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8 个结果
  • 简介:多元文化主义是欧美诸国在自由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的时代背景下,关于弱势群体在族群冲突和社会抗争中要求平等权利、获得承认并保障差异权利的理论和措施。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是欧美西方国家少数族裔的文化政策,但上世纪90年代以来面临了挑战,与族裔文化相关的社会混乱事端频发,西方文化界对多元文化主义聚讼纷纭,理论排演越来越复杂。但西方多元文化主义文化实践仍很有活力,已经为主流社会文化提供了可贵的批判资源,而多元文化主义的文化研究和文学批评也有广阔的空间。

  • 标签: 多元文化主义 族裔 文化 文学
  • 简介:当代美国杰出的印第安诗人莫曼德并不只限于控诉白人殖民者的暴虐和揭露美国社会中存在的种族歧视,而是更强调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和多元文化的融合.他在诗歌创作中善于汲取英美白人诗歌中的精华,体现后象征主义诗歌含蓄、凝练和富于暗示性的特点.无论就诗体还是就题材而言,他的诗歌都隐含了一种超越种族界限和追求多元文化并存的精神.

  • 标签: 莫曼德 诗歌艺术 美国 印第安人 《角形雁阵及其他》 《葫芦舞者》
  • 简介: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希金新论——文化视域中的俄罗斯诗圣》(以下简称《新论》)是张铁夫教授继《普希金的生活与创作》、《普希金与中国》之后对普氏研究的又一力作,也是张教授普氏研究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全书约28.6万字,共分为七章,前两章侧重论述普希金的文艺思想和政治思想,后五章则从死亡意识、伦理指向、女性观念、圣经情结、叙事艺术等方面,对普氏的创作重新进行解读。夏仲翼教授及俄罗斯科学院谢尔盖·福米乔夫博士分别为该书撰写了长篇序言。

  • 标签: 普希金 诗圣 多元对话 三部曲 新论 长篇
  • 简介:美国土著作家杰拉德·维兹诺深厚的俳甸情结与他在日本的经历有关,但更源于土著文化与俳句之间三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契合点:其一、自然是土著文化之精髓,也是俳句主题意蕴的核心;其二、滑稽、戏谑的评说是土著捣蛋鬼文化的精神内核,也是俳句内在的文化气质;其三、俳句非连贯性、多层次的表述特征也是后现代土著作家试图实现拆解白人语法哲学的理想语言状态。在某种意义上说,俳句是维兹诺"升存"写作策略的理想文本试验田。

  • 标签: 杰拉德·维兹诺 俳句 自然 捣蛋鬼 升存
  • 简介: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多元文化主义与比较文学研究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关于“多元文化主义失败”和“比较文学已死”的论断此起彼伏;与此同时,中国学界对多元文化和比较文学的研究却呈现勃勃生机,学者纷纷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在此背景下,2016年10月14日至16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多元文化与比较研究中心、上海市外文学会及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共同举办的首届多元文化与比较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隆重召开。

  • 标签: 全国学术研讨会 多元文化 国别文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世界文学 中外文学
  • 简介:王伟就是这样一个精力旺盛、勇于尝试的人,他说多元化的事业让他的生活总是充满乐趣。从他的谈话中,你总会感觉到他对所有事业的热爱,如此地乐此不疲。

  • 标签: 多元化 王伟 战场 事业
  • 简介:<正>墨西哥是拉丁美洲著名的文明古国。从远古时代起,墨西哥各族人民就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大约于公元前一千年,在墨西哥南部与危地马拉相接的地区,包括现今的尤卡坦半岛,就形成了美洲古老的文化中心——玛雅文化。大约在公元前后,玛雅族印第安人在这个地区建立了许多城帮,他们创造了高大的金字塔、辉煌的庙宇、宏伟的石柱、石碑、浮雕等。公元四世纪到九世纪是玛雅文化的全盛时期。在公元初期,玛雅人就创造了象形文字。他们把这种古玛雅文刻在建筑物、石柱和木板上,这些文字记载了古老的历史、诗歌和神话传说。浅浮雕《抄写员》就是塑造一个在印刷术发明前以抄写书籍及文件为职

  • 标签: 玛雅文化 墨西哥 玛雅人 拉丁美洲 神话传说 公元前
  • 简介:近代意义上的西方文学诞生自18世纪法国的沙龙中,它曾经参与了法国大革命前后在知识阶层爆发的激烈的政治论争。斯达尔夫人的《论文学》奠定了文学研究的两条路径,即社会批评和审美批评。20世纪的形式主义理论在“文学性”追求的背后有着浓厚的哲学和意识形态含义,即人类精神的自由与完善,这与斯达尔夫人的文学观以及二战之后萨特的“介入”理论并无二致。宗教和神学不断为文学叙述提供着不同的世界观和丰富而细腻的生命体验,同时,20世纪的神学和哲学解释学又为文学文本的分析提供了方法论来源,这不但使哲学与文学,而且亦使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新文化史”写作与文学叙述渐次走向了融合。

  • 标签: 近代西方文学 形式主义 文学性 介入 叙述 新文化史
  • 简介:在消费文化风靡的当下,艺术写真以一种时尚进入消费的时尚行列中。艺术写真以妆容修饰和摄影技术把美丽定格,使个体真切体验仪式性地存在和幻影般地平等,但这种进入大众消费领域的“艺术”又实现了新一重的人格复魅,把身体修饰的意念和自我欣赏的热情推向了一个高点。这种集祛魅与复魅于一体的消费方式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悖论。

  • 标签: 消费文化 身体美学 祛魅 复魅 文化悖论
  • 简介:《三国志演义》小说中的许攸,先是袁绍的谋臣,后为曹操的策士。在官渡之战中,许攸为曹操立下了汗马功劳,建树了不朽奇功。然而,此人在作品中的命运并不佳。第三十三回,他便辞谢了人世,告别了读者。究其缘由,当是其自身的性格缺陷及作者的创作意图在起作用。小说以此人不仅映衬了曹操的知人善任、奸诈多疑,且再次奏响了人格修养中的忠义之曲。这便是许攸形象的文化意蕴。

  • 标签: 许攸 谋臣策士 智慧 忠义 文化意蕴
  • 简介:凤凰有一间不大的会议室,会议室的墙上挂满了各个栏目节目主持人的照片,极具个性的写真照片,把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展现在面前,让人觉得这是个充满活力个性和激情的团队。这就是和文化下的凤凰——众多传媒人理想的精神家园。

  • 标签: 凤凰电视台 文化 节目主持人 精神家园 会议室 传媒人
  • 简介:从某种程度上说,过去的三十多年见证了文学理论盛极而衰的发展历程。在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生态批评之后会出现什么重要理论?何种理论将在21世纪异军突起?面对这些问题,本文试图建构一种文化记忆批评理论。文化记忆理论因其跨学科和跨文化特性现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文学研究中。哈布瓦赫、诺拉、扬和阿莱德·阿斯曼、埃尔等人的记忆理论与文学批评的关系非常密切,因为文学书写和文化记忆都是对过去经验的重构。进入21世纪,各种重大历史事件如"犹太人大屠杀"、"南京大屠杀"、冷战、越战、"9·11"恐怖袭击等都要求我们回顾这些惨痛经验并重构文化记忆。对于书写这类历史题材的文学文本,文化记忆批评可以发挥新颖而有效的阐释效力。

  • 标签: 文化记忆批评 文学理论 21世纪
  • 简介:蔡熙研究员的《"多彩贵州"的文化蕴含研究》一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多彩贵州"的文化内涵,内容丰富,论述细致深入,时空跨度大,但结构清晰,古今源流脉络分明,极富地方文化特色,是一部力度与深度兼具的学术专著,同时字里行间洋溢着丰富的感情色彩,流露出著者对贵州文化的深厚感情。

  • 标签: 《“多彩贵州”的文化蕴含研究》 新创获 地方文化
  • 简介:若说中国在某一些方面对法国文化产生过决定性的影响,恐怕有些言过其实。众所周知,两个国家属于东西截然不同的文明。与西欧和美国不同,中国历来无意渡海远征异国。15世纪,郑和虽下西洋,曾抵达东非海岸,但并非要去教化其他民族。

  • 标签: 中国 法国 文化通汇录 文化交流 耶稣会 传教士
  • 简介:众所周知,随着旅游业的兴旺,这几年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了一股古镇文化热现象。但作为这样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文化批评的缺失依然让人遗憾。论文试着从理论上分析古镇文化兴起热的深层原因,以及古镇文化对于现代人所具有的重要的文化意义,从而在展现现代人的情感困境的同时,展现他们的自我救赎形式;

  • 标签: 怀旧 古镇文化 表意系统
  • 简介:《子夜》通过众多不同的人物形象深刻表现了:一、传统的历史性溃散;二、人性的现代堕落和蜕变;三、个人命运的无情改变;四、社会生活秩序的现代调整;五、没有答案的未来,它们共同构成《子夜》丰富多样的艺术世界,审美地显现了现代中国社会与文化的转折性变化。对《子夜》多重文化主题的理解是对《子夜》的基础性理解。

  • 标签: 《子夜》 多重文化主题
  • 简介:"人是万物的尺度",一项公共决策的文明程度与进步意义若何,最终还是由群众来评价。全国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向公众开放,无疑是兔年春节后政府给公众派发的新年"大红包",这个红包到底有多少分量,让我们共同分析。

  • 标签: 文化馆 红包 文明进步 人是万物的尺度 进步意义 文明程度
  • 简介:萨拉马戈的长篇小说可以被视为一篇"政治寓言".在这部作品中,作家异想天开地让伊比利亚半岛脱离欧洲大陆,浮向南非与中美洲之间靠近拉丁美洲的大西洋中的某一点,其象征意义不仅体现了"中心"与"边缘"的两元对立,而且显现了萨拉马戈文化情结中的后殖民意识.

  • 标签: 萨拉马戈 《石筏》 “中心”与“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