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历史题材作品应该源于历史,进行艺术再造,而有很多的作品却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混为一谈,本文主要探讨了真实性的问题,另外着重强调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区别。

  • 标签: 历史文学 历史真实 艺术真实
  • 简介:对于当下的军旅小说创作,我认为,作家们还原现实生活场景的能力,也就是写实的能力普遍不强。多数作家把工夫都下在了编织故事上,而对细节的还原,以及场景的描写能力明显不足。这样的故事缺少真实细节的支撐,又不能依托于逼真的生活场景,单薄还让人感觉虚假。有很多作品,故事都不错,视角独特且具有传奇性。

  • 标签: 小说创作 书写 场景 还原 作家
  • 简介:1983年,我第一次骑自行车环行中国踏上了民艺“寻根”之旅,事隔15年后,于1998年再次远驾为“考察56个民族民间艺术中国行”。前后两次民间文化艺术的旅居式考察,与乡民们的朝夕相处,我得以置身、交互并记录他们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感受到民艺就是属于他们的“生活”——既是生命又是生产,是基于种族繁衍生息的自然而又合理的日常。

  • 标签: 模样 映照 民间艺术 文化艺术 衣食住行 自行车
  • 简介:包公,即包拯(公元999年——公元1062年7月3日),字希仁,生于安徽合肥东郊十五里公城乡(今大兴集乡),被民间尊称“包公”,是我国北宋中期比较进步的政治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清官之一,因曾任天章阁特制、龙图阁直学士,故史称“包特制”、“包龙图”,逝世后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主要作品有《包孝肃公奏议》,封爵“东海郡开国侯”。提起包公,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

  • 标签: 中国历史 政治家 特制 龙图
  • 简介:1979年,中国急需摆脱思想和经济的贫困,追上世界快速前进的步伐,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口号在青年中盛行,鼓励个人奋斗成为最激动人心的时代符号。

  • 标签: 能量 历史 故事 史诗 个人奋斗
  • 简介:何其芳写于延安的自传性诗歌充满了矛盾、分裂和自我检讨,这与他追求进步的意愿和解释自己的压力相关,也与抗战初期延安鲁艺同志亲密交往的文化环境和日常性生活检讨会的制度有直接关联,何其芳追求自我成长的内在逻辑与具有鲜明革命指向的延安文化逻辑之间不免微妙的偏离与彼此"错认"。正是超然的抒情方式和"青春情结"使他始终陷于"看风景"的结构中而与周遭世界相疏离,难以突破主体状态,也带来了主体的矛盾和苦恼。

  • 标签: 何其芳 抗战 延安 新诗 自我检讨
  • 简介:小说《奥兰多》中展现了两种时间:心灵时间和物理时间;与两种自我:表层自我与深层自我。伍尔夫透过这两种维度,让奥兰多在心灵的时间畅游,发掘出深层的自我,“倾听生活深处的不断歌吟”,最终用直觉照见了生命的本质。

  • 标签: 奥兰多 时间 自我 直觉
  • 简介:艾蒂安·皮维尔·德·瑟南古(EtiennePivertdeSenancour,1770-1846)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的先驱之一。在他的笔下,同属东方的迦勒底、埃及与印度却与中国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文化他者形象”,前者往往与“神权”或“迷信”相联系,而后者则更像是崇尚“理性道德”的“乌托邦”。文章从“形象学”入手,结合历史背景、作者思想与“社会集体想象物”等因素,分析瑟南古作品中“东方他者形象”的生成过程,揭示其在西方文化“自我反思”与“自我审视”中所起到的例证与反衬作用。

  • 标签: 瑟南古 “东方” “中国” “文化他者” 形象学
  • 简介:《延安日报》2018年11月29日第2版本报讯(高权)近日,由魏建国整理、赵通儒编著的《陕北早期党史资料》一书,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是陕北老同志赵通儒于20世纪50年代撰写的党史资料,主要记述了1924年秋陕北建党到1935年秋党中央到达陕北这一时期的史实,记录了陕北早期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

  • 标签: 党史资料 早期共产党人 奋斗历程 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