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关于"五四",王奇生教授曾有一篇名文:《新文化是如何"运动"起来的》。该文所关注的"运动",乃指"‘新文化’由涓涓细流汇成洪波巨浪"的过程中,"‘运动家’的文化传播策略与社会环境"之间所发生的互相激荡。本文题目为"‘社会’如何‘运动’",这一标题并非有意为之的"戏仿"。与王文类似,本文也试图追究"思想演变与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不同之处在于,如果说王奇生教授所试图追究勾勒的“运动”,指的是作为舆论事件的“新文化”如何在具体的物质和历史关系中衍为巨观,那么本文所希图探讨的“运动”,则仍旧根植于某些“陈旧”的历史解释方式。

  • 标签: 文化政治 互动关系 传播策略 思想演变 社会环境 戏仿
  • 简介:本文旨在以保罗·利科《意识形态与乌托邦讲座》一书为研讨平台,分析利科如何细读马克思经典文本,提出"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的辩证法思想,并以此构成其叙述诗学的反思维度。叙述在赋予事件逻辑结构的同时,成为一种将对象合理、合法化的过程,从而"歪曲"了现实的本来面貌。但利科指出当表象成为绝对的"歪曲"之前,本身就是现实生活中人的物质活动和语言活动的一部分,一种"现实生活的语言"先于"歪曲"存在。乌托邦并非天然地属于意识形态,文学乌托邦具备一种"自反性结构",我们以之重新审视在现存秩序中扮演的角色,乃至秩序本身,成为显现未来事件的希望。本文试图呈现利科如何在充分的"漫长迂回"(lelongdétour)中完成了对意识形态、乌托邦及其叙述中介的深度诠释,肯定了只要人是能想象、能书写、能叙述、能行动的主体,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就存在更新和实践的可能性,这构成了对流行的意识形态、乌托邦终结论的有力回应。

  • 标签: 保罗·利科 叙述 意识形态 乌托邦 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