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2 个结果
  • 简介:新世纪初年,文艺学界进行了一场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的讨论。问题的提出源于费瑟斯通那本《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就是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日常生活审美化”(theaestheticizationofeverydaylife这个观念并且对这个观念的意义作了多重解释。”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第一种解释是指反经典艺术的亚文化的产生及其影响,比如当一只瓷溺斗或朽木片被当作艺术品摆进画廊时,“审美”就不再如经典美学和

  • 标签: 日常生活审美化 文化生态学 美学 后现代主义 消费文化 费瑟斯通
  • 简介:20世纪70年代末,文化研究转向使文艺学学科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包容、开放的局面,文艺开始从文化的视角探索学科的建构。随着生态观念和生态批评实践的不断深入,生态业已成为极为重要的文化课题,而文艺在文化转向过程中与生态的结合则体现了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 标签: 生态文艺学 文化资源 20世纪70年代 文化研究 批评实践 生态观念
  • 简介:一季摩菲耶夫的《文学原理》和毕达可夫的《文艺引论》,是建国初期对我国文艺建设影响最大的两本著作。季摩菲耶夫的《文学原理》1934年出版,1948年莫斯科教育一教学书籍出版局再版。在苏联从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这套书一直在出版,是影响很大的正统教材。这部著作在中国也早有中译本,是新中国文艺理论建设的开拓者。季摩菲耶夫的教材是前苏联最早的具有大学教材性质的文艺理论著作,是被高等教育部批准用作大学语言文学系及师范学院语言文学系的教科书,具有权威性,由著名翻译家查良铮译成中文,1953年12月由上海平明出版社出版。作为当时苏联屈指可数的文学理论家之一,季摩菲耶夫在前苏联文论界享有崇高声誉与地位,也由于同样的原因,使得他的《文学原理》一书成为当时中国文论界的理论权威。

  • 标签: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文学原理》 《文艺学引论》 教材性质 前苏联 中国文艺理论
  • 简介:<正>1有一个阿拉伯民间故事,讲的是兄弟二人为了一点遗产而赛马,谁的马跑得慢,谁为胜。按常规讲,只有站住不动最慢,然而哥哥“眉头一皱,计上心来”,飞身跃上了弟弟的马,紧抽几鞭,飞驰而去,比慢变成了比快。等到弟弟醒悟过来,已经为时过晚。类似现象,在我们生活中大量存在。有时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事物本身规定的方向上孜孜以求,绞尽脑汁,还是实现不了,当你从相反方向一考虑,问题便迎刃而解

  • 标签: 民间故事 原理 阿拉伯 相反方向 遗产 慢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生态批评是当代文学批评中的新视角。生态自我观具有勇于承担的人格魅力,自我和谐是人的基本生存状态,从更高层次看是一种生存和道德智慧。《红字》中的海丝特是一位在父权主义、清教教规以及道德谴责的夹缝中生存的女性,她没有屈从命运的安排,而是选择了一种优雅生存的生活方式,走出了生存的困顿,最终形成了其"自我"人格的重构。

  • 标签: 《红字》 海丝特 生态自我观 自我人格重构
  • 简介:自诩“从事于文史校雠,盖将有所发明”(《章学诚遗书》卷二九《上钱辛楣宫詹书》)的章学诚,虽然近代声名大噪,如日中天,但于考据之学盛行的18世纪却是另外一副面目,他在《文史通义》卷四《知难》篇中描述自己“知难”的境遇时,称“为之难乎哉?知之难乎哉?夫人之所以谓知者,非知其姓与名也,亦非知其声容之与笑貌也;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知其言者,千不得百焉。知其言者,天下寥寥矣;知其所以为言者,百不得一焉。”后来治章氏者并没有深究这段话的丰富内涵和它在章氏思想史上的独特意义。这段话可注意的有两点;其一在考据风气影响之下,章学诚孤独无助、知音难觅心态的反映,这种不为世人所理解所接受的论述于章氏著作中随处可见,他在《与族孙汝楠论书》中说:“辈朋征株,不特甘苦无可告语,

  • 标签: 章学诚 《诗》学 解释学 《文史通义》 18世纪 思想史
  • 简介:本文简要论述了通感的七种类型、通感形成的若干原理、通感的修辞作用、通感的四种形成方式。

  • 标签: 通感 类型 原理 作用 形成方式
  • 简介:叙述必然是分层的。虚构叙述还可以是回旋跨层的:两个故事中的人物分别是对方的叙述者。纪实型叙述的"元故事"不是真正的跨层叙述,但是具有指明纪实体裁的作用。第一人称虚构叙述是回旋跨层叙述,叙述者和人物互相叙述对方,叙述层和被叙述层看似在两面,其实在一面。因此虚构叙述是一个自足的莫比乌斯带体系,在曲面上的叙述可以自我解释。用莫比乌斯带解释文学语言、自我、虚构与真实的关系,都可以得出有趣的结论。

  • 标签: 虚构叙述 纪实叙述 分层 回旋跨层 莫比乌斯带
  • 简介:摘要美术课程内容非常丰富,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课程类型,主要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领域,这就要求教师针对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更灵活、更实用的组织教学,但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只有符合学生认知习惯及年龄特征的东西才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才能使他们乐于接受进而主动认知。

  • 标签: 美术课 兴趣
  • 简介:长久以来,“衡派”一直备受争议,曾经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对立面,作为阻碍启蒙和现代的复古派而饱受批评,而20世纪90年代随着文化保守主义和新儒学的“昌盛”,又作为纠正五四新文化的偏激和反思现代性的代表而受人推崇.事实上,这些彼此矛盾、截然相反的评判都是对衡派复杂性的简单化处理.衡派的“饱受”也毕竟属于现代文学内部的饱受。

  • 标签: 文化 简单化 复杂性
  • 简介:一都说第一印象是最深刻的,但是我却一点也想不起和牛智初次见面的情景了。我和牛智是老乡,在外面,我们都可以说我们是西海固人。而且外面的人看到我们,也一定很容易从我们身上看出某种共同的东西。优长也好劣根也罢,都可以使人很快就辨识出我们是出自同一条线上的蚂蚱。我现在写这篇东西,忽然就奇怪地觉得我和牛智相熟已久,

  • 标签: 第一印象 西海固
  • 简介:文艺心理学和文艺心理学基本原理两者的研究对象是有区别的。为了说清楚这两个不同的问题,先让我们谈谈文艺心理学研究对象问题,然后再来探讨文艺心理学基本原理所研究的对象问题。文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问题,学术界有着各种不同的看法和阐释。我们认为,在这里,是可以...

  • 标签: 文艺心理学 艺术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艺术思维 基本原理 研究的对象
  • 简介:《白鲸》是一部以海洋为题材的生态主义力作,通过描写船长亚哈的捕鲸生涯以及水手以实玛利的生态感悟,传达了人与自然有机统一、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本文从小说的生态意象、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及其生态启迪三个方面着手,深入分析《白鲸》浓厚的生态主义色彩。

  • 标签: 生态 象征 统一 启迪 《白鲸》
  • 简介:同中国现当代社会所经历的曲折道路一样,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书写也历经了长途跋涉和步履蹒跚的艰辛。解放前,胡适、周作人和朱自清等学者都从事了对“五四”以来新文学的研究,但不管他们是从进化论还是循环论抑或用史学家的眼光来关照新文学,其目的都是为新文学确立历史主体地位,这种文学史是一元形态的。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年时间里,文学史的书写又受到当时政治体制的影响。

  • 标签: 现当代文学史 文学史书写 新中国成立 生态批评 生态视角 多元化
  • 简介:清代是词中兴的时代,词的创作与理论都有很大的发展。词学理论,以“比兴”——“寄托”说、“词心”——“词境”说,相对于传统的诗学理论有新的发展,不但使词在文体层面,而且在创作与接受理论层面,都获得与诗学相对独立的地位。张惠言、周济、况周颐、陈廷焯等著名词人、词学家的词论,对中国古典诗学的整体完善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 标签: 比兴 寄托 词心 词境
  • 简介:在西方比较文学界,形象早已不是陌生概念;它的历史已经不短。十多年来,中国比较文学界日益关注这一研究方向。孟华的不少译介文章及其主编的《比较文学形象》(2001)一书,无疑为这一研究方向在中国的推广做出了贡献。然而,当前一些专著和教科书中对形象的历史、方法、特点及其代表人物的评介,似乎还有一些值得补充的地方。因此,笔者以为有必要继续介绍一些形象学文献。本文是狄泽林克(HugoDyserinck)1977年版《比较文学引论》(Komparatistik.EineEinfizhrung)第二部分第一章第三节:“比较文学形象”(“KomparatistischeImagologie”)。这是国际学界公认的当代比较文学形象的纲领性篇章之一。

  • 标签: 比较文学形象学 代表人物 文学界 教科书 历史 中国
  • 简介:<正>一、色彩感知的主体性诗歌色彩语言特别富有主观感受的性质,带有明显的主体意识。色彩知觉的主体性,既表现于主体的视觉系统对来自客体的光的刺激要作符号化和程式化的处理,把信息编码为大脑的语言,同时也表现为现实世界缤纷的色彩必将由主体心灵进行观照和同化,从而使客体物象的色彩具有深邃的审美意义。在这些方面,绘画同诗歌大体上是一致的。既然画家对自

  • 标签: 审美意义 程式化 象征性 色彩知觉 艺术效果 色彩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