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普希金对哀歌体裁情有独钟,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哀歌,《哀歌》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普希金突破了这一古老抒情诗传统的情感与样式局囿,极大地丰富了这一体裁的内容与表现手段。论文从音韵、语词、修辞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诗的特点及独特的艺术魅力。将心理诗与哲理诗的特质熔于一炉的《哀歌》虽短,却充满曲折复杂的情感特征。“哀歌”不哀,体现了阳光诗人普希金一以贯之的对真善美、和谐的不懈追求。

  • 标签: 普希金 哀歌 音韵 语词 修辞
  • 简介:人们之间的相互称呼是最常见的维系人际关系的必要方式,是言语交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说话人往往通过使用称呼向受话人发出信息,对自己和受话人定位,而受话人从对自己的称呼中了解说话人的意图和目的,从而做好交际的准备。近年来,称呼问题已经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许多有关称呼现象研究的成果不断涌现,研究的角度也从句法层次逐渐过渡到语用层次。而语用学研究的是某一个语句在一个具体场合发挥何种功能,即如何使用语言的学问,语用学中的中心话题是言语行为理论。根据Остин的观点,人类交际的最小单位不是词汇或者句子,而是通过词汇和句子完成的行为,人类使用语言的目的不是为说话而说话,而是通过所说的话来达到某种目的,完成某种行为即以言行事,因此,语言不仅仅是描述客观世界的工具,而且是一种言语行为。舍尔在《言语行为理论》一书中也指出,所有的人类言语交际活动都与言语行为有关,言语行为是言语交际的基本单位。实际上,言语行为概念并不神秘,我们日常交际中称呼、问候等都是言语行为,这一点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俄罗斯著名学者Формановская认为称呼不仅反映与受话人有关的概念,而且是说话人在一定的言语环境对...

  • 标签: 俄语称呼 称呼语 角度谈
  • 简介:俄国形式主义以词语为突破口的形式主义研究倡导科学、理性精神,彰显“文学”、“陌生化”、“诗学的任务”、“文学系列”等概念及其内涵,这一做法直接导致这一流派对文学独立、自律的关注,同时赋予文学研究以自足地位,在将文学从文化、政治、社会等的附庸中解放出来的同时挺立了文学研究的独立

  • 标签: 俄国形式主义 “诗学的任务” 文学独立性
  • 简介:果戈理的小说创作经历了从乌克兰“乡村夜话”到俄罗斯“都市神话”的重要转变。这种转变不仅显示了他本人生活轨迹的变化,也表现了资本主义文明在俄罗斯乡村与城市急徐悬殊的发展过程,暗示或明示出了俄罗斯国家在现代进程中的欠发达。最后,果戈理在基督教的救赎中找到了对俄国现代问题的解决途经。本文将通过对果戈理主要小说的梳理,追踪其创作的上述特质。

  • 标签: 果戈理 现代性叙事 乡村 城市 救赎
  • 简介:苏联的文化符号学与俄国形式主义有着极深的渊源,都有共同的语言观和符号学观,谈及文化符号学就不可能不提及俄国形式主义,而俄国形式主义的迅速湮灭可谓耐人寻味、发人深省,所以,对于“形式”之殇的反思和总结会对文化符号学的开放发展产生积极意义,有助于中国文化符号学发展的稳定、开拓、创新和流长。

  • 标签: 俄国形式主义 形式 文化符号学 开放性
  • 简介:随着国际化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展开,文化翻译的作用得以显现,译者的主体性得到一定的认同,主体间的“对话”成为翻译审美的重要属性。本文通过对话理论及审美判断分析了文化翻译中主体间多重“间”的特征,特别提出文化间对文化传播的影响和意义。同时,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因审美偏差而导致的文化误读与主体性审美局限的关系,旨在促进不同文化间的平等交流。

  • 标签: 巴赫金 对话理论 文化翻译 间性 主体性 主观性
  • 简介:“对话”是巴赫金理论的一个核心术语,其理论意义并不局限于小说,在很多戏剧作品中也有体现。本文以2011年度普利策戏剧奖获奖剧目《克莱伯恩公园》为例,对其中所包含的剧本、时空、角色三个层面的“对话”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该剧所表现的当下美国种族问题的真相。

  • 标签: 对话性 剧本 时空 角色 种族主义
  • 简介: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与弗隆斯基的母马佛洛佛洛在多个方面相似。这其实反映了托尔斯泰宗教观的转变:他从一个彻底的异教徒转变成为一个所谓的“基督徒”,但他却始终未能洞悉基督教中灵与肉神圣合一的奥秘。

  • 标签: 安娜 合一 相似性 动物性 象征 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