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一、依据标准课程标准:人吸收的营养物质,需要经过循环系统运送到身体的各组织、器官,人体产生的废物也需要通过循环系统排出体外。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 标签: 血液循环系统 教学设计 心脏 输送 课程标准 营养物质
  • 简介:我在浙皖交界的浙西山区生活了二十余年,可谓是熟悉那里的山山水水了。我吃着那里的玉米和红薯长大,饱含着泥土气味。这种气味是颇含野性的,它不知不觉地深深藏在了我的肉体和灵魂中。

  • 标签: 散文 文学 文学作品 当代作品
  • 简介:我们都倾向于相信矮弟姥是不死的。即使在她死去好几年以后,我的朋友都不止一次宣称在村子的某些角落仿佛望见她,但谁都没有再见到她了,连同她的黑镜分身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上篇:秀句1.与语言每个诗人都面对着一座语言的遗址。当然还有参天大树:我们要如此晓得,在李白,或莎士比亚的果实里都饱含着奶白色的浆液:他们安然等待着一次又一次的痛饮。

  • 标签: 莎士比亚 语言 诗人 李白
  • 简介:作为海外汉学界颇负盛名的中国明清文学研究者,韩南早在20世纪80年代,便推出了彰显个人理论基色的“东方微观型”著作《创造李渔》。本文以此为中心,重点探讨了韩南书写体系中“喜剧”概念的功能性所指,以及“创造”李渔所施行的具体策略:文学中“性文本”的模式化提炼,“倒置”作为文学现象认识装置的使用,基于“叙述者”“赞助人”等角色框架的观察和演绎,以及“跨文体”文论观的实践。事实上,积极引入西方理论批评话语并有意择取李渔这一中国文人形象作为书写个案的韩南,正代表了海外汉学界观看东方的典型机制:以特定理论/视角作为切口,方能超越时空/文化隔阂而获得创造性发现,其恰可用韩南受李渔小说启发而关注的“望远镜”及其原理作为行为隐喻。韩南更具前瞻性的是,他已将形象学范畴中的李渔提升至方法论层面,进而作为自己文学研究的镜像加以参照,这使得韩南与李渔呈现出平等互动的对话姿态。

  • 标签: 李渔 韩南 《创造李渔》 微观中国文人 东方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