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  在邮局工作的表妹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一天,一位先生要寄东西,问我有没有盒子卖?我拿纸盒给他看.他摇摇头说:"这太软了,不经压,有没有木盒子?"我问:"您是要寄贵重物品吧?"他连忙说:"是的,是的,贵重物品."我给他换了一个精致的木盒子.他拿过那个盒子,左看右看,又伸进一只拳头,让它躺在里面,似乎是在测它的舒适度,最后,他满意地朝我点了点头.接下来,他就从衣袋里掏出了所谓的"贵重物品"--居然是一颗红色的、压得扁扁的塑料心!只见他拔下气嘴上的塞子,挤净里面的空气,然后就憋足了气,一下子吹鼓了那颗心.……

  • 标签:
  • 简介:《虚》发表已一年有余了,据刘恒自己讲,这是他最得意的作品,可惜除了几位评论家在综论里提到外,好象没人专门讨论。我是最近才读到的,读后震动很大。你有没有细想想,为什么会给你震动?这震动的意义是什么?我想你是感染了作品的悲剧气氛,是主人公郭普云的死震动

  • 标签: 悲剧气氛 刘恒 白涡 给你 伏羲伏羲 综论
  • 简介:九十年代以前,学界大体认王元化是学贯中西的文艺理论家。然学界大多忽略,真正纵贯王元化文论演化七十年的思辨方法,是源自前苏联的"日丹诺夫主义"。王元化撰于1939-1940年的《鲁迅与尼采》、《现实主义论》证明"日丹诺夫主义"是其初述文论的理论基点。以1943年为时间起点的"第一次反思",表明王元化开始质疑"日丹诺夫主义"有掩抑作家人格力量之嫌,但并未提升到方法论水平去否定"日丹诺夫主义",这就为其六十年代撰《文心雕龙创作论》时全线复活"日丹诺夫主义"埋下伏笔。1976年王元化从黑格尔美学觅得"知性不能把握美"与"情志"两大命题,本可在理论上一举掀翻"日丹诺夫主义"的文艺"本质论"和文艺"功能论",从而成为改写中国现代文论史进程的领军人物,但因其当年受囿于"日丹诺夫主义"的那块反映论哲学短板,故痛失历史机遇。

  • 标签: 王元化 文论方法 演化 日丹诺夫主义
  • 简介:2016年12月28日,北京外国语大学与山东教育出版社共同举办了《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一中东欧卷》出版座谈会。中国作协副主席、诗人吉狄马加,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作家出版社社长、文学评论家吴义勤,外交部中国一中东欧合作事务特别代表霍玉珍大使,中联部六局副局长严宇清,教育部国际司调研员王道余,文化部外联局副处长关昕,山东教育社社长刘东杰、副总编辑祝丽,《中外文学交流史丛书》主编、南京大学教授钱林森.以及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和北外等单位的中东欧文学翻译家和研究家林洪亮、张振辉、冯植生、陈九瑛、郑恩波、高兴、易丽君、冯志臣等,还有中外文化与文学专家张西平、张建华、魏崇新等教授出席。

  • 标签: 文学交流史 中国作协 出版座谈会 中东欧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国艺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