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音乐杂志》是中国20世纪20、30年代具有积极影响的专业音乐刊物,它映照出20、30年代的音乐现状和愿望。本文对《音乐杂志》的文本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从刊登的大量对国乐的挖掘和整理的内容中,可感《音乐杂志》是20世纪最早扛起“国乐改进”的大旗,在西方文化如潮之际,它唤醒迷茫的民众不能抛弃国乐,要以虔诚之心来挖掘整理、继承发展国乐。这在今天更有其现实意义。

  • 标签: 《音乐杂志》 国乐 国乐改进
  • 简介:刘天华先生的创作将我国民族音乐元素和西方音乐元素很好的结合,在他的众多作品中都有所体现。笔者通过对《改进操》的演奏、查找资料并且深入研究,分析其创作背景与社会背景的关系以及近代知识分子与琵琶音乐的关系,深刻体会此曲节奏与速度较大幅度的变化,古琴空散泛音、绰、注等演奏技法,和对原有传统技法组合进行拓展的实践以及变奏、顶针、再现、首尾互搭、“点”与“线”等技巧相结合的灵活运用。并通过掌握技巧上的难点同时体会其创作上如何借鉴西方作曲技法然而却没有留下明显的西方音乐痕迹的创作特点。

  • 标签: 刘天华作品 改进操 艺术表现
  • 简介: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音乐教育事业也在与时俱进的发展着,教学创新已经成为声乐教学中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职业高中的音乐教学中,一直沿用的声乐教学模式比较枯燥刻板,形式也较为单一,与教学实践脱节的教学训练方法和教学理念没有充分考虑职业高中学生的自身特点,因材施教更谈不上。实践证明,陈旧的教学模式制约和阻碍着声乐教学的发展步伐,影响教学效果的发挥,无法适应我国社会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新形势下笔者认为教师需要创新职业高中声乐教学方案,逐步构建具备创新元素的声乐教学体系,从而加快职业高中声乐教学发展的步伐。

  • 标签: 职高 声乐教学 创新性
  • 简介:课程分割细化失去了整体性和灵活性,而学科间的融会贯通、音乐基础理论课的优化整合能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层次,深化教学的内容。本文试图从立体教学思维、多种手段并存、教与学位置的转换三个方面寻求整合优化基础音乐理论课的新方案

  • 标签: 音乐基础理论 立体教学思维 教学手段 教学位置转换
  • 简介:《中国风》是鲍元恺先生以中国传统音乐为基础所编创的交响音乐系列。其首篇《炎黄风情》系由天津乐团首演并录制了广播节目及磁带,王钧时先生指挥。关迂部作品,已有多篇文章在海内外给予高度评价。本文拟从天津乐团的演奏方面谈谈关于交响乐队演奏民族音乐的音律问题。

  • 标签: < > 鲍元恺 交响音乐 演奏 评论
  • 简介:从《音乐杂志》看国乐改进社──兼谈刘天华的国乐思想梅雪林"国乐改进社"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一个重要的民族音乐团体。它所编刊的《音乐杂志》,则是继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编刊的同名《音乐杂志》之后,又一份以民族音乐一"国乐"为主要传达内容的音乐期刊。从...

  • 标签: 刘天华 国乐思想 民族音乐 音乐创作 西洋音乐 中国音乐
  • 简介:为了大力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与能力,努力实现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一项艺术活动,培养一两项艺术爱好的素质拓展目标,部分省市近期出台了一系列方案要求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有条件的要增设舞蹈、戏剧、戏曲等地方和校本课程。

  • 标签: 部分省市 美育课程 舞蹈 学校 戏剧 河北
  • 简介:本文针对《外国音乐史》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详细介绍了多媒体组合优化教学的优越性、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活动的实施,阐述多媒体组合在音乐史论课教学中的优化作用。

  • 标签: 多媒体组合 优化教学 教学设计 教学实施
  • 简介:刘天华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中西并擅,理艺兼长”的国乐大师。1922年到1932年在北京大学所进行的国乐改进活动,是刘天华音乐人生最重要、最值得研究的课题。刘天华恢弘的国乐改进活动主要体现在国乐理论思想、国乐创作和演奏实践、民族乐器的制作改良、国乐教育思想和改革记谱法等诸方面。这位音乐大师前无古人、后鲜来者的音乐理论倡导和创作实践,对今天的音乐界仍有可贵的借鉴价值,刘天华的音乐人生本身也是一种可贵的文化遗产,值得后人去学习、研究。

  • 标签: 刘天华 国乐改进 理论 创作 器乐改良 音乐教育
  • 简介:(四)和弦的“跨心”—K(?)及两和弦的“跨心差”—ΔKX和弦的Kd弓形及Kd弧只涉及q—p,故只显示了最外表的概况,而进一步反映其余各音在Kd弧上分布情况的则是它的“纯五跨度重心”,简称“跨心”—KX。因每一种和弦结构q置“0”时的KX值——“跨心基数”——是不变的,故只要借助“和弦结构表”,用公式

  • 标签: 和弦结构 色彩对比 七和弦 和声进行 纯律 大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