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在德意志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认神识人的过程中,"上帝之义"概念一直困扰着他,构成了其精神困苦的根源。通过对其发现"上帝之义"过程的分析,我们发现"上帝之义"的希伯来文原义在古希腊罗马文化背景下的扭曲变迁才是路德精神困苦的实质所在,只要将亚里士多德和西塞罗的理性分配正义观应用到"上帝之义"的讨论之中,并将义解释为按照人所有的属分进行分配,就会产生这样的精神困苦。

  • 标签: 马丁·路德 精神困苦 上帝之义 分配正义 外在的基督之义
  • 简介:英雄史诗《尼伯龙人之歌》(约1200年)中有四段关于梦境的描写,它们都对之后的情节起到预示作用。本文从不同的叙事方式以及人物反应、情节发展、意义产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入手,对史诗中的梦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从叙事角度来看,史诗中的人物对于这些梦境的反应不完全遵循逻辑,但是都具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通过这些梦境,史诗塑造了一种"毁灭的机制",将所有情节的发展都预先注定,也使所有角色的行动都与情节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这些梦境中所出现的母题和意象在中世纪文学中都具有象征意义,对人物形象和文本主旨有揭示作用。最后,梦境指出了爱情(minne)、忠诚(triuwe)、痛苦(leit)和复仇(rache)之间存在的联系。

  • 标签: 《尼伯龙人之歌》 中世纪 史诗 梦境描写
  • 简介:托马斯·曼的《布登勃洛克一家》以其故乡、德国北方古城吕贝克为背景,描绘了19世纪有教养的德国市民家庭的几代兴衰史。与充满波西米亚艺术气息的南方城市慕尼黑相比,吕贝克象征着传统、静态、等级、勤奋、尊严与道德,文章由此展开对城市与市民性格关系的探讨。不过有教养的市民阶级的发展趋势是:世俗和身体的力量逐渐衰退,精神和对哲学与艺术的觉悟却不断增长,出身于该阶级的曼对此感同身受。成年后他定居慕尼黑,其笔下的艺术家形象也多被安置于这座城市。在曼的作品中,吕贝克与慕尼黑、北方与南方构成了文化意义上的对立。

  • 标签: 布登勃洛克 吕贝克 慕尼黑 市民阶级
  • 简介:本文通过探索小说《修正》中的空间象征的含义,解读小说中人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得出人物本身的极端矛盾性以及其在空间意象上的体现,为解读伯恩哈德笔下的精神狂人提供思路。

  • 标签: 托马斯·伯恩哈德 空间象征 精神 矛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