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0 个结果
  • 简介:在世纪之交,中国女性写作曾经像冲向最高处的过山车,以大胆的言说引发连续的欢呼和质疑。然而,张扬的话语狂欢过后,它勾勒出的抛物线开始迅速下滑。过渡意味着尚未完成。主人公被搁置在精神上的空白地带,此刻,命运将她们从背景中凸显出来:宇宙浩瀚无垠,她们却只能独自前行。

  • 标签: 女性写作 过渡 精神空白
  • 简介:民国时期的《印度艳记》记录了作者对印度社会的观察,也大量参考了英国作家费纳摩尔(JohnFinnemore)的《印度一瞥》及《印度家庭生活》的内容,并与二者形成鲜明的互文关系。《印度艳记》在所记述内容上虽然与后者大同小异,但在对印度的态度上却多有不同。其对印度的态度是复杂矛盾的,表现出在西方现代文明与东方传统文化之间的艰难抉择和矛盾的立场,在当时的中国是具有普遍的。

  • 标签: 印度游记 《印度艳异记》 民国时期
  • 简介:《婴宁》是《聊斋志异》中的经典名篇,历来研究者对它有着超乎寻常的解读热情,魅力非凡。但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故事内涵仍未阐释到位,尚可再论。蒲松龄在小说中两次用到"黠"字:一处是婴宁用以形容丫鬟小荣"是亦狐,最黠";另一处是作者用以点评婴宁"其黠孰甚焉",足见此字甚得蒲氏之心。以本文之见,最黠者并非小荣、婴宁等美狐,而是作家本人!蒲松龄小说创作上的灵心慧性,在《婴宁》篇中施展得酣畅淋漓。

  • 标签: 《婴宁》 《聊斋志异》 小说创作 经典名篇 研究成果 蒲松龄
  • 简介:《三笔谈》是清代许元仲所著的一部笔记小说,深受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的影响。它是一个久历官场、由师爷而至宫的能吏所记载的奇闻掌故。全书共有81篇,依据题材内容,将故事类型分为五类,同时与《阅微草堂笔记》进行比较。本书对于研究清代宫僚制度、经济状况、社会生活及西南地区的风俗民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笔记小说 故事类型 思想意义
  • 简介:本文拟从媒介的角度考察意义重大的欧洲近代早期,探究当时媒介的并存及其对“者”知识的传播,尤其是新出现的印刷媒介所起的作用。15世纪印刷术的兴起促成了当时的媒介转换,而在这一新旧媒介交替、并存的时期,新世界的形象被多种媒介共同建构和传播,其中,新兴的印刷媒介地位渐趋重要。统·化、标准化的印刷媒介在向公众传达有关新世界这一“者”的知识时,往往包含有特定的视角和立场,本文将着重探讨印刷媒介的建构机制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

  • 标签: 欧洲近代早期 媒介 “异者”建构 欧洲中心主义
  • 简介:崇左建市以来,全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始终坚持特色立城、特色建城、特色兴城的理念,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做好“两篇大文章”、打好“四大攻坚战”的战略任务,大力发扬“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实干精神,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良好作风和“钉钉子”的精神状态,加快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山水园林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 标签: 崇左市 城镇化建设 城乡一体化发展 精神状态 建设系统 城市建设
  • 简介:中国传统文艺理论"道器"之喻引申意义表现了动画运动规律理论与实践的复杂关系,二者互相联系、影响,同样重要。动画《三个和尚》运动规律赋予影片艺术表现力,运动规律的实践意义在于娱乐观众、丰富动画艺术表现、提升表演叙事等。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这对于古代中国文艺思想转化为今天的动漫艺术实践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动作 “道”和“器” 运动规律 动作设计
  • 简介:<正>克雷洛夫一生写了二百零五篇寓言。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寓意深刻,反映了作家丰富的生活知识和深刻的民主思想。他站在现实主义的立场上,在作品里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人生的坎坷,诉说了普通人的疾苦,也嘲讽了专制统治者的凶残。由于他的寓言风格的独创和描绘生活的真实,又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达到寓言创作的新高峰,所以别林斯基评论说:“克雷洛夫创造了俄罗斯的寓言。”

  • 标签: 克雷洛夫 寓言作家 现实主义 民族特色 民主思想 作品
  • 简介:中国古代地方官制根据政区的划分而设置,而政区划分又依据山川形势的画野州思想。《汉书·地理志》载:“昔在黄帝……方制万里,画野州,得百里之国万区。是故《易》称,‘先王建万国,亲诸侯’,《书》云‘协和万国’,此之谓也。尧遭洪水,怀山襄陵,天下绝,为十二州,使禹治之。水土既平,更制九州,列五服,任土作贡。”就制度言,至春秋以后郡、县的出现才是我国行政区划的肇端,但早在三代,特别是西周分封时代内服官与外服官制度,已是后世中央职官与地方职官的先期形杰。

  • 标签: 政区 《汉书·地理志》 诸侯 九州 黄帝 职官制度
  • 简介:鲁迅在作品《野草》中,多处运用丰富的色彩搭配意象来表达独特的生命情怀和人生感受,在《好的故事》中,鲁迅以和谐的色彩配合营造了神往中的美的意境,而在《死火》中则以冲突的对比色彩形成奇诡的景来表达痛苦、激越的现实生命感受,对比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色彩搭配意象,能更真切地理解鲁迅的精神世界和生命哲学。

  • 标签: 《野草》 色彩搭配 意象
  • 简介: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专门吟咏幼女(含少女)的诗作数量不多,但这类诗作大都写得富有诗趣,颇具特色。西晋著名诗人左思的《娇女诗》可谓中国古代最早写少女情态的妙诗。此诗极尽铺陈之能事,着力描绘诗人的两个

  • 标签: 《幼女词》 施肩吾 毛铉 诗歌 表现手法 童心
  • 简介:英国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A.S.拜厄特以其小说文本的互文、指涉和复杂而著称,其中的历史小说已明显具有"编史元小说"的特征。"太阳—影子二法"是她运用后现代隐喻模式,融入神话和历史元素建构其小说性别主题的一种叙事手法。对"父亲—女儿"、"丈夫—妻子"和"女性—男性"三种"太阳—影子二法"模式所做的系统分析揭示了拜厄特颠覆"阳性太阳"、重构"阴性太阳"及两二元对立主题的艺术特征。

  • 标签: 拜厄特 太阳—影子二分法 阳性太阳 阴性太阳 隐喻
  • 简介:"当代"常常与"现代"交替使用,容易引起理解上的困惑。近年,当代批评倾向于替代现代或后代现,甚至形成了当代诗学。安德生认为,当代概念既指审视作者生活时代语境中作者创作的各方面特征,又指让读者意识到作品与当前知性关注的相关。但是这个定义没有涵盖当代的丰富意义。本文探讨近年英美文学批评中提到的当代概念,发现当代至少包含我们时代、当代共存、生命存在和超越现代等方面的涵义。

  • 标签: 当代性 现代性 共存
  • 简介:自古以来,先贤、名贤之于文化的发展就备受世人瞩目,也受到了普遍的敬重,《礼记》中有谓:"祀先贤于西学,所以教诸侯之德也。"《周礼·春官·大司乐》亦有云:"凡有道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于瞽宗。"所谓"瞽宗"者,古之学校也,《礼记》所谓"西学"者是也。西周天子设立大学,其学有五:南为成均、北为上庠、东为东序、西为瞽宗,中为辟雍。道德标杆的楷范作用,自然受到历代统治者和教育者的高度重视。东汉末年,"孔融为北海相,郡人甄士然、临孝存知名早卒,融恨不及之,乃命配食县社。其余虽一介之善,莫不加礼焉"(范晔

  • 标签: 瞽宗 沧浪亭 虎丘 配食 大司乐 辟雍
  • 简介:意象主义是20世纪初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流派,其艺术技巧源起于中国古代,尤其是唐朝的诗歌。认知语言学家认为事物之间的相关和相似是人类认知的重要内容,同时又是人类认知的重要方式。研究意象之间的相关和相似,有助于深刻理解意象主义作品的艺术特色,拓展意象主义作品的艺术欣赏视角。

  • 标签: 意象 相关性 相似性
  • 简介:大致情况可以这样概括一下:玛雅的狗快要死了,她打算离开已经相处了5年的男友。总体而言,让她最感到伤心的是那条狗。“上帝,这太可怕了。”罗德说。罗德是玛雅的男友。“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承受这个打击。我们真的对此毫无办法了吗?”罗德这是在说那条快要死的狗,因为他此时还不知道玛雅已心生去意。但是,假使他知道了,也很可能说出一模一样的话来。于是,玛雅就会说,是的,已经毫无办法了。

  • 标签: 罗德 我不知道 蒙德 麦哲伦 达斯 瑟夫
  • 简介:与经典叙事学单一的结构主义范式形成鲜明的对照,后经典叙事学并不是一元的理论流派,而是繁杂的“批评画框”,是女性主义叙事学、认知叙事学、修辞叙事学、跨媒介叙事学、历史文化叙事学等诸多新叙事理论的“杂合”。在当前中外大量关于经典叙事学与后经典叙事学之间关系的研究中,对复数的后经典叙事学各个分支之间关系的探讨无疑是一个盲点。本文以后经典叙事学的两个重要分支——认知叙事学和修辞叙事学为例,在考辨“读者”、“语境”以及“不可靠叙述”等争议概念的基础上,着力探讨了不同派别的后经典叙事学之间的排他和互补

  • 标签: 后经典叙事学 复数性 排他性 互补性
  • 简介:《怀念狼》在创作思路与文本风格上同作者以往的作品大不相同.这部小说的新意,最鲜明地表现在对非现实的、"虚"意因素的充满幻想和夸张的、恣肆任情的表达上.但魔幻却是《怀念狼》最显眼的文本特征,是它的创新和探索性的主要表现.在对魔幻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它与魔幻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的差异与相似之处,进而深入触及文化的差异性和作者创作个性的话题,并借此唤起某些思考和启发.

  • 标签: 《怀念狼》魔幻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
  • 简介:现代的理念──哈贝马斯论现代的哲学话语刘锋本世纪中叶以来,在西方围绕后现代主义的论争已经发展为最引人注目的文化景观,后现代主义的修辞策略广泛地渗透到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从而导致深刻而普遍的文化认同危机。在这一迭变过程中,诸多传统的意义资...

  • 标签: 现代性批判 哈贝马斯 海德格尔 德里达 主体性原则 文学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