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新时期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中,王宁是个不能被忽视的人物,他本来专业是英美文学和比较文学,但在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方面又颇有建树.他积极活跃在国际理论争鸣前沿,起到了许多国内同行所无法起到作用,也许正是这种令人眼花缭乱角色转换给了他灵气和机遇,这种角色转换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他与我们这个时代文化密切关联之程度:他与这个时代文化可以相互参照、相互脚注.时代成就了他,抑或他走在我们这个时代文学、文化理论潮流前沿,或许二者兼而有之.为了理清20世纪末中国文学、文化和理论思潮与西方关系,我们走访了王宁先生,就一些我们都关心的话题进行对话.

  • 标签: 中国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走向世界 王宁先生
  • 简介:父亲在我尚没有真正踏上人生旅途时候就离我而去,已经20年了。父亲走后多年里,我在生活海里沉浮飘荡.他不怎么入我梦,昨日夜里,我忽然见到了他。父亲身穿青袄,坐在地头榆树下,口中叼着烟袋,我似乎知道他已是隔世之人,问他:“你还好吗?”

  • 标签: 人生旅途 父亲 生活
  • 简介:已至深秋,天渐渐有了凉意,稀薄雾气在半空中晕染出淡淡苍茫.水光潋滟,水波微扬,深秋河流静静流淌.这是王二哥最后几天摆渡了.尽管当艄公还不到两个月,但他已经渐渐爱上了这一行.政府一个月两百块补贴他并不特别看重,倒是喜欢这天地山水间自由自在.他几乎有点后悔没有早点选择这一职业.唉,现在像玩儿似的爱上了,却干不了几天就要歇菜了!政府处于安全考虑,下令冬季来临前要彻底封渡.干了几十年老艄公已经先行离开渡口,到外地打工另谋生计了.王二哥只是封渡前一个临时顶替.

  • 标签: 最后渡
  • 简介:  地球上最后一个人坐在屋子里,忽然听到屋外传来了敲门声.  最后一个地球人年仅三十多岁,但却病得不轻.他已无力去开门了.但他感到非常奇怪--"地球上除了我应该没有其他人了,那么是谁在敲门呢?难道是……不!不可能!"地球人有些困惑不解,他用微微颤抖声音喊道:"请进!"……

  • 标签: 最后敲门声
  • 简介:刘勰在《文心雕龙》《宗经》中说:“夫易惟谈天,入神致用,故系称旨远辞文,言中事隐,韦编三绝,固哲人之骊渊也”。这句话前头都来自《周易》《系辞》,后面接孔子“韦编三绝”,指出“固哲人之骊渊也”是刘勰对《周易》很有眼力评价,肯定了《周易》珍藏着精深思想理论,后来学者们应知难而进去探宝。他本人也这样做。《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经典,相传它出现早于文字,开始于伏羲画八卦,时历多世,到有了解释六十四卦《十翼》,才是今天我们看到《周易》。易卦最初是用来占卜,有了《十翼》才成为内容深广哲学著作《周易》。它在秦以后被尊为“群经之首”,是中国传统文化始祖,对后世哲学、历史、政治、文学、艺术乃至自然科学都有深刻影响。《文心雕龙》产生于“文学自觉

  • 标签: 群经之首 《系辞》 易卦 六十四卦 系辞 参伍
  • 简介:<正>缘起对于一个湖北籍作家来说,对于一个生在长江边、喝着长江水长大男人来说,"三峡"无疑是我生命中、或者文学生命中重要图腾了。从外祖父拿着竹戒尺督促我读《唐诗三百首》开始,峡江就在我生命中奔腾流淌了。童年和少年时代三峡,是如诗如画三峡,是神话和传说三峡,是"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三峡,是"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三峡,是大泼墨、大写意、气势雄浑、云蒸霞蔚三峡,是巫山神女、秭归屈原、香溪昭君三峡。那时三峡,是雾一般朦胧,梦一般飘渺,没有细节,没有具象,只是诗感觉,只是美的象征。第一次全程穿越三峡,是1966年冬天。

  • 标签: 少年时代 《唐诗三百首》 诗如画 落木 香溪 大写意
  • 简介:  很小时候,随母亲去过一趟北京城,从此再也忘不了糖炒栗子甘美.  家住小城不产栗子,集市上偶尔碰到卖栗子小贩,也都是摊着小指肚大一堆,色既不正,味也不香.然而,每每过生日,总少不了妈妈炒糖栗子,一颗颗大个头栗子是母亲搭公车往两百里外漯河买来.我虽每次劝她不要跑那么远买这些无关紧要东西,但下次生日餐桌上照例还会有一盆糖炒栗子,固执地流溢着芳香.  ……

  • 标签: 最后行李
  • 简介:那些皮物散发着古旧苍凉气息,让每一个抚摸它们的人心在颤抖,这时候,就会在老人执著眼神和熟练手艺上感受到这种独特技艺来历。四面墙上贴着鼓皮屋子飘荡着沤皮子臭气,阳光照在院子里各处挂着

  • 标签: 最后皮匠
  • 简介:兴文石海国家地质公园扩充地盘,将把以地表峡谷、桫椤、楠竹等自然景观为特色,以抗蒙古城、焚人遗迹为依托凌霄城,开发成一个旅游园区.这座在十三世纪惨烈宋蒙战争中,作为南宋半壁江山最后一个被蒙古军队攻克堡垒——"凌霄城",被历史烟云湮没七百多年后,又隐约进入今人视野.

  • 标签: 最后骨气 王朝最后
  • 简介:最后理想主义者王德胜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批评之景观,在很大程度上,已然呈现为批评家们"自言自语"。中国文学批评界,在相当普遍层面上,实际成为了批评家/人文知识分子"精神自我流放之地"。今天,不仅谈论文学理论、进行文学批评活动,迅速地成为了...

  • 标签: 文学批评 人文知识分子 文学理论 批评活动 当代中国文学 新写实
  • 简介:2001年刘亮程散文集《一个人村庄》出版后,在中国文坛引起了极大震动,刘亮程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后工业化社会中乡村哲学家"。刘亮程一直都站在人文精神立场上去品味古老乡村哲学,他行进在快速的人类队伍最后,既可以前瞻也可后望。在拥有比别人更宽阔视野之下,刘亮程笔锋常会接触到"最后"这个词,他感觉着"最后"这个词重量,因此就有了对"最后"一词进行阐释资格。

  • 标签: 刘亮程 《一个人的村庄》 “最后”
  • 简介:毋庸置疑,处于社会变革时代和文化休克期电影和现状确实不容乐观,当今电影正如一只在淤泥中不断下沉船(这是我情有独钟比喻),而前来营救的人们(投资者、导演、演员、记者、批评家)却因为船自身过于沉重而面临两种忧郁景象:营救缆绳突然绷断或者被船拉入了绝境.当然,从逻辑推理上,我们还可以猜想出另一幅生动感人图画:人们拉出了船,而事实上,整个电影业对此并没有显示出足够信心和力量.

  • 标签: 最后电影 电影词汇
  • 简介:40年前1974年,我在北京市劳改局下属清河农场四分场当“强制就业”农业工人。俗称“二劳改”。这是当时政策规定劳教、劳改释放人员唯一可走道路。

  • 标签: 满清 农业工人 清河农场 政策规定 北京市
  • 简介:<正>谭谈是一个浸润着我们民族现实主义精神作家,他小说有一种特殊细腻情感和清逸风怀.读他作品,总感到有一股质朴清新情调和韵味灌注其间;他笔端的人物弥漫在由情思和意绪所运化美的氛围之中.

  • 标签: 作家 作品 矿工 《桥》 金竹 现实主义创作
  • 简介:在战斗前线,几个战士躲在猫耳洞内喘息着。阵地依然在敌人手上,他们一个连战士冲锋了几次,遇到了敌人猛烈火力抵抗,阵地没有夺回来,战士也只剩下这几个。其中有个叫林峰战士,他从怀里掏出一个日记本来,借着外面炮火闪光匆匆地写着什么。旁边战士探过头看了一眼,只见他写着:"妈妈,我

  • 标签: 战士 阵地 战斗 火力 向前 旁边
  • 简介:丹曾经讲过一段自己独闯沙漠经历。那是上大学时一个暑假,丹身上揣了200块钱,和两个师兄一起坐车去新疆。他们在柳园下车后,先到了敦煌莫高窟。在那里几天,丹和师兄几乎每天都去游览洞窟。除了那些壁画让丹感到激动以外,还有一个更让她向往,就是沙漠里鸣沙山。

  • 标签: 沙漠 手电 骆驼刺 新疆 毛巾 火柴
  • 简介:生长在遥远山海关以北,热爱一切温暖美好事物,文字散见上《花火》《粉言情》《紫言情》等,愿意将世间所有百转千回,讲给你听。

  • 标签: 《花火》 山海关 言情
  • 简介:最近,在总结我三十年从创作实践中对散文诗这一文体认识中,提炼出最主要三条,是:溶散文诗歌,溶思想形象,溶古典现代,或可称之为"三溶说"。读方舟散文诗,觉他在这几方面都有成功实践,尤其在后两溶上。这里选出五章,可为例证。

  • 标签: 散文诗 形象 思想矛盾 三十年 创作实践 意境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