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5 个结果
  • 简介:“葛藤坑”是在客家人中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从文化创意来看,这一传说虽然仅仅400来字,却可以无限阐释,有创意的广阔空间。“葛藤坑”本是民间文学中的意象,它被演绎为宁化县石壁村。2012年第25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前后,三明市和宁化县对葛藤坑传说进行文化创意,主要产品有影视文学剧本《客家葛藤凹》、电影《葛藤凹》、32集电视连续剧《大南迁》以及一系列以“葛藤”为元素的动画、雕塑等作品。可以将其视为一次大型的文化创意活动的个案,本文对其创意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个案分析。

  • 标签: 文化创意 民间传说 个案分析 客家人 电视连续剧 民间文学
  • 简介:是康熙末年歙县盐商余锡与二弟余锺为盐业资产纠纷而写下的稿本,叙述了余氏盐店康熙年间经营盐业的活动经过,并记下了与安徽省几任巡抚以及湖广总督徐国相的关系,详细列出几十年的商业账目.本文根据的相关记载,从余氏盐店与当时地方官府及徽州商帮的关系入手,研究康熙年间徽州盐商的资本来源、兴衰原因等几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

  • 标签: 康熙 徽州盐商 总督 巡抚 兵乱 账本
  • 简介:组织环境与组织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是近年来组织社会中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试以奥美公司为个案,通过对空自组建后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发展历程的考察,力图说明组织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特别是组织如何通过结构调整来适应新的环境,从而论证了组织社会学中的权变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权变理论的质疑。

  • 标签: 环境变迁 组织变革 奥美公司 权变理论
  • 简介:临界空间的概念源自维克多·特纳提出的临界状态,在当代都市社会的研究中则进一步延伸,意指文化与商业交汇的过渡地带。在本文脉络里,大理古城随着时空阶段的改变,逐渐开启了临界空间。洋人街的兴起带来了异国情调,人民路的崛起则带入了艺文风气。艺术家的到来为大理注入了创意及文化气氛,但同时不可忽略的是商业及市场化力量的作用。在这个过程当中,外来新住民的迁移进驻是关键性的影响因素,也驱使地景空间发生改变。

  • 标签: 大理 新住民 临界空间
  • 简介:传统上,库克之死被归咎于夏威夷人的“野蛮”,然而该观点却不能解释相关的另一现象:为什么在死后相当长的时间中,库克仍被岛民当做神灵祭拜?从18世纪的夏威夷社会文化本身去解读这一问题,会带给我们更具说服力的解释。在库克与夏威夷人接触的时候,“土著”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还相对平等,夏威夷文化并且还起到更主体化的作用,库克为首的殖民者是被纳人到夏威夷本地文化中理解的。库克的死,可以启发我们去进一步探究异质文化初次碰撞的方式和模式问题。

  • 标签: 库克之死 罗诺库克 玛卡希基 异质文化接触
  • 简介:“哈巴”是哈尼族口头传统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承载了哈尼族许多重要的民俗文化、民间智慧和地方知识。但是,不论是在传统社区还是在学界,有关“哈巴”的一些最基本问题至今仍然模糊不清。本文旨在立足于本土口头传统,重点探究“哈巴”文类研究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而非套用民间文学界既有文类名称来直接对应“哈巴”。厘清“哈巴”的文类问题,有助于实现学者观念与地方知识的对接,进而反思学界当前对各民族口头传统文类的界定方法及其局限。

  • 标签: 口头传统 哈尼族 “哈巴” 文类界定
  • 简介:法语中存在一部分位移动词,其后可直接加动词不定式,中间无须任何介词。本文将其命名为"准连动式",那么此结构具有哪些句法语义特征呢?本文主要探讨该结构中各个动词、地点状语及其它成分的特征,以及所受的限制,并将其与VP1+pour+VP2结构进行对比。通过分析,发现准连动式用于表达目的,但受到诸多句法语义限制,且并非是通过省略介词pour得来的结构。

  • 标签: 准连动式 位移动词 目的
  • 简介:明清时期,徽商不仅致力于徽州本土的文教事业,还纷纷在侨寓之地创办书院,以为相从旅邸的子孙、就学成名计,而汉口紫阳书院则是其中的典型,汉口紫阳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商业经济发展和徽商"贾而好儒"的产物.从汉口紫阳书院的创建、功能及经费的经营中可以窥探明清商人书院与传统书院的不同特点.

  • 标签: 徽商 汉口 紫阳书院
  • 简介:本文通过晚清时期笔者的一位在京城有一定书法声名的族人(浙江昌化人)法云和尚故事的钩沉,对如何认识民间传说以及如何让微观史和地方史研究走向总体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民间的传说未必全然无据,而正式的文献记载也不见得全然可靠,传说或口述,固然不可尽信,但也一定不能忽视作为钩沉史实线索的意义。从地方的案例中,我们不仅可以观察到一个时代生活的日常性,而且也可能藉由对社会的相关网络,也即日常生活舞台和背景的方方面面的探究,来分析概括出一个时代和地区中人们生活的“常识”,并从“常识”采透视和捕捉一个区域乃至国家的时代风貌和特性,使地方与微观史研究达致总体史或全面史的目的。

  • 标签: 法云 民间传说 日常生活 地方史 全面史
  • 简介:秦汉以来中国“天下”一统的政治体系和历史叙事中,往往只有“中国”如何看待“边荒四裔”的记录,而“四裔”如何看待“中国”则史缺无闻。本文在回顾和反思历代史志叙事单向视域潜藏的文化政治基础上,透视帝国扩张、历史书写如何型塑族类边界、历史记忆和社会实践,发掘、并置多元声音,勾勒黎汉数千年来互动交融中的策略优选、族类建构与历史叙事,揭示历史表述如何受制于族类区分与认同。

  • 标签: 黎汉认同 族群边界 族类异观 历史叙事
  • 简介:近代中国的教会大学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有效地参与、推进了中国现代国家的建构与社会文化转型。研究各教会大学的同质与差别,既可深化以内部视角研究中国教会大学的多元面向,更能推动以在地性的视角考察教会大学与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能动关系。有鉴于此,哈佛燕京学社(Harvard-YenchingInstitute)与浙江大学蒋介石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于2017年9月27、

  • 标签: 教会大学 圣约翰大学 私立大学 个案研究
  • 简介:通过大量清代立嗣继承案例可以看出,地方官员运用手中的行政权威,干预司法,在具体的司法裁判上拥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他们根据实际情况及儒家传统道德伦理对法律的正义进行救济。使得社会公正得到更多的实现。这既维护了法律所保障的传统道德伦理与民众的信念,又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个人的权利和利益。

  • 标签: 清代 地方官员 法律正义 立嗣继承案 自由裁量权 道德伦理
  • 简介:汉藏语系诸语言中的动词"在"、"坐"、"住"是音近义通的同族词,它们大多是通过根词形态变体的分化构成的。这一个案反映出形态变体的分化是伴随汉藏语系语言形态的简化、消亡而出现的一种构造同源派生词的手段。了解这种构词手段可对汉藏语系中语义相关而语音相隔的同族词及同源词做出一种可能且合理的解释。

  • 标签: 汉藏语系 同族词 构词
  • 简介:上海“小三线”在皖南后方基地兴建了不少军工企业,东至化工区是其中独特而重要的一部分。由于东至位于皖南的最西面,相对来说距离上海最远,加上化工原料和产品的特殊性,生产运输、物质生活都更加困难,但成绩不容抹杀,特别是其产品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发挥了一定作用,是共和国史书里值得记录的一笔。东至化工区建成稍晚,三线建设衰落后即移交给地方政府,存在时间较短。在此过程中,“小三线”企业与当地社会产生了一定互动关系,并对城镇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潜在影响,在东至留下了深刻的时代印记。

  • 标签: 上海“小三线” 皖南 东至化工区 时代影响
  • 简介:考察民族地区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状况,把握其特殊性,对更好地引导民族地区新社会阶层有序政治参与,发挥其在民族地区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组以青海为个案,从政治参与态度、政治参与基本认知、政治参与行为、政治参与特性表现等方面,对青海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状况进行了考察,初步获得了青海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状况的基本认知,并从政治参与的直接动因、政治参与的主体、政治参与的行为等方面分析了特性表现。

  • 标签: 青海 新社会阶层 政治参与
  • 简介:张伯行是康熙后期一位著名的清官,他清廉正直,惠爱百姓,因而见知于康熙帝.张伯行初任福建巡抚时,刚果有为,治绩显著;调至江苏后,亦欲奋发有为,却深陷官场漩涡,事事受到掣肘,最后落得四面楚歌的境地.本文试图通过对张伯行仕宦生涯的观察,探究清代独有的督抚制度的本质.

  • 标签: 张伯行 清官 督抚制度
  • 简介:海外汉学专指中国本土(包括港澳台)之外国家的学者对中国古代文化、历史、文学等的研究,它有别于现今所称的"中国学"。而国学则专指中国学者对本国传统文化(包括历史、哲学、文学等)的研究。由于身处中国本土之外,使得海外学者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的认识与理解,有着不同于中国学者的视野、角度和方法,这就为中国本土学者的国学研究带来了新视角、新认识、新观念。我们从日本和美国的汉学研究个案中可以获得不少有益的启示。

  • 标签: 海外汉学 国学 日本 美国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社会史的兴起推动了历史研究的微观化取向。受此影响,向以宏大叙事为准则的中共历史研究亦尝试将微观个案纳入视野。但随之而起的史学"碎片化"争议,又让学界对个案研究的适用性产生了疑惑。本文在检讨历史学个案研究趋向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的地方史研究实践,讨论个案对中共历史研究的意义。文章认为,中共历史过程本身的多层互动,决定了地方视野对中共历史研究不仅可能且甚必要,唯此,才能呈现一个立体而又流动的历史。

  • 标签: 中共历史研究 地方视野 微观个案 多层互动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代,乡村开始发生以“去乡土性”为特征的社会变化,尤其是农村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导致农村人口持续地向城市流失,造成“空心村”的大量出现,以及因此而产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传统价值伦理的变化。一方面,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战略,挟裹着市场化的力量,加速了村落社会“去乡土陛的”的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面对不断销蚀的乡土性,很多知识精英和乡村保护的实践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村落社会里抢救和复兴传统的农耕文化。

  • 标签: 社会变迁 客家村落 20世纪80年代 个案 村镇 梅县
  • 简介:民国时期的广州先后成为广东军政府、广东省政府、广州市政府等多层政府的驻地,城市的房地是不同政府的税源之一,因此出现了改换新契、补税上盖执照、骑楼地执照、铺底执照、不动产登记确定证等多种房地契据。这些契据不仅是国家力量不断加大对城市土地的管控力度的体现,也是民众为自身利益不断与政府相互冲突妥协下的结果。

  • 标签: 城市土地 土地契据 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