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坡贞塘村最为壮观的民俗活动是年例,年例主体仪式包括扫荡、游神和打醮。扫荡分为点兵点将、扫荡、收兵三个环节,是仪式参与者借助神的法力,通过战争场面的模拟表演来暗喻扫除境内污鬼邪灵,以保境民平安的一种仪式活动;游神主要分为准备和出巡两个阶段,是仪式参与者通过对神界、神人之界及人界三界之间彼此身份角色的确认,借助具有象征意义的各类器物和仪式表演,以达到暗喻神安疆靖土、与民同乐的文治之职及境泰民安、神人以和的境区状态的一种仪式活动;打醮主要分为准备和打醮两个阶段,是村民籍由一系列象征符号体系,通过道士为中介,与神灵进一步确定敬拜与被敬拜、被保护与保护关系,签订具体约定的象征性表演,并通过这一模拟表演,使村民获得心灵安慰和力量的一种仪式活动。

  • 标签: 坡贞塘村 年例主体仪式 叙事和阐释 扫荡 游神 打醮
  • 简介:16世纪俄罗斯多声部仪式(合唱)音乐中反映出的有关起源、背景等情况,以及作品在声部组合形态上的三种表现(可概括为支声式、依附式和对比式三类),是为世界范围内早期多声音乐中保存较为完整,发展线索较为清晰并具有特色的资料。三类形态在体现各自不同特征的同时,又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此外,作品的和声方式,包括了调式背景、不协和音状态、声部进行与低音形态、终止式等几方面,亦形成独具一格、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尤其是不协和音的手法与作用,有着令人深思的特色。俄罗斯在这时期的仪式音乐,不仅反映了俄罗斯早期多声音乐的成果,亦在一定程度上披露、显示了早期单声部音乐往多声部音乐迁移、变化过程中声部形态与和声方式的演变规律。作为早期多声音乐的一个重要分支,作为单声音乐向多声音乐演化过程中保留较为完整、最初线索比较清晰的历史数据,虽然这些作品在产生时期上要大大晚于西欧同类作品,却由于其作品的实证价值(西欧最初的多声乐谱,实质为理论范例,很可能存在了更早的实例却未能得知)而引人注目,具有弥足珍贵的价值。

  • 标签: 俄罗斯 多声部仪式音乐 16世纪 早期合唱曲 声部形态 和声方式
  • 简介:2月18日,首届"童声里的中国·成长的歌谣"创作大赛颁奖仪式暨"童心冬之旅"实践营活动,在南通市通州区举行。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燕文、江苏省委原副书记、江苏省少年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名誉主席顾浩、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杨志纯、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部务委员李朝润、

  • 标签: 颁奖仪式 实践 童心 大赛 创作 歌谣
  • 简介:文献翻译是原创性西学研究的“能源”和“养料”,对优秀学术著作的系统化翻译引进,不仅能“引入新知、开启新思”,还能展示顶尖学者的学术风范和相关学科的“生态景观”。保罗·亨利·朗的第一部论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被誉为“学养”与“文风”的双重典范,其中译本问世后对我国的西方音乐学术产生了积极广泛的影响。如今,朗的最后一部论著《音乐学与音乐表演》也将推出中文译本。文章剖析了后一部论著的成就、特色及其与《西方文明中的音乐》的关系。保罗·亨利·朗作为音乐文化史家所具有的“全景视野”,和他作为音乐批评家所具有的“时代关怀”和“公众关怀”,预示着他的“学术成就”和“学术风范”将对中国的西方音乐学术和青年音乐学者产生更进一步的重大影响。

  • 标签: 文献翻译 文化创新 保罗·亨利·朗 西方文明中的音乐 音乐学 音乐表演
  • 简介:地处湖南桑植地区的白族人作为白族族系的一支特殊群体,其"游神"仪式表现出对大理族源文化的吸收和与当地区域文化融合的双重特点,前者归因于桑植白族对大理白族的族源认同;后者因历史原因以致桑植白族自觉或不自觉地对桑植地区其他族群文化的吸收借鉴。此外,从政府主导的角度看,自白族乡成立后,当地政府更加强烈地表示了族群身份认同的愿望,而"游神"仪式及其音乐便成为了建构族群身份的重要手段。

  • 标签: 游神 桑植白族 族群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