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教学的效果与意义是由理念的高度、流程的设计、教师的素养和课堂的生发决定的,理念的高度和专业的素养都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经验累积,教学流程的设计却需要目标意识和专业意识的支持,并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精心的规划与考量,要反复琢磨教学的内容、方法、策略与过程,在这当中,我认为清晰的思维导图和教学活态的生发性是核心的重要方面。许多老师的教学虽然都写了清晰的教学目标和详细的教学流程,但由于在整体的目标走向与流程结构上思维不清晰,不注重教学活态的生发意义,则造成实际教学运行状态的含混不清,甚至背离目标取向,或者拘于流程设定,不能形成很好的问题情境与实践方案,造成学生学习活动的趣味缺失,不能形成深度推进、形成有效的学习意义与获得。本文试图结合《筷笼写生》—课的教学,来解析一下关于儿童美术教学中思维导图和活态生发的策略与意义。

  • 标签: 课堂教学 生发 写生 图模式 教学流程 思维导图
  • 简介:陈之佛先生所创作的图案的精深广厚为我校开展美术拓展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也是我校追寻尚美特色教学之路的积极尝试。笔者通过近两年的实践与研究,开发了一系列以陈之佛图案设计为基点的拓展性教学内容,目的是为了让优秀的本土文化资源得以较好地传承与发展,提高学生美术素养,营造精彩的校园艺术氛围。

  • 标签: 陈之佛 图案设计 本土资源 拓展教学
  • 简介:20世纪30年代由南京各界联合成立了孙中山铜像委员会,审查参选总理铜像模型。在15位竞选人员中通过两轮竞选,最终2人胜出。通过这样的方案竞赛,使得原本不受重视的雕塑专业受到关注,甚至一些画家都加入雕塑创作行列,留下了一些有价值的雕塑作品。这曾是民国雕塑史上一项引人注目的雕塑运动,其连接着蔡元培非常重视雕塑的美育作用,并关注雕塑教育的建设发展,由此引发了留学回国的青年雕塑家们积极投身于雕塑教学与创作、举办雕塑展览等一系列活动,开创出一条民国时期雕塑发展的艰辛探索之路。

  • 标签: 孙中山铜像委员会 蔡元培 雕塑留学生 雕塑教学 雕塑展览
  • 简介:孙其峰先生是当代著名的国画家、美术教育家,他的创作理念与教学思想影响深远。孙先生的外孙、花鸟画家聂勇先生幼承庭训,除保留有孙先生的诸多画作精品与丰富的课徒稿资料外,还保存着一批珍贵的由孙先生撰写的日记资料。此批日记资料共计三十余本,聂勇先生与其舅父各存十余本。日记的时间跨度从20世纪50年代业已开始,并一直持续到90年代,可惜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丢失了一部分,使得70年代之前的日记仅剩十本左右,其间重要的历史脉络也都随之难寻。日记中记载的多与绘画相关,并无生活琐事抑或私人化的内容,文字部分主要记录一些日常的学习笔记、工作状态、座谈会及研讨会的会议纪要;绘画部分多是一些随行随画的速写,内容涉及山水、花鸟,兼有书法研究,系统反映了几十年来他在笔墨探索上关于现实与笔墨之间关系的追寻。此批日记并不仅是一个单纯的技法展示,更是反映了孙先生作为一名艺术家和教育工作者的治艺治学历程和脉络,以独特的视角记录下一位老艺术家百年中对国画脉络的思索与实践,某种程度上而言,比完整的作品更为丰富,更有性灵。孙先生的家人中多数皆为画家,浓厚的家学渊源与一以贯之的严谨治学的学术态度,使他们重新重视起孙先生的这批日记,并邀请天津美术学院讲师、山水画家方勇共同整理、研究此批日记,力求达到文献脉络的系统梳理。本刊拟分期系统刊发此批日记内容及相关研究成果,希冀读者能从中有所启发、有所获益。

  • 标签: 教学 脉络 治学 资料 先生 内容
  • 简介:纸版画教学作为诸多儿童美术教学形态中的—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动手动脑以及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和便利性、如何以更广阔多元的美术视角来开展纸版画教学,在纸版画教学中如何渗透审美人文素养教育呢?人文素养教育,包含文化礼仪修养,在重视习惯的培养中,教学工作本身包含着极为重要的良好习惯的培养.指导儿童在学习版画过程中养成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是不可忽视的。在写生欣赏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通过线描写生与纸版画相结合的制作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线条塑造形象的能力、审美能力。在引导体验与尝试中,通过体验对生活的感受去尝试版画创作的乐趣。

  • 标签: 审美 人文 素质教育 纸版画教学
  • 简介:一、关于设计理念荷花,娇艳而脱俗,碧叶摇曳,给人以潇洒、圣洁的感觉。荷花自古以来有“花中君子”的美称,荷花以它的风骨和姿态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美的阐释。本课通过大量图片和优秀作品的欣赏,从不同的观察角度与花期出发,介绍荷花的造型特点,又引导学生运用概括等表现形式体会笔墨的韵味,并能感受作品托物言志的艺术特点。教学中让学生主动欣赏、感受,从而丰富学生的视觉经验,促使学生感悟不同造型荷花的意境美。

  • 标签: 造型特点 教学 个性 中国传统文化 艺术特点 荷花
  • 简介:北欧的设计在世界设计中有其独特的位置,尤其在如何尊重使用主体,如何平衡政策、商业与民众需求,如何融合传统工艺与新技术以及以设计为路径进行社会创新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将以北欧设计中的重要设计理念“参与式设计”(ParticipatoryDesign)为考察对象,探讨北欧参与式设计能为中国设计介入乡村建设的实践提供怎样的启示。

  • 标签: 参与式 设计 介入 乡村建设
  • 简介:无用多言,道在一中。师法自然,美自彰显。第二节,来自浙江文化艺术大省的王晓文老师,先生懂传统,明书道,出画格。开课不到30秒,就用毛笔用中国书画方式,书写演示“人”“入”转“八”,继而用这样书法的笔法“一撇一捺”地巧妙化成山水一角,道出人入自然,师法自然,并造化于艺的千年“智慧画本”。

  • 标签: 中小学 随笔 课堂 美术 师法自然 文化艺术
  • 简介:一、课题设计思路:“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基于此宗旨,从基本艺术素材收集,到写生、创作、纸板雕刻、服装设计、杂志封面设计、生活用品设计等都沿用生活中的基本元素,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与艺术的关系,从而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创造美。因此,设计了龙凤·素材拓印、龙凤·写生、龙凤·纸板雕刻(素材创作)、龙凤·服装杂志封面设计、龙凤·茶壶设计五类主题关联但是表现形式各异的课题。

  • 标签: 课程设计 基本元素 素材收集 服装设计 封面设计 课题设计
  • 简介:跨媒介巨构是牟森在实践中开创的一个创作品类,目前是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的核心课程之一。跨媒介巨构,作为一种叙事性的综合装置媒介品类,基于当下艺术世界状况,连接不同学科领域,探索新的艺术生产方式。跨媒介巨构是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在开拓“超艺术”疆域的一种实践尝试。“第二十二条军规:一种连接”是以文学名著《第二十二条军规》为文本的跨媒介巨构作品,为展览“全息书写:2018跨媒体国际艺术节”的“出逃”版块。在此次的创作中,使用五种基本媒介:场景、模型、装置、影像、文本,使观者沉浸在整个作品之中。牟森作为跨媒介巨构的开创者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系主任,通过“第二十二条军规:一种连接”和《当代美术家》探讨跨媒介巨构的创作与教学

  • 标签: 跨媒介巨构 叙事 学院教育
  • 简介:增设美术课堂线描小练习,是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美术能力发展向“写实期”过渡过程中所出现的美术形象积累不够和表现能力自我否定的教学实情做出的一点改动与尝试。通过合理的安排和有序的操作,面向全体学生,持之以恒,以简便易行的线描方法进行自由创造性的表现,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美术形象储存和表现能力,对美术学习起了较好的辅助作用。

  • 标签: 增设 线描 实践 思考
  • 简介:本文从服务主导逻辑研究出发,通过分析价值演变轨迹,总结出服务主导逻辑对室内设计思维影响的四个创新维度--设计创新、技术创新、过程创新和模式创新,并以此对室内设计发展提出建议和对策,以期能对未来室内设计企业提供有益的策略指导。

  • 标签: 服务主导逻辑 室内设计思维 创新 发展
  • 简介: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学生并没能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也更体会不到其他生命的存在意义。在日益紧张的学习压力中,在家长的焦虑中,有些学生已经感受不到生命中的快乐与美好,所以出现了一些在求学之路中经受不住挫折与打击的崩溃与决堤。因此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有责任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在寻美之路中,慢慢引导学生们去树立对生命正确的态度,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对世间万物的慈悲……以美化人,以美育人,用美来呵护他们的生命阳光。

  • 标签: 生命教育 幸福技能 尊重生命 合作意识 承受能力
  • 简介:引言日常生活中的日常性《日常生活批判》和《现代世界中的日常生活》是列斐伏尔的早期代表作,对资本主义社会日常生活中人的异化做了深入的揭露。在这一揭露中,“日常生活”与“日常性”被认为是两个不能等同的概念。前者是现代社会单调乏味的、机器般的、有节奏的日常生活[everydaylife],后者是古代社会的、喷涌的、具体而丰富每日生活[dailylife]中的日常性。

  • 标签: 列斐伏尔 建筑设计 空间理论 城市空间 日常生活批判 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