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1 个结果
  • 简介:1629—1630年,荷兰鉴赏家康斯坦丁·哈伊庚斯写了一部包括一份他所认识的艺术家的年表的回忆录,当时两位年仅20多岁的画家特别引起他的注意,并把他们列入了自己的画家目录,这就是伦勃朗和扬·利文斯(JanEievens)。

  • 标签: 伦勃朗 伦敦国家美术馆 康斯坦丁 艺术史家 印象派画家 藏画
  • 简介:卢瞬飞绘画表现的树林流露出一种强烈的心灵家园的寓意。这种追求是在不自觉中产生的,而实际上就其个人而言,这是极其真实的心理感受的空间。他曾经从商;办过教育做过校长;也曾在国外漂泊求学;现今又重新绘画。这些"遭遇",大概都是在一种自在和偶然中发生和经历的。正是这些真实使他在一种无意识的生活中,看到了绘画艺术人性的光彩和力量。

  • 标签: 活得自在 瞬飞 自在真实
  • 简介:2008年暑假,我放弃了多年生活和工作的熟悉环境,打起行囊开始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与"中央美术学院"求学寻梦的旅程,从此正式加入到了浩浩荡荡的北漂大军。不知是时间太匆忙忘记了等我,还是因为自己太贪玩,而忘记了追赶时间,蓦然回首已匆匆八年有余。八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对我来讲却是人生最大的转变。这种转变体现在自己心境的改变上,和自

  • 标签: 中国书法院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 寻梦 蓦然回首 花开花落
  • 简介:2016年冬天,我去北京一知名艺术家工作室,期间我们谈到:在这样一个充斥着感官消费和虚拟话语的平行世界中,看似真实的世界正在被民族运动、地缘政治、宗教博弈所淡化,艺术创作在此情况下路在何方,让人不免有些迷茫。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

  • 标签: 绘画 虚构 虚拟话语 民族运动 地缘政治 艺术创作
  • 简介:中华世纪坛近期推出了“中华文化名人雕塑”中首尊创作完成的塑像《郭沫若》雕像,雕像的推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对雕塑的创作反映的意见大致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赞同意见:认为雕塑家创作的郭沫若很有民族气节、体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文人的骨气,

  • 标签: 创作真实性 肖像雕塑 雕塑创作
  • 简介:听飞利浦·博尔斯坦(生于1924年)谈论他的绘画生涯,就好比在美国近半个世纪的艺术史中经历一场动人的冒险旅行。抽象表现主义的初露头角以后,飞利浦·博尔斯坦为自己描绘出了今后的发展道路风景、人物画,尤其是人体写生。在他的作品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冷静的”、保持距离感的现实主义观察视角。

  • 标签: 视觉真实 抽象表现主义 绘画生涯 观察视角 现实主义 飞利浦
  • 简介:看到这些画作之前,已经知道画家蔡葵先生加紧了创作的步伐,同时,也感受到他的创作动因和过程。面对这些作品时,曾伫立很久,试图在直接的观感之外,从画家创作这些作品时的心路历程中,找到画家本人的创作情感和理念。蔡葵,自幼学习绘画,上个世纪70年代便开始了艺术创作。1980年考入原山东纺织工学院(现青岛大学)美

  • 标签:
  • 简介: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艺术即模仿”,模仿是人的天性;因此文艺复兴的艺术大师达·芬奇说“艺术是自然的一面镜子”;西方形式主义的代表学者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一书中说“再现是艺术家低能的标志”,而强调有意味的形式。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发言者克莱门特·格林伯格说:“现代主义艺术不是反对再现现实,而是反对再现现实的那种虚假幻觉式的三度空间再现的庸俗方法。”

  • 标签: 抽象表现主义 后记 研修 雕塑 艺术大师 有意味的形式
  • 简介:讨论水墨离不开文化,也离不开时代,更离不开一种新态度的艺术思维的开拓,而青年一代是无论如何都将承载水墨艺术发展与拓宽的责任和必然。整个20世纪对水墨以及另一种水墨命名的"中国画"有着复杂而不断的争议和讨论,至今这种纷争还没有停下来,特别是进入到全球化之后又增加了一层讨论的厚度。从实践的角度,水墨创作必然是以水墨为介质,但如何创作就因此成为观念、态度以及历史观的行为,而不再单纯是绘画本身那

  • 标签: 水墨艺术 艺术思维 墨离 艺术理念 谷文达 价值指标
  • 简介:给儿童一个自然真实的知识世界樊怀章去年六·一儿童节前,一套颇受儿童喜爱的摄影《看图识字》丛书在全国各地新华书店上市。这是四川美术出版社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献给孩子们的一份礼物、当今社会,家长们把对孩子的智力培养放在压倒一切的首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

  • 标签: 知识世界 献给孩子们 看图识字 智力培养 美术出版社 压倒一切
  • 简介: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是当代中国美术的重要现象。自2009年起,国家斥巨资投入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之后,上海、浙江、山东、安徽、湖南、广西、广东等省市地区相继组织本地区历史题材的创作,形成一股主题性创作的热潮,产生了一批反映时代的精品,

  • 标签: 重大历史题材 美术创作 2009年 主题性创作 中国美术 工程
  • 简介:模糊是一种状态,是连接艺术家心境和真实境遇的桥梁。模糊的视觉呈现就像是潜藏在森林中的蜿蜒小路,有时被枯枝败叶和冰書覆盖,时隐时现,但是它们是真实存在的,它们是连接艺术家内心和现实的心路。与此同时,模糊是一种有意识地让表达对象呈现出不确定性的技巧,它可以留给观众一种可供领悟、体会、选择的弹性空间。假如我们用模糊的表现手法去表达真实的场景,那么,观者往往不会直接看到现实,而是间接感受到现实,这有利于加深观众对现实的感悟。

  • 标签: 《林中路》 模糊 真实存在 不确定性 弹性空间 表现手法
  • 简介:当今人类世界是什么样的时代?从传播媒介的角度来说,人类世界已经从口头语言时代、书面或印刷语言时代进入了后口头语言时代,从人类的生存方式来说,人类由游牧时代、定居时代,进入了新游牧时代,从科技发展的角度来说,人类由原始时代、机械时代,进入了电子时代;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来说,人类已由古典文明时代,进入到现代文明时代。

  • 标签: 消费社会 口头语言 文明时代 人类文明史 传播媒介 科技发展
  • 简介:东西方文化差异显然不是一个时髦的话题,我们今天在对比两种文化的时候不把眼光放在东西方文化的异同比较上,而是要从这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对比上找到对当下创作的启发。在西方美术强调理性和真实的同时,东方艺术仍然以感受性的画面呈献给世人。我们通过对比两幅名作作为窗口,窥视艺术创作的主旨,从而探讨不同的绘画语言在画面上的可能性。

  • 标签: 理性 意蕴 创作方法
  • 简介:尼采说:“不要让历史成为一种负担”。不过对于书家来说,恐怕不大可能。因为书家每时每刻都行走在历史中,品读碑帖,便能重温历史,了解世道风云沧桑,可以感受历史的温情。甚至还有很多人想着如何进入历史呢!也许是因为书法史太长了,总是有人试图摆脱某种限制,但始终无法做到,

  • 标签: 历史 刀锋 书法史 品读
  • 简介:我要讲的题目是我们这一代人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雕塑人。现在,我们见到塑造毛主席的新中国第二代中青年雕塑家,他们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塑造毛主席像比我们那狂热崇拜的时代,多了一份庄严、冷峻与平和。他们没有因为今天的改革开放和与世界接轨而忘记中国革命逝去的历史,他们给予了中国革命历史的创造者,一个公平、公正的历史定位。

  • 标签: 革命历史 改革开放 新中国 中国革命 雕塑家 毛主席
  • 简介:我的创作以整个重庆的历史演变为背景,以不同的视角,用艺术的方式去诠释。用元素的分解重组,或是直观的,又是全息的,借用"全息论"的说法(即"机体的每一个局部都是整体的缩影,贮存着整个物像的全部信息"),每一个元素都像是社会机体的一个切片,以这个角度展现出的若干镜头,来体现城市的演变和发展,而城市的历史发展和演变恰恰是这城市最重要的财富。重庆大轰炸是重庆这座城市最重要和不可磨灭的历史,这一段

  • 标签: 重庆大轰炸 社会机体 全息论 中国传统文化 丝筒 人为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