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旨在采取另一种范式叙事方式,将艺术人类学理论范式从人类学理论范式中独立清晰出来。同时将艺术人类学活跃时期的20世纪90年代至当代的艺术人类学思潮,置于艺术人类学学科史的长河之中透视。理解艺术人类学从文献到器物,再到艺术文化意义研究的历程,分析艺术人类学从历时共到时再到互动的变化,剖析从审美到社会再到文化的范式取向。叙述艺术人类学主要理论范式,即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历史特殊论、功能学派、结构主义、阐释人类学、反思的艺术人类学范式。同时,在繁缛的跨学科中厘清艺术人类学的不同文化取向,即审美取向、社会取向及文化取向研究。

  • 标签: 艺术人类学 理论 范式 取向
  • 简介:伊利亚·卡巴科夫是俄罗斯观念主义艺术的奠基人之一,在苏联时期,他的观念主义艺术创作只能在“地下”进行;80年代,他专注于装置创作,移民美国后,创立了“完全”装置的艺术样式,并对之做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其作品在世界各大著名博物馆和画廊展出.备受瞩目,成为90年代国际艺坛上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卡巴科夫的作品将真实生活物品置于特定的空间,反映苏联时期的社会真实,体现出作者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和思考。

  • 标签: 卡巴科夫 观念主义 完全装置
  • 简介: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的唐仲英中国馆于2015年才正式开馆,但是它对中国文物的收藏和研究历史却已经超过百年——目前展出的350件展品,是从它收藏的近四万件中国藏品中甄选而来,其中绝大部分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杰出的德裔美国汉学家劳费尔在四次东方探险中搜集而来。本文追朔了劳费尔对中国的4次探险和他对中国文化的深沉迷恋,及其所秉持的文化相对主义文化人类学收藏观对其收藏的影响。

  • 标签: 劳费尔 菲尔德博物馆 人类文化学 收藏观
  • 简介:近期克里斯汀·博尔德特在马尔里赫斯特大学艺术体育馆举办了她的中期作品回顾展。流连在展览的绘画和雕塑作品中,就像在解析一个与人类经验有关的艺术作品的发展脉络。展出的50件雕塑作品,每一件都是人体的面貌或存在的证明。有全身像还有局部、工具(模糊的难以理解的功能)、动物、食品衣物以及神秘的有着丰富联想的抽象的形体。通常,博尔德特精心制作的雕塑,无论是再现的还是完全抽象的都充满了模棱两可的双关语意和神秘的心理学的深奥玄妙。

  • 标签: 中期作品 克里 经验 人类 雕塑作品 艺术作品
  • 简介:刘晶晶:我看过您的一些论文,比如〈论陈寅恪古典今事的解诗方法〈、〈陈寅恪与钱锺书:一个隐含的诗学范式之争)、(关于《柳如是别传》的撰述主旨与思想寓意〉等等,发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您关注的学者与主题和范景中先生所关注的非常接近。这究竟缘于你们是同一代人,还是你们个人的知识背景有着某种相契?

  • 标签: 人类文明 访谈录 《柳如是别传》 尊严 风雅 竹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