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果戈理的小说创作经历了从乌克兰“乡村夜话”到俄罗斯“都市神话”的重要转变。这种转变不仅显示了他本人生活轨迹的变化,也表现了资本主义文明在俄罗斯乡村与城市急徐悬殊的发展过程,暗示或明示出了俄罗斯国家在现代进程中的欠发达。最后,果戈理在基督教的救赎中找到了对俄国现代问题的解决途经。本文将通过对果戈理主要小说的梳理,追踪其创作的上述特质。

  • 标签: 果戈理 现代性叙事 乡村 城市 救赎
  • 简介:俄罗斯的后现代主义陆肇明编译编译者按:中国的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后现代主义的一种“故意误读”。亚历山大·格尼斯在俄罗斯《外国文学》杂志1994年第10期发表的《三角(先锋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一文,则论述了俄罗斯的后现代主义。作者通过大...

  • 标签: 西方后现代主义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先锋主义 后现代派 小说 苏联文学
  • 简介:戛戛(1933-)身穿黑色羽绒短大衣,头戴黑色鸭舌帽,拎着黑色大画夹,背着黑色大皮包,在伊拉陪同下出现在我家门口。他脸上白皮肤透着粉红,银白的头发,银白的胡须,满脸微笑。他那庞大的身躯勉强从我家的过道中挤到客厅门口。到了门口,突然站住了。“你们瞧!”他惊叫了一声,两?..

  • 标签: 散文 人物题材 画家 俄罗斯
  • 简介:<正>在近些年来苏联“开禁”的作家中,安德列·普拉东诺夫(1899—1951)占有一席特殊的位置。普拉东诺夫的许多重要作品在当年不能发表,其原因是复杂的。一方面,当时以“拉普”为代表的左倾文艺思潮不允许他的这种独树一帜的思想风格的存在。另方面,他的一些作品中确实存在有无政府主

  • 标签: 艺术风格 艺术世界 共产主义 艺术思维 无产阶级文化派 假定性
  • 简介:俄罗斯宇宙论既被视为俄罗斯文化的“黄金资源”和20世纪末俄罗斯理念的基础,也是当今俄罗斯生态世界观的重要思想根源。它是全球历史转变的现象,也是俄罗斯理性在思考未来时的独特突破,其潜能在于从历史的危机中制定整个人类和俄罗斯未来出路的方案。俄罗斯宇宙论和生态世界观具有两个重要使命:理解人在整个环境、包括生态环境中的位置;寻找“人类在21世纪生存的绝对律令”的答案的精神道德和科学理论基础。作为俄罗斯文化的产物和俄罗斯文明的精神反映,它们呈现出两个共同特征:责任意识与超越精神。

  • 标签: 俄罗斯宇宙论 生态世界观 智慧圈 俄罗斯理念
  • 简介:“装饰风格”一词在俄语语文学界一直被视为具有消极意义的词语,常常与“粉饰”、“华丽辞藻”等词语同义而视,具有这种风格的散文则被视为“好闲扯的散文”或“缺乏深刻内涵、只注重形式上曲折迂回的散文”。我们认为,艺术散文中装饰风格是形象地表现事物和思想的特殊的艺术手段;它具有独特的构建功能;它是一种诗的艺术。

  • 标签: 装饰风格 布尔加科夫 俄罗斯文学 小说 消极意义 艺术手段
  • 简介:四年前,即1999年,当俄罗斯人民乃至全世界热爱俄罗斯文学的人们怀着欣喜的心情隆重纪念伟大诗人普希金诞辰200周年的时候,有两行诗句特别打动人们的心弦,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

  • 标签: 丘特切夫 俄罗斯 诗歌 艺术风格
  • 简介:<正>米·布尔加科夫(1890—1940)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苏联作家,他的作品在苏联开禁以来不仅得到国内的广泛赞誉,而且也陆续介绍到中国来。如《大师和玛格丽特》、《狗心》、《白卫军》(待出版)等。值此布尔加科夫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我们再向大家介绍一篇他的重要作品《不祥之蛋》。尽管这是作家的早期的中篇小说(1924年作),但是它几乎反映了作家所有的重要创作思想风格。这里,我们简单地分析一下布尔加科夫创作的思想风格,并谈谈对该篇的一点理解。当年,布尔加科夫曾兴冲冲地跑到好友叶尔马林斯基家,念给他这样一段评论:“广大读者喜爱他,而高高在上的批评家们却对他保持着傲慢的沉默……他的

  • 标签: 布尔加科夫 玛格丽特 创作思想 作家 世界影响 中篇小说
  • 简介:是应该向读者公开秘密的时候了,这不是我——安德烈·彼托夫——在写这篇文章,是当我喝着咖啡、读着《星火》杂志的时候,厨房里的小录音机录下了我的话,从而形成了下面的文字。即使这篇文章是我亲手写的,也不能说明其中包含多少我自身的成份……

  • 标签: 内心独白 后现代小说 自身 文章 读者 文字
  • 简介:俄国文学在《伊戈尔远征记》的辉煌之后蛰伏了500年,从彼得一世起开始对西欧文学进行模仿和追赶,到了普希金时代开始表现出独立的意识,到了30年代完成了自立的蜕变,其标志就是普希金与司汤达在相近的时间各自独立地完成了本国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想探索并创作出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

  • 标签: 俄国文学 普希金 现实主义 自立
  • 简介:俄国形式主义以词语为突破口的形式主义研究倡导科学、理性精神,彰显“文学”、“陌生化”、“诗学的任务”、“文学系列”等概念及其内涵,这一做法直接导致这一流派对文学独立、自律的关注,同时赋予文学研究以自足地位,在将文学从文化、政治、社会等的附庸中解放出来的同时挺立了文学研究的独立

  • 标签: 俄国形式主义 “诗学的任务” 文学独立性
  • 简介:苏联的文化符号学与俄国形式主义有着极深的渊源,都有共同的语言观和符号学观,谈及文化符号学就不可能不提及俄国形式主义,而俄国形式主义的迅速湮灭可谓耐人寻味、发人深省,所以,对于“形式”之殇的反思和总结会对文化符号学的开放发展产生积极意义,有助于中国文化符号学发展的稳定、开拓、创新和流长。

  • 标签: 俄国形式主义 形式 文化符号学 开放性
  • 简介:随着国际化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展开,文化翻译的作用得以显现,译者的主体性得到一定的认同,主体间的“对话”成为翻译审美的重要属性。本文通过对话理论及审美判断分析了文化翻译中主体间多重“间”的特征,特别提出文化间对文化传播的影响和意义。同时,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审美偏差而导致的文化误读与主体性审美局限的关系,旨在促进不同文化间的平等交流。

  • 标签: 巴赫金 对话理论 文化翻译 间性 主体性 主观性
  • 简介:“对话”是巴赫金理论的一个核心术语,其理论意义并不局限于小说,在很多戏剧作品中也有体现。本文以2011年度普利策戏剧奖获奖剧目《克莱伯恩公园》为例,对其中所包含的剧本、时空、角色三个层面的“对话”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该剧所表现的当下美国种族问题的真相。

  • 标签: 对话性 剧本 时空 角色 种族主义
  • 简介: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与弗隆斯基的母马佛洛佛洛在多个方面相似。这其实反映了托尔斯泰宗教观的转变:他从一个彻底的异教徒转变成为一个所谓的“基督徒”,但他却始终未能洞悉基督教中灵与肉神圣合一的奥秘。

  • 标签: 安娜 合一 相似性 动物性 象征 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