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是京剧人才培养的重镇,六十年来一直为世人瞩目。从1951年成立艺培戏校,后由政府接管,自郝寿臣担职首任校长以来,经马连,直到孙毓敏,历任校长都是极有成就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和教育家。无数京剧大家就是在这座学校里接受了启蒙教育,并且奠定了深厚的技术基础与剧目基础,因此,北戏与当代其他任何…所戏曲教育机构相比,

  • 标签: 京剧表演艺术家 马连良 剧目 少年 成材 戏曲艺术
  • 简介:经世致用思想直接影响着何俊“本色”论曲学思想的形成。其“本色”论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曲辞易晓性;二、剧场可演性;三、音乐可唱性。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有时是不能并存的。因而对何氏曲学思想的评估应该作具体分析。

  • 标签: 本色论 诗学修辞 剧场性 可唱性
  • 简介:近日,重读马连先生的《〈海瑞罢官〉演出杂感》一文,结合王雁导演1995年末在上海为我复排此剧时归纳总结的“一字诀”,似有感悟,加深了我对马派艺术的理解与认识。

  • 标签: 《海瑞罢官》 马连良 心得 排演 归纳总结
  • 简介:什么样的戏叫好戏?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的戏便是好戏,这论断当然是科学的。我记得早先在戏剧评论中只提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早期某些全国性戏剧评奖条例中也只提这两性的统一,对观赏性的要求是后来加上去的。加这一条显然是针对戏剧市场萎

  • 标签: 剧团 戏剧市场 戏剧评论 观赏性 评奖 艺术性
  • 简介:明何俊《四友斋丛说》録有《词曲》一卷,所涉曲学理论在晚明曲坛影响甚着。既往学者谈及此书版本,多取中华书局1959年整理本的"出版说明",而此"说明"所述实有欠周备。其实,此书自初印之后,续有增补,至最终定本,共有四个不同的版本,即隆庆三年十六卷本、隆庆某年二十六卷本、隆庆末年三十卷本、万历七年三十八卷本,除三十卷本外,今皆存于世。厘清该书的增补、重印情况,有助于更好地发掘此书之史料价值、理解何氏之思想演变。

  • 标签: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 版本
  • 简介:他扮相英俊潇洒,气质文武兼备。狂放的激情与忧伤的悲愁皆能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精彩的演绎使一个执著于北伐中原、收复故土、智勇双全的爱国将领,剑胆琴心、文采飞扬的词坛巨擘,忠国爱民、矢志不渝、具有一定民本思想的干练能吏——辛弃疾跃然舞台之上。他就是著名京剧演员李保先生。

  • 标签: 京剧演员 爱国将领 民本思想 辛弃疾
  • 简介:民国时期,京剧盛行南北,京、津、沪等地戏院林立,夜夜笙歌。普通戏迷能在戏院一睹名伶风采,已心满意足了,要想获得名家亲炙,不啻难于上青天。近代宁波帮富商“五金大王”叶澄衷的曾孙叶惟德,缘于特殊的家庭背景,幼年便有幸结识“四大须生”之一的马连,并受到这位名满天下的京剧泰斗的当面指点。前不久,年过八句的叶惟德老先生在其上海寓所向笔者谈起这段往事时,依然兴奋异常。

  • 标签: 马连良 交往 民国时期 家庭背景 宁波帮 京剧
  • 简介:在戏曲界中,不少演员艺宗一派,刻苦自蛎,历经数十寒暑,终成大器。但也有些演员,并不拘泥于某一流派,而是博采众长,熔于一身,不仅唱、做、念、打俱所擅长,且能打破行当局限,塑造出各种各类人物形象。天津市京剧团著名演员马少应属这一类。马少文武兼长,昆乱不挡,艺术比较全能。在他四十年的演剧生涯中,他既擅演文武老生戏、武生戏,又擅演红生戏。他既能演许多传统剧目,而对

  • 标签: 文武老生 少良 艺术历程 京剧团 李少春 人物形象
  • 简介:2012年10月,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推出了学院60华诞的献礼剧目——原创少儿京剧《少年马连》,并于北京长安大戏院进行了两轮公演,得到了许多积极的评价,也凸显了对北戏老校长的怀念,

  • 标签: 马连良 少年 京剧 少儿 原创 北京长安大戏院
  • 简介:为祝贺戏法名家马国先生从艺六十周年,天津杂协于3月29日召开了马国表演艺术研讨会,魔术界的同行30余人参加研讨,市文联组联部领导到会祝贺。78岁高龄的马国幼年拜与穆文庆齐名的古彩戏法名家王文勺、郭璧辰为师,在继承两位老师技法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风格,并沿袭了号称"罗满台"的罗文涛的表演特色,长于颇见功力气势不凡的大型戏法。如"十三太保"、"十八罗汉"、"大二十件"、"玻

  • 标签: 从艺研讨会 协召开 召开马国
  • 简介:最近有机会听了几回評話,有两点感想。其一是深感評話与彈詞犹如并蒂蓮花,同是江南說唱艺术中值得重視的两大組成部分,有它的共同处,但也各有擅长。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彈詞如工笔画,叙情状物,宜作細致的描写;評話則如潑墨山水,铁馬金戈,以气势見胜。而后者由于缺少彈唱的手段,純用白描,只是依靠演員的說做,同样需完美

  • 标签: 三国演义 战樊城 潑墨 三国故事 人物塑造 王少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