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1833-1897年)年轻时就受到李斯特和舒曼的关注和帮助。他一生扑在音乐上,勤奋地工作。因为出身贫穷,父母把脱贫致富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力了帮助家庭,他把挣来的钱都拿了出来。

  • 标签: 音乐 作曲家 李斯特 山姆大叔 拉姆 出身
  • 简介:这是一群生活和工作在被誉为壮族文化摇篮-花山脚下的音乐爱好者的笔会作品专辑。花山位于广西宁明县境内,在花山8800多平方米的悬崖绝壁上,画有赭红色的人、兽、器物等图案1900多一个,画面气势恢宏、人物造型生动,历经数千年而不褪色,其作画方法、内容、年代等至今仍是个谜。花山岩画是壮族先民创造的文化瑰宝,也是世界岩画史上罕见的精品;早在1988年就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进入我国“申遗”预备名单。花山因其千古之谜而举世瞩目;宁明因花山而彰显其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20多年前,从花山脚下走出来的周氏兄弟创作的花山艺术已经饮誉世界画坛;如今,在打遗花山文化品牌的旗帜下,一群民族音乐的执着者正在努力挖掘本县丰富多彩的民歌素材来创作新的花山之歌。花山古文化,明江美天下;不到花山看岩画,不如中华古文化。本期特编发这一组采自花山的歌,以飨读者。

  • 标签: 词曲作家 专辑 作品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壮族文化 花山岩画
  • 简介:曲子,因其综合了音乐与文学因素而倍受学界关注。从学界既有成果看,其"词"之意义似更为突出。笔者认为:作为音声技艺形式,曲子对后世之影响绝非仅是文学意义。曲子,从音乐文本、文学文本到付诸表演,其作为完整的艺术形式才真正得以呈现。由此,从职业化与乐制度的视角看,乐人乃曲子之创作主体。自隋唐构建的乐体系,作为管理与教习专业乐人群体的官方系统,无疑成为曲子及其后众多音声技艺传承、传播的重要载体。与之相辅,区域中心与文人对曲子的发生、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在乐体系制度化承载及其与社会各阶层互动之中,曲子作为其后众多音声技艺发生、发展之"母体"的重要意义,得以彰显。

  • 标签: 曲子 乐籍体系 创承 传播 母体
  • 简介:魏良辅是戏曲史和音乐史上著名人物,其身份、生平和对昆曲的贡献一直是学界研究热点。笔者在此综合多种学说和材料,进一步提出他是乐中人,从乐文化视角对其身份、隶属机构、生卒年代和籍贯作多层次研讨,并提出对昆曲和传统曲牌创承的一点看法,指出曲家魏良辅精神的可贵之处。

  • 标签: 魏良辅 乐籍 教坊 昆曲 曲牌 创承
  • 简介:制度是北魏时期正式形成,清朝雍正元年正式废除,由官方制定的以“贱民”为主体的专业乐人制度。从项阳《山西乐户研究》中提出的乐制度视角切入,将国家仪式用乐与当下民间仪式用乐接通,可以解析乐制度之于中国音乐文化研究的意义。

  • 标签: 制度 乐籍制度 接通 中国音乐文化
  • 简介:<正>文献材料的搜求与发现,对学术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对文献材料的不同视角、立场的解读则能对学术问题起到隐显不同、深浅不一的促进作用。浙江大学中文系汪超宏先生《明清浙曲家考》(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就是一部

  • 标签: 汪超 曲家 戏曲史 沈谦 翻西厢 昙花记
  • 简介:男唱女声,男扮女装,在清代中期之后戏曲和其他某些音声形式中,作为一种性别倒错的现象而存在,并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渐形成“传统”。这种现象的社会背景和动因应该引起学界的关注。本文由榆林小曲男唱女声的现象引发思考,从乐制度中的女乐所具有的职能加以论证,注意到以上种种现象的时段性,认为这是乐制度解体之后所产生的效应,在中国传统音声文化中是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现象。

  • 标签: 男唱女声 乐籍制度解体 多种音声形式 特殊现象
  • 简介:<正>刘天华(1895、2·4—1932、6·8)是誉满中外的作曲家、民乐器演奏家和音乐教育家,其曲集、传记已多次出版。他熟习多种中外乐器,更以二胡、琵琶造诣最深。这乃是“其‘恒’与‘毅’非常人所能及”的内因所致,亦毋庸忽视他“犹虚心师事他人,以求其艺”。(刘半农语)并常纳民间乐手所长的外因之故。

  • 标签: 刘天华 乐器演奏 作曲家 民间音乐家 二胡 琵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