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文章利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梳理出了“”字音义的发展源流,认为“”字先后经历了词义构词和变调构词两个阶段,其词义与语音的分化不同步。“”字原始词与中古如字音不对应,是语言发展规律的例外。这些都表明“”字的变调构词是汉语的自然语言现象,而非经师人为之作。

  • 标签: “丧” 音义演变 词义构词 变调构词
  • 简介:<正>《有子之言似子》是《礼记·檀弓》中的一节。此节首句中“问于夫子”据陆德明《经典释文》说:“问,问,或作闻”。此后作注者多采用“闻”。如元代陈澔《礼记集说》云“问,音闻。”请代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亦注曰:“问,作闻。”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不但引日本山井鼎《七经孟子考文》所述“古本‘问’作‘闻’”,而且据扎颖达正义中的文字考证“正义经文本作‘闻’”,为“闻说”提供了重要的证据,这样一来,自宋以降的所有善本均无法与此说抗衡。且“闻”于上下文似乎也更为通顺:若有子问的是“闻于夫子乎?”曾子回答“闻之矣。‘欲速贫,死欲速

  • 标签: 礼记·檀弓 孔疏 失位 经文 郑注 孔子教
  • 简介:在新闻写作中,经常会发现一些记者写的文章片面而且观点不清楚。对一件事有不同看法,或者从换位思考的角度去写新闻事件,都是新闻写作中常用的方法。我认为,造成片面和观点不清的原因主要是采访没有“钻”进去,写作又没有“”出来。所谓采访要“钻”进去是说采访越深入、越全面越好;写作要“”出来,是指要站在高处、站在事件之外看问题,不要被采访对象的观点所左右。

  • 标签: 写作 左右 文章 观点 看法 方法
  • 简介:汉代以后的许多历史文献都说汉代有一种叫作“巴渝”的舞蹈。如:[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云:“汉高帝灭秦,为汉王,王巴、蜀。阆中人范目,有恩信方略,知帝必定天下,说帝,为募发民,要与共定秦,秦地既定,封目为长安建章乡候。帝将讨关东,民皆思归;帝嘉其...

  • 标签: 《巴渝舞》 《风俗通义》 名称考 《史记》 《上林赋》 《文选》
  • 简介:在现代汉语里,表示处所的介宾短语“在……”,有时在动词前,有时在动词后。如:“猴子在马背上”,这是在前;“猴子跳在马背上”,这是在后。这样的语序是根据什么原则来确定的呢?

  • 标签: 汉语 介宾短语 语法 语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