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8 个结果
  • 简介:这个关于纽约新近(或者说新近世界知名)绘画的涵盖十一位艺术家的调查展.其策展宣言用这样令人疑惑的理念开头:“尽管全球化让我们注意到了欧洲和美国之外的艺术生产……大都市的艺术能量仍在辐射。”难道这家机构的策展人的责任不是发掘最高品质的艺术并为其带来关注,无论它来自何方:或是在那些意料之中的地方搜寻被忽视的角落?

  • 标签: 绘画 纽约 艺术欣赏 艺术创作
  • 简介:绘画的完美不是细节的准确再现,而是心性感觉是否到位,真实创作的过程是寻找自我的过程,更是寻找我与“真实世界”的某种联系。

  • 标签: 绘画 感言 寻找自我
  • 简介:一无论具象和抽象,绘画总要表现一定的画意。具象绘画一般表达某种主题或意义即内容抽象绘画虽不一定具有明确的“物象”内容,却必然表现作者的某一种意思——内心审美情感的外化。画意是画家艺术创作的动机所在,是绘画的本质,作品的灵魂。正如诗情需借助音韵、文字得以抒发一样,画意也需借助一定的形式才能得以表达。所谓形式,就绘画而言,就是遵循一定的透视原则,将色彩,点、线、面结构组合成某种形象(具象或抽象),并将其妥帖地布置(构图)在特定的范围之内的一种视觉效果。绘画之所以作为艺术作品,在于这表现形式之是否有“意味”。意味,按汉语释义,也就是意义内涵及情趣、趣味之类。大抵和谐、多样、统一,能引起美感并传达作者意趣者,称有意味;反之,则无。形式是画意的载体,画意和形式是绘画作品的多个不同层面,形式是外层,画意是内核,二者

  • 标签: 中国画 中西绘画 绘画观念 画意 中国画家 表现形式
  • 简介:活泼好动的秋姑娘把翠绿的叶子染成红的、黄的、紫的。你有没有想过把这些五彩斑斓,绚丽夺目的叶子搜集起来,做一幅“叶画”,保留住大自然神奇的赠礼?牛年马上到了,我们就做一幅《牛儿吃草图》吧!

  • 标签: 叶子 画师 自然神 姑娘
  • 简介:作为中国绘画史上最早最杰出的理论家,顾恺之仿佛夜空中一颗璀璨的启明星,他的光辉至今还照耀着中国画坛。他的绘画理论影响着中国绘画美学理论的发展,他最具代表性的'传神论'第一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人物画中的形神关系,这也使后来的学者们在审美和艺术创作中能够更为辩证地去思考。本文从对顾恺之的简要描述入手,介绍他的主要绘画理论和成就,最后分析他的绘画思想理论对中国绘画美学的一些影响。

  • 标签: 顾恺之 绘画理论 影响
  • 简介:如何看待"抽象"抽象一词原是外来语.它有着"抽去"与"吸取"两层意思.在英语中作为形容词,是指脱离物质的、不具体的意思.用作动词,解为取其本质或提取精华.如用于绘画创作,则可分为两类:一是指画家用纯粹的点、线、面图形造出的画面、可以视为抽象的图形;二是指画家用描摹逼真但却违反常人视觉规则的组合构成的画面,也可以归属为抽象画范畴.

  • 标签: 画家 抽象画 绘画创作 画面 纯粹 图形
  • 简介:晚清艺术在内忧外患的历史时期却呈现一派生机,绘画的大众化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和艺术的规律。晚清出现了表现出近代审美特征的绘画艺术,即与市民文化相应的肯于谐俗和独抒个性的绘画。本文根据晚清中国画坛的发展状况分析了谐俗绘画兴盛的原因。

  • 标签: 民间绘画 谐俗绘画 独抒个性 雅俗合流
  • 简介:当今的中国人对于绘画的欣赏,固然是多元化的,但大多数人还是有其欣赏习惯的。老百姓对于中国的传统绘画,仍然十分喜爱,但也有很多人会问:“齐白石的画为什么那么简单,却那么值钱呢?”对西方古典的写实绘画,也颇为称赞,但是对于现代主义抽象的绘画,却是大惑不解。这样的现象,是欣赏习惯的问题。

  • 标签: 欣赏习惯 印象派绘画 似与不似 中国画家 形似 迁想妙得
  • 简介:饱满的构图,大胆的用色,奔放的线条,可爱的形象,浓郁的民俗气息--画家李付元笔下的画作一如他的家乡云南,艳丽而纯真。

  • 标签: 绘画 歌声 用色 画作 画家
  • 简介:西方的绘画艺术发展到了今天,历经了从古典到现代乃至后现代的各种阶段的探索。世纪末的画坛也充满了反思和向传统回归的呼声。绘画艺术究竟是什么呢?是在画面上表现纯粹的视觉体验,进而反映画家乃至整个社会群体的真实情感呢?还是在样式或形式上无限制地追新求异,以至发展到了一件作品要配上长篇的说明文字才能为大众所接受的玄机呢?新具象表现绘画正是属于前者。尽管今天的世界艺术已进入了无中心、无重点的后现代状况,但新具象表现绘画——这

  • 标签: 具象表现 写实绘画 贾克梅蒂 后现代 绘画艺术 事物对象
  • 简介:一、阳太阳早期究竟有多少绘画阳太阳从1929年考入上海美专西画系到抗日战争期间,可算是阳太阳的早期绘画范畴。这十来年中,中国的西画发展已大抵渐入佳境,随着国家政治和民族战争的展开,西画创作又有新的变革。其时,阳太阳或经历或参与了中国西画运动中由革故鼎新到抗战美术的转变时期,所画的作品定当不少。然而,阳太阳的画作毕竟是经历了战火,逃难及文革中三次抄家的劫难,几乎散失殆尽;发表于当时画刊上的,也因年代久远,

  • 标签: 阳太阳 上海美专 抗战美术 决澜社 抗日战争期间 民族战争
  • 简介:顾恺之是东晋时期的著名的诗赋家、书法家和绘画家。他在艺术创作和艺术理论两方面都有很高的建树,在我国美术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虽然顾恺之在绘画艺术上将中国以线造型的方法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他最主要的贡献却是在绘画艺术理论方面的创新。他的"迁想妙得""以形写神"和"传神写照"等著名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影响深远。

  • 标签: 顾恺之 绘画艺术 迁想妙得 传神写照
  • 简介:草原绘画是中国绘画创作中的重要题材之一,蒙古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组成部分与其地缘草原之间的关系历来被艺术家所关注。新中国成立以来对草原绘画的研究就与内蒙古自治区艺术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内蒙古地区本身就有大批艺术家在从事草

  • 标签: 新时代草原 绘画转型 草原绘画
  • 简介:一形式与观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西方一切艺术流派都消失了。艺术史也不再受到某种内在必然性的驱动,人们感觉不到任何明确的叙事方向,人们也不再争论艺术创作的正确方式和发展方向。

  • 标签: 西方绘画艺术 当代 八十年代 二十世纪 艺术流派 艺术创作
  • 简介:传统观念将绘画定义为:用笔刷将颜料涂抹在画布上的反复动作,一句短语包含了一幅绘画生成的诸多个元素:材料、笔触、动作、过程……而其中的每一个元素自现代主义诞生后就不断地受到各种实验性尝试的挑战,以至于在当代语境里,再谈由绘画的传统性引发的话题都会被看作是绘画何去何从的焦虑。

  • 标签: 绘画艺术 传统观念 艺术欣赏 艺术创作
  • 简介:绘画艺术的形式要素是点、线、面(以黑白或彩色方式存在),如果点、线、面的联系与构成是按恰当的比例与节奏,是按美的法则进行的一那些线条具有恰当的长短,那些黑白、色彩具有恰当的形状、面积、层次一那它就可以构成美的平面,艺术作品就因此具有了形式美。

  • 标签: 绘画艺术 形式美 断想 形式要素 艺术作品 线条
  • 简介:绘画特点的形成对每个从事绘画艺术的人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而绘画艺术特点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磨练和积累的过程,对此我的感受颇深。回顾过去的创作,我感到,我的绘画特点的形成与乡土情结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我对农村,特别是窑洞这种中国传统民居有着深厚的兴趣,常常是自己作品表现的主体。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乡土情结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同时也离不开线的表达,线在画面中是有情感有表情的。在外出写生和平日的创作中我总是要用一些明线和暗线或者是色块互相咬合出的线。其次是在以画笔(扇形笔或平刷)铺底、画形、找关系,然后待画面干后以刀飘色,露出色底及第一遍笔痕(第一遍笔痕是情感传达的最真切印记)。色彩多以反衬的手法去画,如亮底飘以相对重的色,倾向红的底色飘以倾向绿的色彩,形成反衬,加强了画面的实体感,更丰富了画面的表现。待飘刀这一层色干透后,视画面需要局部或全部用刀片刮底,然后再染上需要的色彩。再一种作法是,作底色,然后涂以厚色层,与底色反衬,趁湿以刮刀勾出物象外形,待干透后,以松节油调薄色按需要染出各部分的色彩,趁湿以刮刀刮或画出需要的图形。这刀与笔、油与色的搭配应用成为个人的一个基本的绘画手法,亦及我的...

  • 标签: 乡土情结 形成绘画 情结绘画
  • 简介:近二十年来,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整体实力日益得到世界公认和关注的时期。中国经济体制与策略对外界的合作化,一方面使西方文化的介入给中国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另一方面也使西方学界研究中国文化的热情与日俱增。我们深深感到,中国文化在全球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

  • 标签: 中国绘画 意象性 西方绘画 中国文化 “意象” “意”
  • 简介:民间绘画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并流行的—种艺术审美形式。民间绘画分布于各地,因地域、风俗、情感的差异又形成丰富的种类和风格。民间绘画一般包括版画、年画、建筑彩画、壁画、灯笼画、扇面画以及现代农民画、贴布画等。

  • 标签: 民间绘画 色彩关系 民间风俗 人民群众 审美形式 日常生活
  • 简介:柳子谷,也是被长期"遗忘"的画家--自从1949年在刚解放的杭州开个展之后,他的名字几乎就没有在画坛出现过.直到他逝世十年,我们才在中国美术馆看到了他的遗作展.抚今追昔,人们又慨叹不己.①那么,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绘画又怎样呢?

  • 标签: 柳子谷 画家 绘画艺术 绘画创作 人生历程 绘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