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心乃为道,道乃为物,物心互有,心物会融,艺由物立,乐为心声,从艺者修心为上,以德为宗,创人生、心艺、大乐共荣之界。

  • 标签: 心诚 心境 心音 心法 心志
  • 简介:<正>歌唱的任务是真切、生动、优美地表达歌曲的内容。要完成这一任务,首先必需让听众听清歌词的每一个,同时欣赏到美妙的歌声。歌唱吐字应以生活口语为基础,其字头、身、尾部应与生活口语相同,使人容易听清楚。但又要求比生活口语更优美,幅度更大,更具有穿透力,即比生活口语更为夸张。它体现在:吐字的腔体更宽,身感觉更丰满,吐字的过程更轻松灵活,吐字的位置更高,气感更强烈,有如用气将吹出来似的。集中表现为:由歌声传送,吐字与歌声融为一体。从这个意义上说,歌唱吐字就是发声。在声乐训练中特别注重声音的统一。即无

  • 标签: 吐字 声乐训练 声音 口语 字头 母音
  • 简介:<正>从目前我国出土的乐器证实,早在七千年前,中华民族的文化胚胎中即已孕育了音乐艺术。然而,有关“乐”造义,直到今天人们仍未得到统一的认识。乐,甲骨文书“(?)”;金文书“(?)”;繁体书“樂”。古今释“乐”者,主要有如下诸说。一、首推东汉许慎《说文》:“乐,五声八音总名;象鼓鞞,木,(?)也。”意思说,“乐”有两层涵义:一指各种乐器及器乐与声乐之总称;二指“乐”是象形,即悬在木(?)上的鼓与鞞。

  • 标签: 甲骨文 中华民族 文化 舞蹈 音乐艺术 意思说
  • 简介:曾侯乙钟铭中,“和”仅一见。但从其字义、曾钟的音位排列、《管子》所记五音、齐国黄钟、古琴的两种乐调称谓、古琴“十徽”的音高特性,以及笙的音位定制等方面看,其内涵十分丰富;再从传统音乐中曲笛与梆笛的关系,民间乐调中的“母子调”关系,工尺谱的两个系统等方面分析,“和”的更深层含义,更待一步的深入研究。

  • 标签: 曾侯乙钟铭 乐律学
  • 简介:《唱论》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声乐论著,在与声、声与气息配合方面提出“真、句笃、依腔、贴调”,“声要圆熟,腔要彻满”的观点。这些观点对我们现今的声乐演唱及教学依然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为建立中国民族声乐学派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唱论》 发声 咬字吐字 字正腔圆
  • 简介:<正>应尚能先生是我国知名的歌唱家、声乐教育家、作曲家。他早年留学美国密执根大学,是最早去国外研究声乐艺术的为数不多的几位有成就的音乐家之一。三十年代初,应先生回国不久即

  • 标签: 以字行腔 声乐艺术 声乐教育 三十年代 国外研究 遗稿
  • 简介:<正>俞玉滋同志在她那篇《记著名语言学家、作曲家赵元任先生》里面有一段关于《教我如何不想他》这首歌的问答。原文如下:“关于这首歌曲的含义,赵元任先生去年(一九八一年)回国探亲时,我们曾经向他请教,他回答说:‘可以理解为一首爱情歌曲,但‘他’可以是男的‘他’,也可以是女的‘她’,也可以代表着一切心爱的他、她、它。这是因为歌词是诗人刘半农当年在英国伦敦时写的,有思念祖国和念旧之意。’经他这一解释,使我们多年的

  • 标签: 刘半农 赵元任 爱情歌曲 作曲家 语言学家 第三人称
  • 简介:素有“天书”之称的中国古琴减谱,是否可以借助电子计算机技术对之进行定量研究,实现其音高模拟和自动翻译,是本文着重讨论的课题,为此,作者特提出减谱的电脑编码、音高翻译程序流程图等的设计方案及一系列尚特解决的技术难题,以期有更多的人关注并参与到这一技术改关活动中来。

  • 标签: 古琴减字谱 音高信息 电脑自动处理
  • 简介:<正>笔者对于汉代音乐史料中的徽涵义和琴徽形成年代的探讨,曾蒙饶宗颐先生《说琴徽》一文的指教,使问题得到热烈的讨论。今饶先生又发表《说(弓勺)兼论琴徽》(载《中国音乐学》1989年第3期),对拙作《再谈徽与徽位》(载《中国音乐学》1988年第3期)中关于枚乘《七发》李善注的看法提出否定意见,认

  • 标签: 琴徽 中国音乐学 音乐史料 徽位 中央音乐学院 李善注
  • 简介:作为一种音乐文体,必定包含着文与乐两方面的因素,如刘勰《文心雕龙》在解释乐府这一文体时曾指出:“乐府者,‘声依永,律和声’也……诗为乐心,声为乐体;乐体在声,瞽师务调其律;乐心在诗,君子宜正其文。”作为音乐文体的曲,与诗词一样,也包含着文与乐两方面的因素。而文与乐的结合,具体体现在曲文字声(声调)与腔格(旋律)两者的关系上。本文即就南北曲曲调声与腔格的关系问题作一些考论。

  • 标签: 南北曲 曲调 《文心雕龙》 关系问题 文体 诗词
  • 简介:豫剧演唱艺术继承了中国传统唱法的技巧和理论,受到河南地方音调、风土人情的滋养,形成了独特的演唱体系。豫剧演唱的、气、声、情、味五种要素的完美结合,是豫剧演唱艺术所追求的较高目标和境界。

  • 标签: 豫剧 演唱艺术
  • 简介:笔者拜读了发表在1997年第二期《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的一篇题为《以腔行——美声唱法歌唱训练之我见》的文章(作者肖黎声)。笔者读了又读,看了又看,百思不得其解。因不甘寂寞,故冒昧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感想,以求教于肖先生与天下同仁。从肖先生的文章看,全文贯...

  • 标签: 以字行腔 意大利美声唱法 人文价值 “字正腔圆” 民族唱法 歌唱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