分布:多半“较难/很难掌握”(如“可笑、可怕、可贵”),“容易/较易掌握”的“可2X”(如“可爱、可惜”)则与兼类词语法功能灵活、高频使用利于整体识记、词汇化程度较高等因素有关。同时,文章对语义磨蚀程度不同的“可X”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也给出一定的建议。

  • 标签: 词汇化 “可X” 语义磨蚀: 汉语二语学习者 词汇学习
  • 简介:文章采用实证方法,选取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人民日报》中"抓"类动词,探讨其表达"实现"意义的词汇化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词汇化模式多样化的认知动因。结果表明:1)"抓"类动词表达"实现"的词汇化模式呈多样性,可由卫星语素、并列或连动结构或动词词根编码路径信息[实现]。2)"抓"类动词14种词汇化模式呈现S-语言、E-语言与V-语言特征,总体趋势为S-语言〉E-语言〉V-语言。3)"抓"类动词呈现多样化的词汇化模式与概念化有关。

  • 标签: “抓”类动词 实现事件 卫星框架语言 均衡框架语言 动词框架语言 概念化
  • 简介:第十二届全国汉语词汇学学术研讨会将于2018年11月中旬在湖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举行,由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主办、商务印书馆协办。会议规模为80人左右,不收取会务费。会后将选编会议论文集《词汇学理论与应用(十)》,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词汇学 汉语 华中师范大学 商务印书馆 征文
  • 简介:近百年来,新诗继承了传统诗歌的政治美学观,演绎着一曲曲政治的悲歌,构筑着一幅幅历史的幻象。建国以前,新诗在救亡图存的政治镜像中,显得悲壮苍凉,在历史的兴叹中充满着渴望。新中国成立以来至70年代末,新诗在政治的激情狂想中延续着悲情的传统,徜徉在文学的意识形态想象中。新时期以来,激情退却的新诗变得成熟平稳,开始了反思与批判及对政治意识形态的疏离。新诗的百年可以说是与政治意识形态紧密相关的,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政治悲歌和幻象21世纪以来,新诗在很长时间内将继续这一传统的传唱。

  • 标签: 政治美学 百年新诗 历史幻象
  • 简介: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所处的特定社会历史条件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质划分为'道德人''经济人'和'生态人',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质的演变的内在逻辑,指出'生态人'是对'道德人'和'经济人'的扬弃,对于明确生态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和目标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标签: 思想政治 道德人 经济人 生态人
  • 简介:随着网络互动平台类型的不断增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模式也在逐渐丰富。微博平台作为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互动模式之一,不仅可以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而且对思政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也具有推动意义。本文首先对高校利用微博平台进行教学互动的现状进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基于微博平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模式进行探讨,以此来为日后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 标签: 微博平台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 简介: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学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通过思政课堂小论文写作的形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当以信仰的培养与品格的形成为核心,以学生思政意识的培养为主要目的。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对学生的深远的、持久的影响。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 课堂 小论文写作 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