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汇宗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格勒盟多伦县,始建于康熙年间,是当时漠南蒙古地区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和活动中心。汇宗寺御制碑以满蒙汉藏四体文字镌刻,其内容反映“多伦会盟”的背景、经过、意义,以及汇宗寺修建的起因、目的、过程、管理等情况,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因原石碑损毁无存,不仅无法利用其三种少数民族文字文本,而且存世流传的汉文文本也难以比较鉴别。新近发现该碑刻的满文和蒙古文底本,为其文本的比较和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同时,通过文本比较发现,各文本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在比较重要的时间和内容上出现问题。该碑刻满文和蒙古文底本的发现,对汇宗寺的保护和修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多伦诺尔 汇宗寺碑文 多伦会盟
  • 简介:一、考察简况2002年8月14日至20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部张莉、关精明、常嘉林三位同志赴黑龙江省满语研究所及黑龙江省档案局(馆)进行为期一周的考察.

  • 标签: 黑龙江 内蒙古 满语 敬业精神 档案馆 翻译
  • 简介:1989年11月,日本京都大学教授、满语专家河内良弘先生首次来黑龙江省满语研究所进行学术访问。双方对满族语言与文化这一课题进行了探讨与交流,一致认为这一课题的研究颇有价值,并希望双方合作,进行共同研究。在河内良弘先生的努力下,取得了日本丰田财团的资助,使双方的学术合作具备了可行条件。1991年6月2日,黑龙江省满语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刘景宪先生与该所特邀

  • 标签: 学术交流 学术合作 日本京都大学 日本丰田 景宪 学术访问
  • 简介:满族入关后,随着满族和汉族的全方位接触,满语中的汉语借词日益增多。为保持"国语骑射",清政府采取了规范满语中汉语借词的措施。从"清文鉴"系列辞书收录词语情况来看,清统治者对满语中的汉语借词采取沿用借词、翻译借词、改变借词形式、删除借词和继续借用汉语等措施。这也客观上反映了清代满语中汉语借词的演变轨迹。

  • 标签: 满语 汉语借词 清文鉴
  • 简介:萨满文化的原生形态为巫史文化,巫史文化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本文以对峙峪文化遗址、山顶洞文化遗址的文化考察,指认遗址中出现墓葬表明此时已具有宇宙层次观念,墓葬中的赤铁矿粉,已出现死后再生与升天观念;墓葬中的随葬品属非实用性的装饰品、艺术品,为灵物,为巫师的法器,表现人们的生命观念、生殖崇拜观念、审美观念和色彩观念,表现了巫史文化生成阶段的原生形态,揭示了人们对宇宙万物的新思维、新认识,表明中国古代社会已进入巫史文化阶段,并为迈入文明阶段作了准备.

  • 标签: 巫史文化 旧石器时代晚期
  • 简介:2002年10月,笔者应邀赴俄罗斯出席了"21世纪亚太地区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俄期间,笔者还赴那乃区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现状进行了初步考察.

  • 标签: 俄罗斯 那乃区 国际学术会议 那乃语 政治 经济
  • 简介:一般认为,满文作为“国书”在清代前期的公文中曾经广泛使用,但在清后期则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民国年间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公文仍然用满文书写,同当时该衙门及其所辖驻防八旗体制的长期存在和清代对满文的尊崇与公文应用满文的规定有关。尽管全国范围内满文早已停用,但该衙门档案满文在书写、遣词造句等方面仍相当标准规范,这是满文发展史上的特殊现象。只有对一般和特殊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考察了解,才能全面把握满文发展的历程轨迹。

  • 标签: 清末至民国 呼伦贝尔地方公文 使用满文 考察报告
  • 简介:满-通古斯语族的历史来源具有悠久性与复杂性,其语言、文化习俗具有丰富性与相通性.该族群至今仍保存有一些人类早期文明的诸多形态和特性,因而在人类学、历史学等诸多学科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但是目前满-通古斯语族的语言大多濒临消亡,民族文化特征也因受所处主流文化环境的强势影响及相互间的融合而渐趋淡化.语言和文化是人类的宝贵资源,对其抢救调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黑龙江省满语研究所(黑龙江大学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组成考察组,自2002年开始对满-通古斯语族语言文化进行系统全面的抢救调查工作,此次对黑龙江省五常、阿城满族语言文化现状的考察是总体抢救调查工作中的一部分.本文是对这次考察情况的报告.

  • 标签: 满-通古斯语族 阿尔泰语系 语言文化 满文 五常 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