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对比原著,电影《狼图腾》可谓是跨文化制作一个不很成功的案例。影片在改编方面存在着"橘逾淮为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主题表达偏离,角色演绎错位;叙事结构变异。就整体风格而言,相对于《狼图腾》原著的浪漫激情而又悲壮伤感,电影变得消极压抑而又阴郁悲凉。深究原委,这些"病灶"都是因为跨文化主创团队对"狼崇拜"文化缺乏刻骨铭心的人生体验,缺乏细致入微的研究,由此造成的"文化贫血"所致。

  • 标签: 《狼图腾》 跨文化制作 问题
  • 简介:"样板戏"的意识形态研究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即"文革"时期和新时期。其中,"文革"时期的"样板戏"意识形态研究主要集中于阶级斗争方面,其方法存在简单化、机械性与庸俗化、政教化与工具化等问题。新时期以来的"样板戏"意识形态研究主要集中于"样板戏"意识形态的特征、功能、与政治的互动关系,以及意识形态化的后果等方面。与"文革"时期的研究相比,新时期以来的"样板戏"研究立场开始从政治走向学术,其视野则从封闭走向开放。

  • 标签: 意识形态 样板戏 研究述评
  • 简介:萨满视觉艺术是运用视觉造型艺术物化载体形式再现萨满信仰文化的观念意识。萨满艺术表现过程中常常借用某些具体的物象来暗示某些特征上相似或联系的观念,使物象和观念、想象和事物融为一体。本文根据心理学理论,以萨满信仰文化中对神灵崇拜心理的感知体验为切入点,以萨满艺术创作过程中的直觉、情感和想象所反映的"无意识"心理为研究依据,分析探究萨满艺术实践中的心理体验及其文化象征意义。

  • 标签: 直觉 想象 情感 萨满 艺术 无意识
  • 简介:《道德镜鉴:中国叙述性图画与儒家意识形态》参照文学观照绘画史,不仅完整勾勒出中国古代文学与叙述性图像的关系史,而且对当前"文学与图像关系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启发。研究表明,无论图像媒介怎样丰富、绘图技巧如何演进,作为对文学的"图说",图像基本的文学功能是图像修辞、图像阐释以及图像表彰。图像的文学功能,也就成为了文学与图像关系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 标签: 图像 文学功能 修辞 阐释 表彰
  • 简介:林风眠运用绘画中的形制与构图、绘画题材和绘画技法,对传统中国画进行了反复的探索和创造,对如何“调谐东西艺术”做了较全面、深入的研究与探索,造就了他独特的东西方审美意识的调谐美画面。

  • 标签: 林风眠 构图 题材 线条 色彩 调谐
  • 简介:近年来,抗日题材的电视电影作品数量颇丰,不少作品取得了不容忽视的艺术成就,《诡计1940》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该片去意识形态的主题表达、去英雄化的人物塑造和类型化的悬念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抗日题材影片艺术创作上的全新突破。

  • 标签: 《诡计1940》 抗日题材影片 意识形态 去英雄化 类型化
  • 简介:与刘易斯·芒福德在《历史名城》(TheCityinHistory)中,始终偏爱低清晰度的、结构松散的城市类似。在本期的“独立空间”项目中,松散的城市之声也是连接着不同空间结构的、低清晰度的暗语。在上期组织“故乡缺口”的主题时,我们希望以一种比较;令硬、具有强迫感的视角,将那些分散在不同城市和头脑中空间的“独立性”强化出来,作为一种异质性的存在与其所在的城市产生着“对抗”——用不被大众所认可的艺术方式切开故乡慵懒文化的伤口。而随着专题的推进,这些非中心城市“散漫”的生长轨迹,还是将那种一厢情愿式的强硬姿态,带回到“松散”和“低清晰度”的概念中来。

  • 标签: 空间结构 中心城市 清晰度 有意识 态度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