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3 个结果
  • 简介:庄子与屈原同为战国时期文学巨匠,庄屈并称,庄骚比翼。他们作品风格相近,都富于想象力,语言挥洒自如,充满奇幻色彩。但是出身门第、地域文化、审美观念、政治理想不同,导致他们文学风格同中存异。对比庄子《逍遥游》与屈原《离骚》,不同之处大致可概括为:传情达意手法不同;采用文体不同;审美特征不同。

  • 标签: 庄子 屈原 风格 异同
  • 简介:卡森·麦卡勒斯第三部小说《婚礼成员》被称为“内向性小说”,贯穿作品始终“厨房场景”似是“有力”佐证,而“蓝月亮”咖啡馆因游离于“厨房场景”之外涉及敏感“性”话题,当作“败笔”。然而,空间叙事焦点转移来看,麦卡勒斯首先从厨房说起,继而聚焦于厨房之外“蓝月亮”咖啡馆,最后重归厨房。在由内及外,再由外向内空间转换中,厨房与“蓝月亮”这两个原本独立场所形成了一个有机空间整体,打破了文本封闭性。由此,这部小说将私密与公众、个人体验与公共事件结合起来。

  • 标签: 《婚礼的成员》 厨房 “蓝月亮” 空间
  • 简介:主持人语(Introduction)中国天主教发展,断续说来,迄今不止1300年.如果不论清末到21世纪,这段历史最辉煌时代不是唐代景教,也不是元代也里可温,应该是明清之际来华罗马天主教.罗明坚与利玛窦开始,此教中人在华颇有建树,最常听闻者是科技,而他们的确也为中国介绍了不少西方数学、天文学与器物制造技艺,不过从民国初年以来,学者如陈垣等,也在美术、文学,乃至清代耶稣会特有的中国经籍诠释上下过功夫.

  • 标签: 中国 天主教文化 人文
  • 简介:《死在午后》是海明威于1932年推出一部非小说,与《老人与海》是两部相隔20年之久作品。表面上,这两部作品似乎没有任何联系,其批评声誉也有天壤之别。本质上,"技巧"将《死在午后》与《老人与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这两部关于技巧作品中,海明威表面上给读者展示是如何斗牛如何捕鱼技巧,其真实目的却是通过斗牛捕鱼来讲述创作技巧。海明威在这两部作品中更关心是他是怎样写出这两部作品,发表是他对其他作家、评论家看法。虽然"斗牛"与"捕鱼"各不相同,其目的却殊途同归。研究这两部作品中对作家、评论家批判,不仅有助于从总体上把握海明威文艺思想,也对重估这两部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海明威 《死在午后》 《老人与海》 作家 评论家 批判
  • 简介:中国科幻文学虽然有着百余年发展历程,但对其系统性学术研究直到21世纪才真正展开。近五年来,作为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重要领域,中国科幻文学研究异军突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各种类型学术活动频繁开展,发表论文数量质量节节攀升,高级别的项目陆续获批,学科建设日趋完善,甚至在对外交流方面走在了主流文学前列,吸引着越来越多新锐学者参与其中。

  • 标签: 比较文学 跨学科 科幻文学研究
  • 简介:张翎一直关注女性生命体验,其长篇新作《劳燕》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以抗战为背景小说问世后,好评如潮。她把个体女性在战争环境里强奸、侵害、被控制、侮辱等难以言说“沉默”,以独特女性经验与文学形象,以她们匍匐隐忍、呐喊崛起顽强精神,重现“历史真实”,展现了女性历经磨难依旧生生不息顽强生命力,张翎写作对世界华文女性文学史是一个突破性贡献。

  • 标签: 《劳燕》 战争文学 女性写作
  • 简介:Asoneofthemostinfluentialandleadingintellectualhistoriansintheworld,QuentinSkinnerhasofferedaseriesofoutstandingworkscenteringonthehistoryofearlymodernEuropeforthepastfewdecades.HisearlyworksontheFoundationofearlymodernpoliticalthought,andmonographicstudiesonMachiavelliandHobbesshapedthewayagenerationunderstandsthepoliticalthoughttoalargeextent,whilehiscontinuingengagementinmethodologicaldebatesprovidesanewapproachforstudentsandfellowresearcherstoconductthestudyofintellectualhistory.

  • 标签: influential LEADING
  • 简介:壮医壮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同疾病做斗争经验总结,在历史上为本民族健康繁衍做出了巨大贡献。壮医药经过数千年医疗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而有效诊断治疗方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瑰宝。其内容丰富,具有地方特色,是壮族地区重要医药卫生资源,影响力逐年增大。

  • 标签: 民族医药 济世 仁术 壮族地区 生活实践 医疗实践
  • 简介:宋徽宗赵佶,作为帝王,是个昏庸无能之辈,作为艺术家,他却是一位精通诗、书、画,造诣很高、富有创造力的人,他为融通诗画艺术做出过杰出贡献。赵佶工书画,擅长写瘦金体,尤工花鸟画。他喜欢为自己绘画作品题诗,现存带有题画诗画幅有: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芙蓉锦鸡图》;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祥龙石图》《瑞鹤图》;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腊梅山禽图》;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五色鹦鹉图》。

  • 标签: 诗画艺术 历史贡献 赵佶 北京故宫博物院 《芙蓉锦鸡图》 《五色鹦鹉图》
  • 简介:卡尔·施米特无疑是二十世纪最具争议法学家,同时也是世界政治思想史上最具魅力的人物之一。他一生研读文学作品,在与诗人作家对话中汲取精神养料,通过文学阐述其思想,甚至影射不便用学术话语言说一些重要思考。在1942年《陆地与海洋》中,施米特通过《白鲸》中捕鲸人与鲸鱼之间抗争,将“陆地”与“海洋”这种地理上对立上升为更基本存在性对立,甚至进一步升华为基督与敌基督之间永恒对立。而他四十年代书信中又可以发现,他极力向朋友们推荐梅尔维尔中篇小说《班尼托·西兰诺》,推广他对小说象征意义阐释。施米特在西兰诺船长身上找到了当时欧洲精英知识分子进退维谷形象,特别是他个人在国家社会主义时期处境影子。文学成为一种陌生化方式,使他可以隐匿地进行自我阐释、甚至自我辩解。他对《班尼托·西兰诺》阐释向读者展示了这部源自现实小说中超越现实巨大象征力,但也存在偏离小说本意关键要害。

  • 标签: 卡尔·施米特 梅尔维尔 《白鲸》 《班尼托·西兰诺》 海洋
  • 简介:对《赎罪》归类不同,对其元小说结尾评论也依之不同:将其归入后现代小说者,多认为结尾是点睛之笔;而将其归入现实主义小说者,则认为结尾只是画蛇添足之举。《赎罪》在表层情节上符合哈钦后现代编史元小说定义,但与编史元小说代表作《法国中尉女人》深层结构相比,《赎罪》却有本质区别。首先,两部作品可能因世界结构不同,从而编史元小说元素所依存世界层次也不同;其次,二者可能因世界各层次间互动方式不同,从而编史元小说元素呈现方式也不同。究其动因,以《法国中尉女人》为代表典型编史元小说意欲暴露历史书写语言建构本质,而《赎罪》则在后现代风潮回落世纪之交,以编史元小说创作元素反思后现代创作本身,集中探讨了文学创作伦理价值这一命题。

  • 标签: 编史元小说 《赎罪》 可能世界 文学伦理
  • 简介:宋室南渡后,北方文人迁入岭南,他们"大驾初渡江,中原皆避胡"(《剑南诗稿》卷七《书叹》)之际,"衣冠方南奔,文献往往在"(《剑南诗稿》卷三十《谢徐居厚汪叔潜携酒见访》),以致"琼僻居海屿,旧俗殊陋,唐宋以来多名贤放谪,士族侨寓,风声气息先后濡染"(《正德琼台志》卷七《风俗》),不但丰富了西江流域文化事业,而且以他们充沛活力、创造愉悦、崭新体验,以及通过岭南风物意象运用、意境呈现、性情和声色结合而形成了作品新美感特质。

  • 标签: 文人 南宋 张孝祥 《剑南诗稿》 漩涡 历史
  • 简介:2012年,南京大学文学院为庆祝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根据南京大学校史编排了一部喜剧——《蒋公面子》。该剧采用了双时空叙事方法,以前后相隔24个年头两个时间以及两个不同地点,来回忆、还原三个教授在24年前有没有去吃饭。在双时空叙事结构下,使得前后24年两个时空形成了互文关系,在特殊时代背景下的人性格得到了深入挖掘和丰富。剧本原本是在探讨面子里子孰轻孰重,但是在两个特殊时代背景下,主题得到了升华,不仅仅讨论面子、里子问题,而是上升到了作为文人或者作为一个人,如何坚守自我问题。本文试《蒋公面子》情节、人物性格以及主题思想等方面来探析该话剧双时空叙事艺术价值

  • 标签: 叙事 情节 性格 主题
  • 简介:尽管伊丽莎白·毕肖普触景默想诗《渔房》萨缪尔·柯尔律治叙事诗《古舟子咏》在形式、长短和风格上好像大相径庭,但是两首诗在处理大海经历上却极其相似,两部作品隐含作者有着相近的人格和诗境,两部作品在文体上也有很多相近之处。毕肖普留意平凡之美的精神、她对超自然力量看法加上她对动物态度都可能使她成为欣赏老水手故事理想听众。水作为知识主题以及汲取知识再到升华过程在两部作品中产生了共鸣。

  • 标签: 毕肖普《渔房》 柯尔律治《古舟子咏》 文体 意象
  • 简介:少数民族语电影从口说起广西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始于20世纪50年代,由于当时广西许多少数民族群众听不懂普通话,要看懂电影需靠放映员在放映过程中用少数民族语言对影片对白进行现场解说,这就是早期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工作雏形,也因此培养了一批少数民族语口译解说放映员。1958年,广西电影制片厂成立后正式开始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译制少数民族语包括壮语、苗语、侗语等。

  • 标签: 少数民族语言 电影 广西 记忆 普通话 放映
  • 简介:1948年,刘以鬯从上海来到香港,与众多从中国内地来到香港作家一样,本视香港为暂居之地,不意一住多年。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之交,南来香港作家徐訏、赵滋蕃、林适存、力匡、徐速等人都把乡愁对香港抗拒写入作品中,刘以鬯同样有怀乡书写,但其作品与其他同时代南来作家颇为不同之处,在于他对南来者文化处境矛盾特别敏感,写出香港与上海在都市化上类近而呈现于作者心中矛盾。可能由于刘以鬯本人1948年来港,在《香港时报》工作数年后,至1952年往新加坡报界任职,再于1957年返港,他把这两次来港经历,部分反映在小说中。

  • 标签: 《过去的日子》 刘以鬯 《酒徒》 1948年 中国内地 五十年代
  • 简介:自90年代初以来,英美主流媒体隔三差五发表一些反思文学现状文章,要么声称"文学正在死亡",要么声称"文学已死"。在20世纪最后不到10年时间内,耶鲁大学出版社就推出了三位文学研究大家以"文学之死"为主题专著,三部书名所示内容一目了然:

  • 标签: 文学反思 电信时代 全球化 对话 学思 大学出版社
  • 简介:当代著名菲裔美国作家兼诗人卡洛斯·布洛桑成名代表作《美国在心中》甫一出版便引起美国文坛学界热切关注。这部半自传式菲裔移民作家在美经历书写,同时也奠定了布洛桑在菲裔美国作家中不可撼动经典地位。本文试图以英国诺贝尔获奖作家奈保尔短篇小说《众生之一》作对比,试论布洛桑在《美国在心中》中所描绘勾勒美国梦虚幻性,以及世界性普世价值在一个以白人为主流美国社会(WASP)中对少数族裔潜移默化影响其实质性文化霸权主义。卡洛斯理想美国社会内化了白人主流意识,同时又带有明显性别政治色彩,此点可从书中主人公对待来自不同族裔女性态度上显现。文章指出布洛桑这种同化性“美国梦”不能作为完美的应对策略来解决诸如《众生之一》里小人物主人公桑托什关于移民困惑,并解释其在美遭遇诸般失败。因而卡洛斯·布洛桑在其代表作中所表现不过是一种世界性想象,作者通过文学性想象所勾勒出来世界主义社会正是菲裔在美实际经历反照,揭示了菲裔等少数族裔在美的苦难遭遇生命体验,同时也饱含了卡洛斯对少数族裔未来美好生活一份期许希冀。

  • 标签: 卡洛斯·布洛桑 《美国在心中》 《众生之一》 离散文学 世界性想象
  • 简介:忧郁是本雅明思想中重要概念。在《德意志悲苦剧起源》一书中,本雅明借助对丢勒画作《忧郁Ⅰ》解读形成了自己独特艺术批评观念。本雅明对丢勒画作解读绕开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路,取道潘诺夫斯基等人艺术史阐释路径。在潘诺夫斯基看来,丢勒画作改写了中世纪人们对忧郁负面评价,赋予其人文主义积极价值。本雅明承继了潘诺夫斯基的人文主义阐释,并在此基础上将丢勒画作置于早期现代性批判视野当中来审视。在丢勒画作中所呈现“物世界”主人公“沉浸式认识”,实际上是对康德以来启蒙理性反思。启蒙理性一方面造成了主体与客体分离,使整个世界变得日益机械化;另一方面也使得政治共同体陷入动荡危机之中,在这个日益主体化物化世界中政治性决断变得不可能。

  • 标签: 忧郁 本雅明 潘诺夫斯基 丢勒 人文主义 现代性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