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多年以前,当人们讨论起21世纪的汽车时,无一例外地为它们配置了如火箭或者宇宙飞船男B样的外壳,以及原子能、太阳能之类强大与便捷的动力。现如今,天马行空、随心所欲已不再是不切实际的代名词,2010北京车展上的概念车,如一场视觉的盛宴,把多年前人们对汽车的幻想一一实现。

  • 标签: 北京车展 概念车 视觉 21世纪 宇宙飞船 原子能
  • 简介:现在流行的关于雅各布森与“文学性”概念的说法存在许多可疑之处,该概念现在的重要价值与地位也使人们忽视了对其起源的探究。通过细读原始文本不难发现,“文学性”并非雅各布森刻意提出的一个概念,也并未为俄国形式主义者广泛接受,其与“陌生化”的关系同样系后人建构。我们当下对“文学性”的使用更多的是源自20世纪30年代汉语中的使用,以及在新时期引入西方文论时的选择性误读。

  • 标签: 文学性 雅各布森 概念起源
  • 简介: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诗人勃朗宁以文字为生,却将音乐放在高于文字等表意手段的位置。本文从今人的角度回视他的这个偏向,勾勒其中的哲思成分,以期对学界现有的论述做一点补充。

  • 标签: 勃朗宁 音乐 意义
  • 简介: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的一种重要的当代美国小说创作形式。在人物概念和人物刻画上,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现代主义小说和后现代主义实验小说既有明显不同之处,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到现代主义小说,再到后现代主义实验小说,然后再到新现实主义小说,小说人物概念历经"人"、"人格"、"人影"和大写的"入"的转变。在人物概念看似回归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人物概念的过程中,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实现了超越,主要表现为新现实主义小说兼收并蓄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现代主义小说和后现代主义实验小说的人物刻画手段,塑造了兼具内在和外在特征、富于立体感的小说人物,凸显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小说的创作走向。

  • 标签: 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 人物概念 人物刻画
  • 简介:列维纳斯发现了'无限的他者',德里达说:'列维纳斯的思想能够使我们发抖.'虽然他对这让人发抖的理论做了某种程度的解构,但其整体震撼力仍不减当初.在全球化日甚一日的今天,对于其中所隐含的同一和霸权它仍是一枚重磅炸弹.至少,我认为,现代性对话理论终将被它从基础上颠覆:对话的基础将不是'心同理同',不是'交往理性',因而对话也就不应是为了'共识'、'沟通'、'一致性',而是'面对面',让他者仍然是他者,差异仍然保持其差异.

  • 标签: 列维纳斯 胡塞尔 无限的他者 外在性 面对面 欲望
  • 简介:我们为何惯于诉诸民族标签与地理坐标(如“爱尔兰最佳当代诗人之一”“一位美国五十年代的诗人”“1927年生于西班牙卡迪斯”等)来讨论诗人之作品?面对以地缘政治分析来把握当代诗歌的潮流,本文以此为基础,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探讨作为艺术形式存在的诗歌与民族想象之间难以调和、甚至是相互对立的关系。作者的讨论围绕75位以英语为母语的诗人对民族归属等问题所做出的回应展开。文中涉及的访谈均为本文作者及其同事以《解读伟大创作——以诗为例》为题,于2013—2015年间在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的资助下共同采集完成。以此为基础,本文还以当代主体对民族身份的认同这一历史使命问题为着眼点,将访谈中的部分选段作了情境化处理,从而使整篇论文上升到前沿社会学研究所关注的层面(布鲁贝克、卡萨诺瓦和马莱舍维奇等学者均聚焦过这一问题)。正是诗歌语言本身的找寻性为本文研究提供了一枚试金石,继而引发了作者“更从何处觅诗源?”的探问。

  • 标签: 诗歌 归属感 召唤 特质
  • 简介:针对女人在父权制下主体地位的丧失以及女人系谱在父权制下缺席的现象,伊丽格瑞以批评弗洛伊德有关女性性欲的两种有限模式为发端,提出了"双唇"的意象来对女人性欲形态进行肯定的建构,以展现女人系谱的缺失来呼唤女性话语的实践,以此走向女人自我发现与自我实现之途.这是在象征秩序领域的一种乌托邦式的美好的呼吁和探索.

  • 标签: 露茜·伊丽格瑞 法国 女性主义 自我发现 心理学 性欲
  • 简介:教会大学由于其西方文化背景,更容易接受新文学,因而纷纷设置了与新文学相关的课程。这吸引了一批较为关注新文学的学生,并培养了许多对新文学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的作家,此外还培养了一些新文学的研究者。在促进新文学的发展方面,与新文学相关的学术演讲也有一定的影响。

  • 标签: 教会大学 新文学课程 演讲
  • 简介:2016年4月23-24日,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国外文学》编辑部、北京大学出版社主办的"2016全国高校英国文学研究方法与课程教学高端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来自全国高校150余位教师参加了此次论坛。论坛采取专家讲座与互动交流的形式,邀请了六位国内英国文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担任讲座嘉宾。

  • 标签: 高端论坛 文学研究方法 国外文学 理论视野 北京大学出版社 大学外国语
  • 简介:我国高校外国文学课程建设走国际化道路,尽快与国际一流大学同类课程接轨,这是全球化总趋势和培养国际一流人才的必然要求。为了探讨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办学机制和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推进我国外国文学教学改革进程,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华中师范大学教务处、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外国文学研究》编辑部将联合举办“外国文学课程国际化全国学术研讨会”,诚邀国内外专家学者拨冗与会,会后将选出优秀论文结集出版。

  • 标签: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外国文学教学 全国学术研讨会 课程国际化 《外国文学研究》 合作办学机制
  • 简介:2018年5月19-20日,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国外文学》杂志社和北京大学出版社联合举办的"2018全国高校英国文学研究方法与课程教学高端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来自全国高校百余位专家学者、高校教师参加了此次论坛。北京大学出版社张黎明总编辑在开幕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表达了对各位专家学者、参会教师的热烈欢迎和诚挚谢意。本次论坛采取专家讲座与互动交流的形式,邀请了六位国内英国文学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担任讲座嘉宾。专家学者理论视野开阔,研究功底深厚。

  • 标签: 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学研究方法 高校教师 外国语学院 课程教学 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