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1 个结果
  • 简介:从1993年起,笔者搜集和采摘了形成于汉晋、六朝时的26种史籍、碑文,编写成17000多字的《国——永昌郡史料辑录》,刊出于《保山师专学报》,后收入拙著。出版6年来,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和鼓励。当时出于两个原因,对六朝以后的晚出史料都舍而未录。随着时间的推移,辑录一份历代形成的较全面的史料,显得很有必要。因此,笔者在多年收录历代资料的基础上,着手全面搜集和爬梳。2000年7月,收到申旭先生惠寄宁超先生主编、1996年出版的《滇国、滇越国、国、掸国、八百媳妇国史料汇编》,内载国史料57种。

  • 标签: 《哀牢国史料续辑》 中国 云南 历史发展 历史考证
  • 简介:《华阳国志·南中志·永昌郡》说:“永昌郡,古国。”即保山在西汉以前,是古国地。而南诏则是在唐代——以今大理为统治中心的新崛起的国度。但在《蛮书》、《白古通纪》、《南诏野史》等史籍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记载说:“南诏”本“”后裔。其渊源历史根据是什么呢?

  • 标签: 哀牢国 南诏国 中国 云南 历史研究
  • 简介:东汉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归附后,在原属地设立了永昌郡,这件震动朝野之大事,在云南地方史上乃至全国都占有重要历史地位。其地广袤,基本界定了今祖国云南西部的疆界。、永昌在这同一块土地上,是两个丰富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文化。在历史长河的变迁中,其疆域伸缩变化很大。笔者认为有必要写篇“、永昌疆域变迁考”的专题文章,以供进一步研究、永昌历史文化参考之用。

  • 标签: 中国 云南 行政区域 哀牢县 永昌县 历史发展
  • 简介:元明清和中华民国时期,山系中下段是长官司、巡检司、土把总和土掌寨等土司林立的区域。降至20世纪和21世纪之交,该区域尚遗留有大量的土司统治时期的实物,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实物是珍贵的文物,是我们追寻该区域各民族历史文化变迁轨迹的难得的地情资料。

  • 标签: 哀牢山 土司文物 土司制度 礼器兵器 印章 碑刻牌匾
  • 简介:一1969年秋,在所谓"预防苏修突然袭击"的号令下,中央在京各机关被认为不可靠的大批干部,纷纷被发配到外省、市闭塞农村的"五七干校";我本人在内的家在京津沪这样"命脉城池"的"二劳改"政治犯们,更被押上架着机关枪的一列列火车,解到了山西古城曲沃、晋城、太原等地.不久,我在太原北端为太原钢铁公司修铁路抬钢轨,耳闻新华社许多"有问题"的人,也先后被押送到山西南部运城地区农村的"五七干校",其中就有曾被划为"右派分子"但已"摘帽"的李慎之、李耐因等同志,却没有曾从事过地下工作而在"文革"伊始便被贴上"叛徒"标签的李炳泉兄.我暗自为炳泉兄庆幸,以为笼罩在他头上的阴云已被驱散.

  • 标签: 兄惨 哀炳 惨殁
  • 简介:增城市的招贤,位于今荔城镇外17公里,主峰海拔78米,周围有五座120米-180米的为主的屏幛,形成若干个山洞,名叫招贤山洞。招贤的前身叫石子窿,是一座从平坦的土地上隆起的石头。据清代《增城县志》卷二“篇”云:“招贤,邑治北四十里,在崇贤都上多块石,昔日有贤人隐此,或云:即孙蒉、王佐,与邑人张度元季时遁迹处,故与都,皆以贤名。邑人张渐逵著《招贤》诗云:

  • 标签: 增城市 招贤山 人文景观 诗歌
  • 简介:一般明版残书,即使是白绵纸嘉靖本,直到'文革'前都还算不上什么.普遍把明版残书当善本来卖,只不过是近几年间才有的事情.但凡事都有个例外,个别稀见的明刻残本过去也一向为人珍重.我得到的这部《定先生集》残本,带有'文革'前中国书店的标价签,写明时价是'1本8元'.这当然非同寻常.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如此高价出售残书,自然会有他的道理.

  • 标签: 残本 “文革” 自然 个别 普遍 一般
  • 简介:梵净山金顶上面,有两座佛殿,一曰释迦殿,一曰弥勒殿.我上次写的游记中,引用了两佛相争,劈分金顶的传说.这次重来,听到关于这两座佛殿的另一种说法,更为可信.照此说,劈破金顶设两殿,是两佛并立同管世界的象征,不是两佛相争的结果.因为佛是不会为地盘而相争的.

  • 标签: 金顶 梵净山
  • 简介:天目是江南名山,古称浮玉山,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与天目有关的名词有浮玉山、天目山脉、天目山区、天目山中山、天目名山、东天目、西天目、南天目、北天目等等。天目作为客观实体与人发生关系,并不断地被人利用,被人认识,其名称和内涵也随时间而变化,弄清楚它的历史面目非常困难,但了解掌握天目的历史,对促进天目山区的环境保护、经济开发和旅游发展是有益的。

  • 标签: 名山 中山 江南 名称 山脉 经济开发
  • 简介:手书碑珍存于城关镇小横沟村中之玉帝庙内.此碑身高1.6米,宽0.66米,厚0.16米,系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所造.1987年被公布为县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上刻有我国十七世纪著名的思想家、书画家、医学家博先生为重修玉帝庙亲笔撰写的行书碑文,原文如下:

  • 标签: 文物保护单位 十七世纪 清顺治 横沟 村中 同心断金
  • 简介:是山峰的名字,它位于西藏自治区郎县境内。出郎县县城,沿雅鲁藏布江顺流而下,大约40公里就到了金东曲(金东河)注入雅鲁藏布江的交汇处,再顺着金东曲上溯约6公里,就可以望到列了。

  • 标签: 西藏 列山墓地 郎县 考古工作 古墓葬 墓葬形制
  • 简介:诛文是一种古老的应用文体,因此前人多研究其实用职能,而对它的抒情功能却采取漠视的态度.其实,伴随中古文学自觉的进程,诔文写内容有一个抒情性不断增强的过程.这一过程,我们可以视之为诔文的文学化进程.

  • 标签: 诔文 应用文体 抒情功能 写哀内容 文学化
  • 简介:今年7月14日上午,又是溽暑凌人的一天,忽接谢璋老先生9日函,惊悉吾友诗人潘毅猝然去世,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才64岁,无妻室儿女,只有一位姐姐,可谓身后萧条。他带着一身的迂、一身的傲、一身的油汗和一身的诗才,没有告别任何人,静悄悄地便走了。作为一个普通的工人,写了那么多诗词并被收入各种集子,潘毅也可算是一位有成就的诗人,他确也在广州享有诗名。

  • 标签: 潘毅 诗歌创作 人格精神 治学精神
  • 简介:在名人出书热的今天,据说自传类的书已出了不少,我却很少读过.也许是因为比较认同爱因斯坦的那句话:"一个人很难知道在他的生活中什么是有意义的,当然也就不应当以此去打扰别人."然而,当读完孝英先生洋洋三十余万言的自传体长篇报告文学之后,方信负责任的自传能够成为人生的风向标.

  • 标签: 先生哀 哀泪 孝先生
  • 简介:<正>郑文焯是晚清文坛上颇负盛名的人物,但多年来,在学界一直遭到冷遇,对其人其作,几乎无人问津。正如赵山林先生在〈《词学研究论文集》浅评〉中所说:“有关元、明、清词包括晚清‘四大词人’(王鹏运、郑文焯、朱祖谋、况周颐)的文章,在集中基本没有(仅清词有论王夫之、陈维崧的各一篇),这主要是由于这方面的研究基本上还是空白,而不是编选上的问题”。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不管怎么说,这样一位卓有成就的词家、学者,被遗忘在角落里,终是憾事。本文仅对郑文焯词的思想内容做一概括介绍,以期引起有识之士对这位“一代词宗”的垂顾。

  • 标签: 郑氏 王鹏运 朱孝臧 思想内容 词人 作品
  • 简介:<正>1901年,胡兰畦出生于古城成都.成年后,她毅然放弃了锦衣玉食的生活,摆脱了与年轻商人杨固之没有爱情的婚姻,怀着一腔热血,于1926年冬考取了黄埔军校武汉军事政治分校,开始了一段崭新的革命生涯.1927年5月中旬,胡兰畦所在的中央军校接到紧急命令,编入中央独立师,武装起来,由叶挺统一指挥,奔赴前线.西征大军凯旋而归,胜利的欢笑声还在革命阵营中回荡,武汉军校便被宣布解散,胡兰畦留在武汉追随何香凝,做了许多团结进步青年、团结左派的工作.1930年初,胡兰畦几经辗转,来到德国首都柏林留学.不久,她便由廖承志介绍,加入了德国共产党中国语言组,积极从事反帝反法西斯的革命活动.

  • 标签: 宋庆龄 德国 黄埔军校 紧急命令 革命活动 人权保障