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3 个结果
  • 简介:本研究通过两组教师——23位中国教师与23位英语国家教师——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进行质量评估的问卷调查,验证他们对同一份写作测试卷是否给出相同的分数并使用同样的评估标准。问卷中要求两组教师以10分制形式对十篇说明文进行评价,然后给出三个评价理由并按主次把它们列出。他们的评价须围绕五个项目进行:总评、篇章内容、篇章结构、语言精确性与流畅性以及篇幅长短等。研究结果提出了整体评估效度以及两组教师在二语写作教学目标上的主要差异等相关问题。

  • 标签: 中国教师 实证研究 写作评估 大学生英语写作 评价 质量评估
  • 简介:本文对2008—2013年国内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的21篇有关中国习者英语学习动机减退的实证研究文章,从研究设计和研究内容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发现,过去五年的动机减退研究(1)以大学生和高职高专学生为主体,较少关注中小学生;研究方法上以定量研究为主,未见相关的定性研究;研究工具以改编后的问卷为主,但普遍没有报告信效度等基本指标;(2)研究内容方面,动机减退因素可归为教师、学习环境、课程、重要他人和学习者五个因素。本研究认为未来相关研究应更多关注中小学生;加强研究工具设计的科学性;增加更有深度的定性研究;关注多因素之间的综合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力争有所创新。研究内容上应当根据研究目的合理地选择内外部因素,避免出现研究内容“大杂烩”的窘境。

  • 标签: 中国英语学习者 英语学习动机减退 实证研究 述评
  • 简介:“迁移”是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有学习就会有迁移。在外语写作中,迁移是一种语用迁移,包括语义、句法和话语等不同层面的迁移,而句法层面的各种负迁移主要有语法范畴的负迁移、“省略”的负迁移、句式的负迁移和话语结构的负迁移等,其中以范畴不对应、汉语独立分句和流水句法等方面的影响最为深刻,且多为学习者所忽略。

  • 标签: 负迁移 句法 范畴 语序
  • 简介:学习本族语以外的一种语言,在读音上总会遇到一些困难,因为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音体系(soundsystems)。本族语的语音体系是自幼开始学习,经过潜移默化的漫长过程而习得的,困难是在不知不觉之中克服的。而当学习本族语以外的一种语言

  • 标签: 二合元音 三合元音 中国学 鼻辅音 辅音群 撮口
  • 简介:定冠词使用是表明学习者英语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探讨影响中国生定冠词使用的因素并研究其定冠词过渡语知识的发展特点。在汉英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生定冠词习得假设,并结合中国习者过渡语的使用进行分析;在关联理论框架下重点分析了中国生过渡语定冠词缺失倾向。文章认为母语迁移、学习者因素、定冠词在交际中的语义与语用特点等因素影响中国生定冠词习得,对中国英语教学与学习有一定的启示。

  • 标签: 定冠词 过渡语 习得
  • 简介:英语写作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本文从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两方面概括和总结了中国生英语作文中易犯的典型错误并深入地阐述和剖析了其产生的语言和文化根源。并在此基础之上,指出英语写作教学中应采取相应的正确策略。

  • 标签: 英语写作 汉语写作 语言因素 非语言因素
  • 简介:本文在比较中西方教育的相似点的同时,指出了中国外语教育不同于西方人的地方,比如中国的英语教学被广泛重视并得到普及,投入多、周期长,然而教学结果远非所期,尤其在听力技能和口语表达上。继而分析了造成这种学习结果的社会原因、教学方法原因等。基于这些原因,笔者最后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集中体现在一点上,那就是教师要最大限度地鼓励和吸引学生参与说的各项活动。

  • 标签: 积极参与 中国学生 英语教学 活动 听力技能 西方教育
  • 简介:本文以Brazil等人的语篇语调模式为理论框架,调查分析了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在朗读与会话语篇中的语调特点及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研究发现中国生在语调组的划分,句重音的选择及语调选择等方面都与以英语为母语者存在较大的分歧,而造成这些分歧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输入相对贫瘠的外语语言环境和把语调选择与句子的语法类型相对应的教学理念所导致的中国生对语调的交际和语篇功能的意识缺乏。基于此,文章对语音语调课的教学提出了尝试性的建议,即:在以英语为外语的语言环境中,语音语调课的教学应采用语篇途径以提升学生对语调的语篇功能的意识,从而避免因此可能造成的跨语言交际的失误。

  • 标签: 语篇语调 中国学生的语调特点 语调组 句重音 语调选择 语调的交际及语篇功能
  • 简介:本文对语义失真现象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并对每一类给出实例加以验证。为了验证及修正国外研究者的相关理论,笔者以中国英语学习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大体上证实了笔者的预测:不论是中国英语学习者,还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外实验对象,言语再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体相同类型的语义失真。

  • 标签: 中国学生 言语再生 语义失真 英语
  • 简介:本文运用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对不同程度的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使用连接副词的现象进行了分析。本研究发现:中国习者在议论文中连接副词的使用频率和作文分数的高低有较高的相关性。高分组的学习者比低分组的学习者使用更多次数和类别的连接副词,在连接副词的使用上具有较强的语体意识。

  • 标签: 语料库 EFL学习者 连接副词 汉语迁移
  • 简介:Ⅰ引言影响外语学习成效的因素多种多样,有学习者成熟因素(maturationalfactors),也有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factors),母语体验(L1experience)就是其中之一。就学习者母语体验(包括正规学校教育)对其外...

  • 标签: 母语体验 中国学生 外语学习 语法学习 学习效果 英语
  • 简介: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阅读研究的重点逐渐从阅读的结果转向阅读过程本身。对篇章加工过程中的推理的研究已经逐渐成为认知科学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在说明文阅读理解过程中,题目熟悉度和语言水平对中国外语读者的在线推理的影响,以及在线推理过程与在线的思维表征之间的关系。实验运用有声思维和自由书面回述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观察了28名具有中级和高级英语水平的受试者的在线推理过程。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将对英语阅读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在线推理 过程研究 说明文阅读 中国学生 推理过程 论文
  • 简介: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加拿大作家爱丽丝·门罗(AliceMunro),在刘意青教授看来,加拿大的首个诺贝尔文学奖给了门罗是众望所归,门罗之所以获奖显然因为她那现实主义的、充满加拿大本土风情和人文关怀的作品比政治含义为主、将后现代技巧玩弄于股掌之中的作品更能得到诺奖评委们青睐。刘教授觉得,以后现代手法示人的阿特伍德,凭借其几乎每年发表一部小说的速度和优秀作品在世界范围的影响,迟早也会获诺贝尔文学奖。刘教授担忧,在目前世界和中国这样一个追逐功利、只在意经济效益的大环境下,文学整体会逐渐失声,更不要说边缘文学了。如果不及时关注,恐怕加拿大研究和文学教学在中国会继续衰落,并接近无声无息。她呼吁,在目前世界的多元环境中,我们还是应该大力扶持边缘国家文学。

  • 标签: 刘意青教授 爱丽丝·门罗 加拿大文学 边缘文学
  • 简介:本文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方法来帮助中国生提高他们的交际水平。这些方法具体且有实效性。

  • 标签: 具体方法 交际能力
  • 简介:语言迁移理论是应用语言学领域一个较有争议的话题。本研究试图从词汇搭配层面出发,观察中国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在习得英语轻动词+名词搭配过程中的母语迁移现象。本文首先介绍了汉语和英语中的轻动词系统,并对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中使用轻动词来构成轻动词+名词搭配的不同情况做了对比分析,并对其进行分类,总结为七种类别。然后通过三套搭配测试题,分析了受试在习得英语轻动词+名词搭配时所受到的母语影响的程度,并对研究最初提出的几个具体问题做出了解答。最后本文重申了第一语言迁移现象的重要性,并就此对外语教学以及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

  • 标签: 语言迁移 轻动词 轻动词+名词搭配
  • 简介:本文通过比较英语语篇思维模式与中国生语篇思维模式的特点,找出了能够联系这途中不同模式的结合点,即五种常见的英语语篇布局方式。在篇章教学中,运用这五种布局方式分析理解稍长篇幅的文章要比单纯学习篇章分析学中介绍的三种英语语篇思维模式更具体,其操作性更强,学生也更易掌握。

  • 标签: 语篇思维模式 篇章结构 中国 学生 英语教学
  • 简介:本文以Swain(1985,1995,2000,2005)输出假说中的注意功能为概念框架,用准实验方法调查两种输出活动(有引导的写作和文章重构)能否促进中国习者对英语的虚拟条件句的注意和习得。受试为华南某大学英语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实验组和控制组各24人,两组分别按要求完成输出任务或阅读理解。对实验及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划线结果表明两组对目标语言形式的注意没有显著差异;但不同的是,输出任务促使实验组发现自己的语言困难,并在输入材料中注意到了相应的目标语言形式,而控制组的对目标语言形式的注意只是因为这一形式在输入材料中的凸显性。2)实验组对虚拟语气的习得强于控制组,两种特殊的输出任务确实促进了目标语言形式的习得,而且其效果是长期的。本研究证实了Swain的输出假设,并对在英语交际教学中用语言输出活动提高学习者语言准确性有一定的启示。

  • 标签: 输出任务类型 注意 英语语法教学
  • 简介:本文以Nation(2004)的词汇知识分类标准和蒋楠(2000)的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的心理语言模式为理论框架,针对中国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兼类词lack过程中所出现的词汇使用错误,侧重分析了汉语作为母语在中国英语学习者习得其语义和句法功能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本项研究利用产出性写作任务和接受性问卷对90名受试习得lack一词的情况进行了测试。通过对测试结果的统计和分析,发现:当英语兼类词的汉语对应词只与英语兼类词中的某一词类一致时,中国习者往往将汉语对应词的此项词类的特征应用到英语兼类词的其它词类中,从而导致词类误用错误。最后,文章指出在第二语言的词汇习得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习者都应该特别的关注不属于同一词类的跨语言对应词,以防止母语负迁移和词汇石化现象的产生。

  • 标签: 英语兼类词 词汇习得 母语迁移 词汇错误 词汇石化
  • 简介:本研究旨在检测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听力过程中同时关注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的能力。来自伊犁师范学院外语系的89名学生被分为四个组在分别完成听内容以及听内容并关注不同语言形式的任务后对所听文章内容进行了回顾。对学生内容回顾的定量分析表明:尽管学生对同时关注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存在困难,关注话语中有明显语言含义和发音清晰的语言形式不会对内容理解产生过大负面影响。这一结果昭示了利用听力教学促进学生语言知识学习的可行性,即通过听简单易懂的材料等方法让学习者更多关注语言的规范表达,从而实现听力理解和听力学习的有机结合。

  • 标签: 注意 听力 内容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