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吕振羽(1900年-1980年),出生于湖南省武冈县(今邵阳县)农民家庭。1926年湖南大学电机工程专业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赴日本求学。1928年归国后到北平求职,出任《村治》月刊编辑。1929年底,参与创办撕东方》杂志。先后在中国大学和朝阳大学任教,参加“中国社会史论战”。“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曾任中共北平市委领导下的“自由职业者大同盟”书记。

  • 标签: 吕振羽 历史学家 “九一八”事变 抗日救亡运动 湖南大学 大革命失败
  • 简介:李德林(531~591年),字公辅,隋博陵郡安平(今河北省安平县)人。李氏虽非当时势族,但家学渊源深厚。其父李敬祖历任北魏太学博士、镇远将军。东魏孝静帝时,命当世通人校定书籍,任李敬祖为内校书,别值阁省。德林幼时聪明过人,加上其父的影响和

  • 标签: 李德林 历史学家 《北齐书》 家学渊源 温子升 历史著述
  • 简介:<正>X.普尔列于1911年出生在当时的车臣汗部济农贝子旗(今肯特省宾德尔县)贫苦牧民达木丁家。人民革命胜利之后,他在本旗学校读了两年小学。1928年考入师范学校。他自学了师范学校一年级的全部课程,经考试合格直接升入二年级,于1919年毕业。1929—1937年,在肯特省、后杭爱省历任小学校长、教员、通迅员。在此期间,曾在报刊上以呼德的笔名发表文章。

  • 标签: 蒙古汗国 普尔 历史学家 蒙古人 人民共和国 师范学校
  • 简介:惊悉我国著名历史何芳川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6月29日16时不幸于北京逝世。享年67岁。

  • 标签: 历史学家 教授 悼念 逝世
  • 简介:冯自由原名懋隆,字建华,广东南海人,出生于日本横滨一个侨商家庭。祖上以行医为业,祖父因为结交“红头贼”的嫌疑被逮捕下狱,死在南海狱中。父亲冯镜如愤然出走日本,在横滨经商,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他父亲毅然剪除辫发,成为旅日华侨中第一个剪辫易服的人,被人叫做“无辫仔”。1895年,他父亲与亡命日本的孙中山结识,加入兴中会,任横滨分会会长。一次孙中山在他家吃饭,少年冯自由也坐在一起,便询问他喜欢读什么书。他说,喜欢读《三国演义》。孙中山又问他,最喜欢《三国演义》哪个人物?他说:诸葛亮。孙中山笑着说:你知道喜欢诸葛亮,就是明白古今顺逆的道理。我们兴中会便是汉朝的刘

  • 标签: 兴中会 孙中山 元老 历史学家 横滨 剪辫
  • 简介:新世纪以来德国历史编纂学的发展趋势,部分体现在两年一度的历史大会分场话题的量化分析与初步定性描述中:在问题意识上,对于身份认同的追问仍然体现出延续性的特征,不过在结构方面却已显现出多元化的特质;在理论与方法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社会(结构)史向文化史的转向仍在持续,但跨学科的交融态势已经日趋明显;在研究视角上,伴随全球化浪潮而来的,是全球史的再度复兴和各类实践;在历史传授方面,德国历史教育学紧跟整个历史的前进步伐,而且还慎重提出了"史学公众化"的命题。

  • 标签: 德国 历史学 历史学家大会 分场话题
  • 简介:翻开《二十五史补编》,有署名练恕的四种著作。令人难以相信的是,这些赫然与万斯同、钱大昕等史学大师并列的史学专著,竞会出自一个年仅十六、七岁的少年之手。在我国历史上不乏天资过人的奇才,如汉代丁鸿十三岁通晓《尚书》,张堪七岁能解《易经》,三国曹植七岁赋诗等。但由于时代久远,

  • 标签: 二十五史补编 史学大师 张堪 丁鸿 万斯同 北周公卿表
  • 简介:有明一代,宁海的方孝孺与义乌的王祎一家非常有缘。方孝孺乃天下读书种子,于明代“靖难之役”时,拒绝为篡位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威武不屈,孤忠赴难,被诛十族,株连而死者达873人。清齐周华说:“胜困品学正者,莫若方孝孺;靖难受祸惨烈者,亦莫若孝孺。

  • 标签: 文史学家 方孝孺 读书种子 靖难之役 明代 朱棣
  • 简介:美国圣迭戈州立大学历史系教授、美籍山西人朱葆瑨,英文名PaochinChu,是国际知名的文史学,研究中国史的权威。1928年8月5日,朱葆瑨出生于山西太原。其父朱增荫系山西法政专科学校毕业生,精通蒙文,时任职于平津卫戍司令部交际处。朱葆瑨在1岁时曾随父母赴北京居住。阎锡山、冯玉祥"倒蒋"失败后,朱葆瑨举家返回太原,其父服务于山西高等法院。

  • 标签: 历史系教授 阎锡山 圣迭戈 中国史 进山中学 山西人
  • 简介:本刊顾问,我国著名史学、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白寿彝因病于2000年3月21日在京逝世,享年91岁。3月26日,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革命公墓,送别这位将一生献给史学研究和教育事业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白寿彝出生于河南开封一个回族家庭。1932年研究生毕业。新中国成立后,被聘为中国科学院专门委员,长期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曾担任历史系主任、史学研究所所长、古籍研究所所长、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校务委员会顾问等职务。他参与了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二所的筹建工作,并兼任研究员。他还曾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史学会会长、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中国回族史学会名誉会长等职务。白寿彝1953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全国第一届政协委员、第三至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四至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特邀代表。  白寿彝教授的学术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在中国交通史、中国伊斯兰教史、回族史、中国民族关系史、中国思想史、中国史学史、中国通史和史学理论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本刊创刊前夕,白寿彝教授在1982年9月,曾特为本刊题词:“撷历史的精英,创方志的新路。讲科学,点石成...

  • 标签: 史学家白寿彝 白寿彝逝世 著名史学家
  • 简介:当代著名的中国民族史学暨回族史学、中南民族大学教授答振益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11月21日上午11点46分,安详地归真了,享年73岁。

  • 标签: 民族史学家 回族 大学教授
  • 简介:朱仲玉,父亲为朱子二十三代孙,母亲为畲族,解放初本人经国家民政部门认定为畲族。1926年生于浙江绍兴,原名鹤璋,字寿池,笔名铿锵,汪扬,越夫等。在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从事中国史学史,隋唐五代史,明史等研究工作;对地方文化史,特别是潮汕历史文化,浙东史学,江西史学的研究也有所开拓。1994年被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 标签: 史学家 北京市文史研究馆 作家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史学史 民政部门
  • 简介:<正>由全国十四所重点中学和天津《历史教学》社联合主办的《历史习》已经出版。《历史习》是向中学生和城乡青年普及历史知识、辅导历史习、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知识性通俗读物。每期64页,32开本,今年出四期,每期定价0.26元。为适应中学生及城乡青少年的特点,《历史习》将开辟爱我中华、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历史

  • 标签: 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学习 历史教学 中学生 重点中学 青少年
  • 简介:历史想象是当代叙述主义历史哲学的核心问题。本文尝试以柯林武德的历史哲学作为切入点,探讨他关于历史想象的观点。在《历史的想象》一文中,柯林武德区分出三种形态的历史:(1)常识的历史,对应于记.忆和权威;(2)批判的历史,对应于推论和批判;(3)构造的历史,对应于想象和构造。这不仅是他对近代西方历史发展过程的总结,而且是他整个历史哲学的构成素。所以,柯林武德在讨论历史想象的问题时,并没有简单地将其与诗性想象等同起来,既看到它们在形式上的统一性,又认识到它们在内容上的差异性。他对历史自律性的辩护,,不是将其看作是自然科学,同样也不是艺术,而是从历史思维的高度来论证历史作为一门理性探究活动的正当性和普遍性。

  • 标签: 历史记忆 历史推论 历史想象 历史思维
  • 简介:<正>《毛泽东书信选集》出版了,这是我国政治生活和理论建设中的一件大事。在这部书信选集里,毛泽东同志在许多地方谈到有关史学工作和史学理论的问题。我写一点读后的认识。其中有四封信,即致何干之(一九三九年一月十七日),致范文澜(一九四○年九月五日),致郭洙若(一九四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和致吴晗(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的信。从这几封信中,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同志对我国老一辈的革命的历史的深情关怀,以及对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热忱希望。今天读来,不仅倍感亲切,而且深感它们对于我国

  • 标签: 何干之 毛泽东书信 中国无产阶级 民族斗争 吴晗 革命斗争
  • 简介:广东历史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流可追溯到近二千年前的东汉。东汉时,南海(今广州)人杨孚撰写《异物志》,以四音韵语描绘岭南各种动植物的形态和功用,是中国第一部地区风物志,也可视为广东史学著作之滥觞。三国时,吴国陆胤撰《广州先贤传》,为岭南首部人物志。晋朝初年,南海人王范撰《交广春秋》,系岭南第一部地方史。唐代有李德裕的《南迁录》、房千里的《南方异物志》、刘恂的《岭表异录》等史部著作问世。

  • 标签: 历史学研究 岭南 东汉 南迁 人物志 地方史
  • 简介:此文论述了口述史学的定义及在现代发展的条件,文章分十个方面论述了它在历史研究中的功用,诸如: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述史学是一切民族历史的最初表达形式;它最能体现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马克思主义原理;它可填补某些重大历史事件没有文字资料的空白;可以纠正文字记载中的错误;可使已有的历史著作得到丰富补充;为地方志、社会学、文学等提供素材;由它形成的档案可方便学术研究;它还可以促进历史教学并推动历史主观世界的改造等。

  • 标签: 口述史 马克思主义原理 历史事件 宋景诗 历史创造者 历史研究
  • 简介:本文探讨了20世纪史学理论与方法论中的新趋势。对近代西方史学和中国史学建立过程的简单回溯可以表明,科学在史学近代化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表面上看来不言自明的学科分界,实际上是各门类知识相互影响的产物。以往学者对于历史是否科学的争论,往往囿于辨析史学和科学的本质及异同。本文则试图勾勒20世纪史学自然科学化、社会科学化的具体进程和内容,并追溯科学史和科学观念的变迁,希望这一新视角能为"史学是否科学"的讨论提供目前为止尚被忽略的材料。作者认为,史学理论和方法除按照内在理路变迁之外,更受到科学革命和科学认识论的影响。因此,历史应该不断了解并反思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成为一门开放的学问。

  • 标签: 史学理论 中国史学 近代史学 西方史学 社会科学化 年鉴学派
  • 简介:1998年1月10日,我国著名的历史、宋史学界的学术泰斗邓广铭教授以91岁的高龄仙逝。为了纪念这位德高望重的学界前辈,表达学界同仁对他的深切怀念,在邓广铭先生逝世一周年暨92岁冥诞之际,由北京大学历史系、北京大学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暨中国宋史研究会共同发起,举办了'著名史学邓广铭先生纪念会'。

  • 标签: 先生纪念会 史学家邓广铭 著名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