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在苏联所遗留下来的文化丰碑中,安娜·阿赫托娃无疑是其中最醒目的一座。她已成为整个20世纪苦难缪斯的象征。她在苦难的一生中,张扬人的尊严、精神独立和个性自由。她的诗,是人性的哀歌.也是“伟大的俄罗斯的象征”,正如洛津斯基所言:“只要俄语存在,阿赫托娃的诗就不会泯灭。

  • 标签: 阿赫玛托娃 苦难 象征 安娜 精神独立 张扬
  • 简介:<正>维修工瓦尔卡·叶夫列莫夫被开除团籍的那天,阿德米拉尔斯克工人新村的条条街道被雨水浇得泥泞不堪。会后,在工厂那间低矮的、被烟熏黑的屋子里只剩下厂团委会书记费佳·乌辛一人。窗外湿润的暮色越来越浓。费佳坐在被压凹了的、弹簧突出的沙发上想心事:原来书记是这么难当,把自己的老朋友开除出共青团真难办。

  • 标签: 服毒自杀 火车票 长时间 求道 窗户 共青团
  • 简介:<正>一托以三分的成绩将就读完了十年级。她穿着时髦的新上衣和绸子喇叭裤在毕业舞会上痛痛快快地翩跹了一番。不久,她就向家长宣布,任何大学都不打算考,她准备备到……贸易系统去工作!“阿利克·济别洛夫答应给我安排工作。他有一个亲叔叔,是贸易界的一个大人物。他可以把我塞进‘成衣部’或‘服饰用品部’,甚至能够把我

  • 标签: 应届毕业生 母亲 帽子 办公室 名字 戏剧改革
  • 简介:<正>《亚街》写完了。库普林怀着布鲁诺赴宗教法庭时坚持真理的心情,写下如下题辞:“我知道,很多人会把这本书当成淫秽的书,然而我仍诚心诚意把它奉献给母亲们和少年们。”库普林的担心被证实了。《亚街》一问世,立刻在俄国批评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尽管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以真

  • 标签: 现实主义文学 宗教法庭 俄国 亚玛街 布鲁诺 作家
  • 简介:今年是苏联俄罗斯女诗人安娜·安德列耶夫娜·阿赫托娃(1889—1966)诞生100周年。为纪念这位著名的女诗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把1989年定为阿赫托娃年。阿赫托娃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并不生疏。本刊曾多次发表过她的诗作,其中包括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安魂曲》。这期我们刊登这篇文学回忆录,也是纪念这位女诗人的一种表示。这篇回忆录不仅写得生动有趣,而且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材料,对于了解当年的历史情况以及女诗人的创作和为人,都很有好处。

  • 标签: 阿赫玛托娃 安德列耶夫 女诗人 左琴科 列宁格勒 俄罗斯人
  • 简介:十几年前,苏联还没有解体时,我购买了两本尤里·克沙的画册,兴致勃勃地认真观赏了很久,阅读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很想找到答案。比如,在现代派画风日益疯狂的时代,为什么克沙极其写实的油画竟会受到苏联上上下下的推崇?又如,苏联绘画一贯强调政治内容,为什么他那些表现日常生活的风俗画会赢得观众的喜爱?为什么他认为自己的历史画《库利科沃原野》是最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等等。

  • 标签: 文艺夫妇 拉克沙 苏联 《库利科沃原野》 伊琳娜
  • 简介:<正>《贝加尔湖》刊于《我们的同时代人》杂志1989年第7期。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散文,读来既象一篇充满抒情意味的游记,又似有感而发,直吐胸臆的时论。文章一开始,即赋予贝加尔湖以神秘的传奇色彩:“已记不得这是听别人说的,还是在我心里酝酿已久,油然而生的想法,每当我涉足贝加尔湖畔,耳边总是一次又一次地迥响着一段朴实无华的

  • 标签: 贝加尔湖 传奇色彩 文章 雅库特人 作者 上帝
  • 简介:<正>我是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一名青年女演员,十分感谢您把伊·克莎的三个短篇小说《填字游戏》、《长满草莓的林中空地》和《离开家乡前的一个小时》(载本刊1986年第2期)介绍到中国来。很多年来我都没有读过如此感人至深的短篇小说了。按照演员的说法,伊·克莎所写的每个段落

  • 标签: 短篇小说 填字游戏 中国儿童 拉克 林中空地 联想
  • 简介:……暴风雨渐趋平息…………水流愈来愈平稳,被摧毁的小船已不能乘坐……自古以来鸟儿就有这样的心性——总有一天要返回自己的窝。……果然乌儿回归自己的噱园,——它们的窝还温暖…………我象这一群群的鸟儿,迟早要返回伊塔卡河绿色的两岸……在那里,青春用朝露、用雨的交响曲将我扑打,——我用大镰刀割过自己的青春,可它象再生草一样依然长啊长啊……在那里,白桦树对我簌簌地作响,它的技条垂在河面上;在那里,我曾伸出孩童的手臂捕捉从云后往外张望的月亮……在那里,小木房的四周向我延伸着落满尘土的道路,有如伸出暮年多皱纹的手,召唤我迈步进屋……应着她这不甚大胆的召唤,有朝一日我会在黎明的寂静时分抵达,找出那早已

  • 标签: 热拉 泉水 白桦树 暴风雨 时分 绿色
  • 简介:勃洛克和安娜·阿赫托娃是俄国现代派诗歌的两位巨匠,前者是俄国象征主义诗歌最杰出的代表,后者则在阿克梅派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他们的创作对俄国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12年春,当阿赫托娃的第一部诗集《黄昏》问世时,勃洛克已是享誉诗坛的大诗人了。阿赫托娃对勃洛克

  • 标签: 勃洛克 阿赫玛托娃 现代派诗歌 俄国象征主义 诗坛 叙事诗
  • 简介:80年代末,苏联专门刊登幻想题材作品的《化学与生命》杂志经常发表一位还不足30岁的文坛新人——维克多·奥列果维奇·佩列文的作品。当时,佩列文在俄国文坛名不见经传,他的作品和才气也仅仅为喜爱幻想小说的读者赏识和接受。1991

  • 标签: 佩列文 文坛 中篇小说 幻想小说 作品 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