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第四届美术文献展”展览主题为“应力场”,借用的是物理学、地质学术语,在此主题下,艺术家们利用多媒介材料和艺术语言的方式,转化他们对处境的思考、判断和立场、态度,以及应对、承受、适应于种种不同的变异、扭曲的程度,从而显示了艺术家个人创作的能量,以此抵达第四届美术文献展的一种“视觉应力场”。

  • 标签: 多媒介 艺术语言 个体感应
  • 简介:“第四届美术文献展”借助“应力场”这一物理学的专有名词和概念作为主题,以视觉艺术语言构成一种“视觉应力场”。与此同时,在艺术家个体感应力的多样化表达及其涉及的种种社会问题的讨论之外,抑或还为美术馆作为社会公共空间的现实存在属性带来诸多方面的触动式思考。

  • 标签: 美术馆 公众 传播
  • 简介:构成我们建筑环境的建筑中,有很多的建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或使用效率低下,甚至最糟糕的是已经变得不可用或者被淘汰了。

  • 标签: 工业建筑 适应性 建筑环境
  • 简介:“第四届美术文献展/应力场”共邀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15个国家的艺术家参展。相比往届,该展览更具有国际化和开阔的视野,并成为多维思想相互碰撞与交流的平台。展览策划团队中的外国人魏皓啟(HutchWilco)曾在新西兰国家博物馆就职逾18年,并参与策划过许多重要的国际展览。在此次专访中,魏皓啟表达了自己对展览主题的理解与诠释。

  • 标签: 当代艺术 数字影像艺术 应力场
  • 简介:《博物志》作为西方艺术史早期的一部重要文献,记载了公元一世纪之前的西方古典世界的传统思想与艺术脉络,有所侧雩地描述了古罗马人在艺术收藏与赞助领域的趣味与智性世界。其中,肖像作为古罗马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艺术品,其表现形式、艺术风格与社会功能都带有古罗马世界深深的烙印。本文以梳理老普林尼的《博物志》为出发点,通过探寻古罗马肖像艺术所处的历史情境,蓟析老普林尼笔下的肖像艺术传统与具有写实倾向的罗马式肖像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发展,从而试图还原历史的语境来理解肖像艺术在老普林尼时期以纪念性为主的社会政治功能。

  • 标签: 《博物志》古罗马 肖像 写实 纪念性 功能
  • 简介:魏晋时期门阀世族把书法作为家族文化象征符号并以此争胜,相应的书法技艺传承也从汉代“师法”演变成“家法”秘传。魏晋书法世族的形成,确立了善书作为“士”身份的文化符号,建立了书法文人化审美传统,开启了后世书法传承的笔法渊薮传授模式。可以说,一定程度上书法在当时起到暂时替代儒经成为治平工具的作用。

  • 标签: 师法 家法 书法世族 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