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其实挺奇妙,大学时有一门与本专业八竿子打不着的生物课,美丽活泼的女老师告诉我们如何品世界十大名酒。高脚玻璃杯这样晃啊晃,先闻一闻,有橡木的香。

  • 标签: 生物课 女老师 玻璃杯
  • 简介:1,土本,水本,光本,繁茂态。心,心的心,倾心的心,对谁倾心呢,对艺术。心在《色论》里说,蓝,智慧之色。心的智慧,纠缠于机敏与刻薄,活泼与较真,熟稔与生涩,入与俏皮,我的意思与你的意思,出出进进、深深浅浅、真真假假。说它是一部大戏,也不过分。

  • 标签: 智慧 意思 真假
  • 简介:日本文学进入90年代后,反映东亚地区生活的小说突然受到欢迎,《长春五马路》也是此类作品中的一部。这部在1968年10月出版的小说,当时售出很少,在文坛上也没产生什么影响,作者山捷平也未能看到它的出版,因为他于1968年8月就去世了。进入90年代这部小说开始

  • 标签: 五马路 木山捷平 路木山
  • 简介: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朱光潜在论及废的诗时,就曾说过:“废先生富敏感好苦思,有禅家与道人风味。他的诗有一种深玄的背景,难懂的是这背景。”细渎废的作品,感到其中的确有着浓烈的道家精神气息,尤其是最能体现他的创作风格的中后期作品——田园诗化小说,充满静柔之美、素朴之美、梦幻之美,体现了老庄哲学淡泊避世,无为不争的方面。在当时复杂的现实面前,废因为无奈、失望、缺乏把握,而将能量转向了内心世界,道家思想使他获得了精神的提升与救赎。

  • 标签: 废名小说 儿童世界 诗化小说 道家精神 后期作品 30年代
  • 简介:那个夜晚,雪峰闪着寒光。海拔六千米以上,一只鹰迷失了方向。高远的天空如此迷茫,寂静像一把火,焚烧了整个夜晚。而此刻,风以自己的方式,安抚着所有生灵。远处的塔克拉玛干,热浪刚刚退去。奄奄一息

  • 标签: 塔克拉玛干 焚烧 龟兹 天空 海拔 千米
  • 简介:心的小说风格素净,作者偏爱以第一人称构造小说,因受儿时看戏的经验影响,使作者以写小说来满足一种"分身""化身"的欲望,其创作经历与其作品中出现的人物都有一种鲜明的他者特质。心的文字深入浅出,细致入微,往往在不动声色之中,蕴涵着令人振奋的艺术力量,沉潜于人生的理性思维。

  • 标签: 木心 《温莎墓园日记》 分身化身
  • 简介:1937年,朱光潜曾经是这样评论过废的诗:废先生的诗不容易懂,但是懂了之后,你也许要惊叹它真好。有些诗可以从文字本身去了解,有些诗非先了解作者不可。废先生富敏感而好苦思,有禅家与道人的风味。他的诗有一个深玄的背景,难懂的是这背景。

  • 标签: 废名 艺术形式 思想特征 1937年 朱光潜
  • 简介:德国文学巨匠歌德为中国学者所了解始于晚清。外交官李凤苞和学者辜鸿铭、王国维、赵必振、鲁迅等人最早写下了有关歌德的介绍。但歌德并非从一开始就以文豪的形象出现在国人视野中。李凤苞日记中的政治家“果次”、辜鸿铭译著中的“哲俄特”、王国维论文中振兴国运的诗人形象先后出现在中国学人视野中。直至1903年赵必振从日文翻译出《德意志文豪六大家列传》,才使读者对歌德生平及作品有了全面了解.作为“全才”的歌德形象也开始为鲁迅等人所接受。本文通过盘点歌德在中国的早期接受史,对各具特色的“歌德形象”的产生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形象建构背后的深层社会历史原因.同时也指出了以往研究中的一些误区。

  • 标签: 歌德 接受史 形象 辜鸿铭 王国维
  • 简介:背景1956-1957上半年中国戏剧的创作与演出出现过短暂的繁盛景象,然而"反右"以及1958年的"大跃进",使中国戏剧又一次陷入困难局面.一方面是遭遇到全国性的大饥荒,剧团无从逃避生活上的极度困苦,另一方面更受到"反右"的政治气氛影响,上演剧目贫乏的问题又一次出现.

  • 标签: 中国 戏剧艺术 民族文化 人才培养 戏剧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