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5 个结果
  • 简介:新世纪以来的三版《赵氏孤儿》,于不经意间同时开启了一条新颖的历史复述之路。它们的共性在于,以往宏大的历史叙事在林兆华、田沁鑫与王晓鹰的戏剧书写中,已逐渐被纯粹的个体生命体验所取代,关于历史桥段及其思考的起点与归宿回到了对个体生存的观照。其视角既不俯视,也不仰视,而是以几乎内省般的书写方式对身处历史事件中的人物进行符合现代语境的情感挖掘。如果以系列剧的方式来观看三个版本的Ⅸ赵氏孤儿》,观众可以看到一个完整的、

  • 标签: 《赵氏孤儿》 新历史主义 歌行 个体生存 书写方式 历史叙事
  • 简介:艺术史的研究是一个独立的文化领域的研究。归根到底,它是寻找艺术作品中成为艺术的东西,而且结合历史的现象来研究的。艺术作品中真正成为艺术的正是它的个性和它的独创性。它拒绝我们合理性的把握,因为艺术是概念无法穷尽的。把艺术的历史不是作为诗的历史,而是作为造型语言的历史审视时,其中语言形态变迁的迹象、事件一定的惯例或规则性,甚至连某种法则性都可以指出来。也可以结合事实,调查造型语言意味变迁的历史、异质语言的接受与同化,以及语言相互间的影响关系等,特别是作为作品实际存在是可能的,并非只是把预先可能的东西现实化,所以必须把作品的存在看做是艺术的证明。

  • 标签: 艺术 艺术史 艺术风格 作品
  • 简介:大型历史话剧《甲午祭》是山西省话剧院获得2016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大型原创舞台剧项目。该剧集中了主创团队的集体智慧,凝聚了该院三代优秀演员,此次又参演了首届山西艺术节。以1894年中日甲午之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作为主要表现内容的文艺作品,无论是建国以后,还是改革开放以来,可以说并不鲜见。但山西省话剧院的《甲午祭》却让观众从中获得了新的教益和启迪,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反思与奋进'。在当前中国面对

  • 标签: 历史告诉 历史话剧 告诉历史
  • 简介:1890年8月24日,《费加罗报》的著名批评家奥克达夫·米尔波宣布,一个新的戏剧天才已经到来。他就是年仅28岁、当时还鲜为人知的比利时诗人梅特林克。

  • 标签: 象征主义 戏剧 梅特林克 批评家 比利时 诗人
  • 简介:人物唐玄宗——皇帝。杨贵妃——娘娘。李适之——左相。太子亨——太子。高力士——太监。李泌——供奉。杨国忠——左相。安禄山——郡王。陈希烈——左相。吉温——御史中丞。阿明——石工头。阿狗——石工头。念奴、仙音、太监、马弁、乐师、四随卒范阳监官、东宫侍臣、四武士、四朝臣、八舞姬、八胡女、八乐工、八石工。序幕范阳建汤众(合唱《劳工歌》)嗨唷唷嗨……孤烟落日,黄沙莽芥,羌笛横吹,威锁范阳。造龙雕,献皇上,边事紧,采石忙!嗨唷唷嗨唷唷嗨!

  • 标签: 杨贵妃 左相 希烈 李适之 范阳 御史中丞
  • 作者: 刘浩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3-13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3期
  • 机构:巴尔说:“如果印象主义把眼睛作耳朵,表现主义则把眼睛作嘴巴。”(巴尔:《表现主义》,1920年版)表现主义的原理是渴望以主观视象来描绘外部世界,反对写实主义和自然主义那样用照相式的眼睛将焦点聚于外部细节上。表现主义代表了人类的内部的眼睛,要对世界作出全新的完全独特的解释,认为可观察到的当代物质和机械的社会不代表真正的世界,这个社会歪曲了人性,将人沦为机器似的动物,使世界充满了痛苦和绝望。所以表现主义艺术家要求从主观愿望出发去改造外部现实,直至将其改变到与人的精神本质相一致,此时,这个世界对人类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二十世纪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历史变革时期。一方面,工业文明给西方社会带来了极端丰盈的物质生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使得城市文化得到空前的发展.给艺术家带来了新的创作背景和创作契机.自由主体观念深入人心,去创作新的、个人的艺术成为这一时期艺术领域的共识。另一方面.生产力的巨大进步为人类提供了更为舒适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导致了对利益追求的无节制和日益尖锐地民族、阶级等矛盾,最终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使得当时的人们产生了空前的信仰危机,

  • 标签: 现代主义美术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两次世界大战 异同 人类历史 创作背景
  • 简介:湘剧是与川剧、汉剧、豫剧、秦腔、赣剧、粤剧等剧种享有同等声望和影响的地方大戏,是湖南地区在中国戏曲舞台上的代表性剧种。笔者从湘剧高腔和弹腔入手,论证了湘剧历史起源以及湘剧高腔、弹腔的历史上限问题。

  • 标签: 湘剧 起源 高腔 弹腔 弋阳腔
  • 简介:契诃夫既是小说家,又是戏剧家。列夫·托尔斯泰对小说家契诃夫评价极高,称他是“散文中的普希金”。但托翁对戏剧家契诃夫评价极低,他当面对契诃夫说过:“莎士比亚的戏写得不好,你写得更糟。”

  • 标签: 契诃夫戏剧 历史命运 托尔斯泰 莎士比亚 小说家 戏剧家
  • 简介:<正>一九七八年六月十二日,我国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坚贞不渝的革命家、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郭沫若同志与世长辞了,我们为失去了自己尊敬的前辈和领导者而感到万分悲痛。一九五九年二月,郭老写出优秀历史剧《蔡文姬》,反映的是我国东汉建安十三年至二十

  • 标签: 蔡文姬 历史剧 曹操 艺术形象 历史真实 郭沫若
  • 简介:<正>(一)一般认为,从古希腊以来,西方学者的思维方法倾向绝对主义。文艺复兴之后,当资产阶级打着人本主义的旗号登上历史舞台时,绝对主义仍然陪伴它的学者们品味着人性“真、善、美”的芬芳和理性“高、大、全”的醇香。例如,席勒在谈到人格塑造时就这样指出:“在每个人的个体内部,至少在他的潜能和规定性之中都可能包含有一种纯粹的理想的人。”①这种“纯粹的理想”,到了康德那儿便成了支配人们伦理因而“普遍适用”的“绝对命令”;而黑格尔老人关于“绝对观念”的煌煌巨著则义无反顾地将柏拉图以来的绝对主义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 标签: 荒诞戏剧 相对主义 绝对主义 思维方法 黑格尔 古希腊
  • 简介:表面看,一组数字连缀起了话剧《甲申记》的脉络——14年,40天,60年。事实上,在舞台背后,它们也构成了话剧《甲申记》最为基本的关键词。

  • 标签: 历史贡献 话剧 悲剧 关键词
  • 简介:田汉是中国话剧的奠基人之一,他在20世纪20年代的话剧创作是中国现代话剧早期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对于田汉这一时期的剧作所表现出的美学特征及其成就与影响,话剧史界历来有着不同的评价。本文试图考察分析田汉在20年代初期(1920—1922)剧作《获虎之夜》,从而探究田汉20年代初期剧作所表现出的美学特征,并以此结合中国话剧史的发展,对田汉的早期创作成就及其影响做一评价。

  • 标签: 田汉 现实主义 新浪漫主义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戏剧一个很辉煌的亮点便是福建的新编历史剧,其以一大批极具个性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优秀剧目,不仅为福建的戏剧界赢得了无限的风光,而且更为全国的历史剧创作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的空间.

  • 标签: 新编历史剧 中国戏剧 剧目 风光 历史剧创作 创作者
  • 简介:<正>一九八六年,我在《戏剧艺术》上发表过一篇文章,认为当时在学术界争论已久的戏剧起源的问题,其实质是如何确定戏剧性质的问题。既然戏剧是作为一种舞台艺术而区别于小说、散文和诗歌的,是作为一种有具体故事情节的表演而区别于舞蹈、歌唱和杂技的,是作为一种以角色身份(不是以演员身份)进行的故事表演而区别于曲艺的,那么,我们可以从这一系列体裁比较中抽象出属于戏剧一面的共同因素,由此把戏剧定义为:以角色身份表演故事的舞台艺术。显然,这种舞台艺术同舞蹈、歌唱一样,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

  • 标签: 戏剧形式 中国戏剧史 戏剧艺术 黄帝族 戏剧性 文化人
  • 简介:历史剧包括的范圍有广义的狹义的两种。广义的厉史剧包括从历史、民間傳說、小說和神話当中取材的一切反映古代生活剧目;狹义的历史剧只包括从历史事实取材的剧目。一般地說,戏剧創作所采取的主題可以广泛一些,对历史剧应当根据广义的范圍来談,既便于吸取古代历史、民間傳說、小說和神話中的精华,又可以使戏剧的內容丰富多采。編写历史剧,应当包括两方面:一是把中国古典戏曲加工提炼,使它适合于古为今用;二是从古代历史当中选擇題材,重新創作。两个方面虽然有区別,但又互有联系。因为新編的剧目不能不考虑从古典戏曲中吸收它的表現形式和編写的艺术手

  • 标签: 中国古典戏曲 古代历史 小說 古代社会生活 加工提炼 戏曲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